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富翁” 袁寶的焦慮與沖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28日 18:55 瞭望東方周刊 | |||||||||
《了望東方周刊》記者盧波/北京報道 現代社會公民已經把報復、懲治侵犯自身利益行為的權利讓渡給國家強制機關,因而個人就失去了私自雇傭暴力報復的權利。 為了一筆期貨合同的損失,“商場奇才”袁寶違背了這個準則
“袁寶哪里會有30億!”一位田姓民營企業家如是說。這位企業家曾經在北京市工商聯的執委會上與建昊集團董事長袁寶有數面之緣。田說,企業家們有自己的“福布斯”排行,“我們不看車子,不看房子,當然更不看財務報表”。 直到事發被捕,袁寶的最終身份只是北京市工商聯執委。按照工商聯的“組織結構”,執委之上有常委、秘書長、副會長、會長;此外,更有代表工商界的北京市和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田先生說,北京工商界惟一的全國人大代表王文京先生,在用友軟件漲到最高的時侯,按市值計算身家可達55億,現在大概也就30億吧,不能說絕對,但按常情推斷,袁寶應該和他還差著幾個數量級。 袁寶的致富之路 1992年,袁寶從北京市建設銀行辭職下海,在京郊懷柔注冊了建昊實業發展公司,注冊資金20萬元。通過購買黑小麥專利并出售麥種,半年后獲利200萬元。 這個200萬元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后的真實數據。此后,建昊實業的資金鏈就開始充滿傳奇色彩。 1995年,建昊實業以510萬元資金獲得海爾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51%的股權。這中間的300萬元差額,袁寶的說法是在上海炒股賺到的。由于企業連年虧損,收購條件相當寬松,對剩下的49%股權,袁寶和其他股東簽了一個“股權回購合同”,承諾在一定的年限內按同樣的價格買過來。這樣,袁寶就取得了這家資產估價1000萬的企業的全部產權。隨即將它抵押給銀行,貸到1000萬,再用這1000萬買到了一家資產評估為1900萬的懷柔溫陽制藥廠51%的股份。然后,以溫陽制藥廠為抵押向銀行貸款,所得資金除了償還原來抵押海爾生的銀行貸款之外,余額又用于購買另外一家企業的51%股份。以此類推,建昊實業一口氣在懷柔收購了13家這樣的企業。1996年秋,建昊集團將總部移至北京,其時,它賬面上的資產總額已高達30個億,負債率11%,擁有的子公司和下屬企業達60多個。這就是袁寶30億資產之說的出處。 1995年、1996年,正是宏觀調控最緊的時期,中小國企效益下滑嚴重。建昊集團主動幫助地方國企重組,既讓地方政府松了口氣,又擴充了自身資產。乍看來,真是一個雙贏的大好局面。惟一的一點缺憾在于,銀行的貸款總是要還本付息的。如果建昊集團收羅旗下的資產不能創造適量的現金流,賬面上就無法交待。在宏觀調控和通貨緊縮的五六年里,一些縣辦企業創造現金流的能力是很難想像的。幸好建昊集團拿到的企業基本都在北京近郊,北京近年周邊地價猛漲為它帶來了不菲的收益,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金壓力。 據曾經在建昊集團任職的一位人士透露,袁寶1996年開始高薪聘請專家替建昊把脈。專家們給出的建議是,資本運營不是這個搞法,哪有民企替國企承擔改革成本的道理。要么找一個主業,安心搞實業;要么效仿國外風險投資公司,以賣出去為目的收購企業。袁寶還算從善如流,在公司主業上,他下決心關掉大部分下屬企業,一心一意效仿史玉柱,搞起了資金、技術都可以不密集的保健品。盡管建昊的“好心情駐顏口服液”在宣傳上比不上“腦白金”天天上中央電視臺那般的力度,但也在北京主要紙媒體上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浪。 袁寶的另一手是買賣上市公司“殼”資源。建昊集團以1億資金收購了比特科技60%的股權,1997年通過重組,引入生物制藥概念,抬高估價后出手轉讓;業界估測,建昊集團這筆交易至少賺到5000萬。但此后風起云涌的資本市場上再難見到袁寶公開出現的身影,直到最近的雇兇殺人案帶出了他投資期貨的故事。 建昊集團的安全投資 作為來自外省、平民家庭出身的畢業生,袁寶能在1989年畢業后得到北京建設銀行的“鐵飯碗”,證明了他的聰明干練和活動能力方面的天賦。知情人介紹說,袁寶報道當天,就被下派到郊區懷柔縣支行信貸科鍛煉。從此就沒有調回北京,他在懷柔娶妻生子,養家糊口,過了三年尋常人的日子。我們不知道這段時間里,這位后來的“商場奇才”心中做何感想,也許他在某一天豁然開朗,在這個時代,僅僅靠個人的聰明干練往往無濟于事。 袁寶能夠博得億萬富翁的名頭,說明他身上有一般民企小老板不可企及之處。1996年,袁寶拿出1000萬現金,設置了“中國大學生跨世紀發展基金·建昊獎學金”。這件事后來被何建明先生寫入其反映貧困大學生生活的著名報告文學《沉默是金》中,激情澎湃的文學家把這個獎學金的設立與希望工程相提并論。報告文學對袁寶做了如下描述:“當我看到他名下的建昊集團公司1996年度一年的營業收入26億、利潤5.4億元的報表時,便確確實實相信了站在我面前的這位只有31歲的小伙子,真是中國當代幾位巨富之一的風云人物。”這樣一來,就算是以某種名義在袁寶的資信證明上作了背書。 但據建昊集團內部員工反映,袁寶經常掛在嘴邊告誡大家要努力工作的一句話是“我們沒有什么背景”。這樣的表態是一種謙虛還是真正的危機感無從求證。能夠知道的是,建昊在做完比特科技這一票后就再沒有下文,而此時的中國股市正當風起云涌之際,不可想像袁寶會心甘情愿主動引退。 雇兇案成本分析 耶穌曾經稱贊只有四個銅板的窮人把兩個銅板給乞丐要比百萬富翁給乞丐一袋金幣還要偉大,西方人以此類推,認為不同地位的人應該有不同的行為準則。中國先賢也說倉廩實而知禮儀。袁寶這位38歲的億萬富翁卻用自己的行為跟他們開了一個玩笑。 按照常理,越成功的商人應該越尊重契約精神,現代社會公民把報復、懲治侵犯自身利益行為的權利讓渡給國家強制機關,個人就失去了私自雇傭暴力報復的權利。為了一筆期貨合同的損失,“商場奇才”袁寶違背了這個準則。 為了向現代企業靠攏,保證科學決策,袁寶曾經在建昊集團設立了專家委員會,公司章程規定所有立項、產品投資都必須事先經過這個委員會論證。記者費盡辛苦找到了專家委員會的一名成員,希望了解建昊在四川投資期貨的論證決策過程。這位學者卻告訴記者,專家委員會討論的是生產口服液還是生產片劑,外包裝藍色還是綠色這樣的具體問題,涉及大筆資金運用的資本運營從來不在這里討論。 在四川投資期貨受損最終是在雇兇謀殺案的案卷中曝光,袁寶甘冒風險選擇雇傭殺手懲處合作人,惟一的解釋是他認為通過法律途徑無法解決。原因很簡單,雙方的資本運作都在暗中進行,訴諸法律就意味著將一切暴露在陽光下,冰雕雪筑的資產帝國承受不起這樣代價。 袁寶從1994年起就購買了三九胃泰、蜀都大廈等公司上市前的法人股,1996年又購得比特科技的“殼”資源,在掘得資本市場上第一桶金的同時,也種下了原罪。法人股、“殼”資源這些緊俏資源的獲取過程改變了他的行為方式。 從那以后,陽光就再也不能照進他的心靈。久而久之,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能夠將一個謹慎的商人培養成蔑視法律的人。認為自己能夠凌駕于法律之上的人和以為自己在法律保護之外的人,都會選擇鋌而走險的方式。這就是一個億萬富翁選擇了與街頭流氓同樣的行為方式的原因。 前文提到的那位田先生認為,袁寶真正的悲劇在于他從原罪走向了真正的犯罪,而成功的商人是能夠避免走上這條路的。這位在北京經商20多年的企業家指出,迅速翻番的資產需要有人來背書,袁寶當然也做過努力,但似乎不得要領。“否則,他不會這么焦慮,也不會那么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