中信出版社社長王斌:商業思想改變商業世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02日 20:12 《英才》 | |||||||||
文·本刊記者 唐凱林/圖·呂金奇 昆明書市中信出版社的新書推廣人員把自己的帽子、衣服、手提袋上都印上“杰克·韋爾奇自傳”,在人群中來回走動。 幾個月后,在北京的過街天橋上,小書販的手里幾乎都拿著一本《杰克·韋爾奇自
“書的內容就像是一個電影劇本,不同的導演會拍出不同的效果”。能讓70萬人購買《杰克·韋爾奇自傳》,王斌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導演”。 在2001年的出版界,花3萬美元的代價,買進一本外版書的國內版權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王斌說這是一個天價。 而當《杰克·韋爾奇自傳》在美國以720萬美元的預付金競標完成以后(有媒體說是900萬),中信出版社就參與了該書中文版權的競標,并且以3萬美元的價格擊敗了競爭對手。 “720萬美元意味著要在北美賣出100多萬冊才能打平。中信以3萬美元買下中文版權,就意味著我們要保住賣15萬冊的底線。” 這可以說是王斌到中信出版社后的第一個大手筆,當時王斌的心里也沒有太多的底氣,“那時大家對商業暢銷書沒有概念,以前這類書叫名人傳記。” 王斌的另一個顧慮是怎么讓更多人知道杰克·韋爾奇,“企業界是沒有問題。” 為此,王斌把《杰克·韋爾奇自傳》一書的宣傳思路定位為大眾路線,“跟穿西裝打領帶一樣,首先得把西裝脫了,只穿一個襯衣,甚至要把領帶給摘了,把思路往下走”。 為了使《杰克·韋爾奇自傳》的中文版與美國同步,中信出版社從6月拿到英文底稿開始到新書9月上市,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在2001年10月的昆明書市上,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王斌的這一宣傳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昆明書市上只有兩本書是亮點,一本是中信的《杰克·韋爾奇自傳》,一本是《我把劉曉慶告上法庭》。 而之后兩件讓王斌意料之外的事,更是為《杰克·韋爾奇自傳》一書的推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件是通用公司總裁訪華,中央臺給他做了一個對話,說到了通用公司的管理,也說到了他的前任CEO杰克·韋爾奇;還有一件事是中央電視臺做了一個企業年度人物的專題,當問到‘現在讀什么書’的問題,柳傳志從他的桌子上拿起一本《杰克·韋爾奇自傳》,說現在我就看這個。” 這直接導致了后來媒體關于讀《胡雪巖》還是讀《杰克·韋爾奇自傳》的爭論,而關于這一話題的再度升溫刺激了盜版書的上市。 “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雖然這對我們的損失很大,但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推進,因為我們一開始就想走大眾化路線。” 王斌還記得當時上初一的女兒告訴自己她的同學也有買《杰克·韋爾奇自傳》,對此,王斌覺得很可笑。“閱讀市場太貧瘠了,一本《杰克·韋爾奇自傳》男女老少都去讀,太可怕了。但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當你的聲音足夠強的時候,對人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毫無疑問,王斌開創了一個暢銷書的模式,《杰克·韋爾奇自傳》一書首印了10萬冊,而在第二個月就不得不加印了10萬冊,如今已經賣出了70萬冊。 “當時中國企業界都很迷惘,非常需要一種精神上的東西,而并不是要解決什么問題,任何人看《杰克·韋爾奇自傳》的人都不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但該書提供了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還提供了一種精神。” “我們強調價值,要做有閱讀價值的書,要出版有個性化的東西,我們的產品應該能為讀者的心理,讀者的健康,讀者的家庭,讀者的情感提供一種指引和方向。中信在評價一本書的價值時有三個標準,首先是學術上要嚴謹,要言之有物,是一個研究的結果,是一個智慧性的東西;其次是要有實用性,有價值;最后是要有風格,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商業思想改變商業世界”,王斌對此深信不疑。 創辦時間:1988年9月 創辦理念:提供知識和技能,以應對變化的世界。 目標讀者群: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