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的"經濟國界"和常規的傳統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時代的挑戰
創業企業必須找到適合自身經營的方法或模式
劇變
記者:你認為,北美、亞洲和歐洲一直經歷著創業者的復興,我們正在從經理人的國度過渡到所有者的國度。創業者的增加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意味著什么?
卡爾文:以小企業為主的創業企業,不僅推動經濟發展,還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1990年以前,企業是越大越好。但是,1990年以后的趨勢是企業越小越好。1990年以前,財富1000家公司一直是北美經濟增長的引擎;1990年以后,由于緊縮、適度規模化和再造等措施,財富1000家公司的總體就業率一直處于下降過程中。
根據美國商務部和小企業管理局估計,在2000年,有200萬家美國公司雇用的員工超過25人,但是只有15000家公司的員工數超過500人。員工數低于500人的全部公司的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員工數量占全美在職員工的50%,并提供全部新就業崗位的50%。1990年到2000年間,員工人數不足500人的公司創造了1900萬個新就業崗位,而500人以上的公司則減少了370萬個就業崗位。
記者: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已經成為經濟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的創業企業,其競爭環境也發生的巨大的變化?
卡爾文:創業企業以小企業為主。對于小企業來說,以前面臨的環境基本上是穩定的、可以預測的:國界限制了創業企業之間不受控制的經營活動,這使得創業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競爭范圍主要集中在一車的國內;國家或地區對產業的立法制約了許多競爭者的進入和產業內部的競爭及游戲規則;傳統的小企業政策及相關管理制度或模式框定了企業組織的工作方式。與此同時,傳統的小企業所有者或者家庭成員對其員工進行著嚴格的控制和管理。在這種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創業者可借助大企業組織的計劃、組織、激勵、協調和控制模式來進行管理。
記者:但是,現在,小企業的經營環境已經從過去相對平衡的靜態環境中走向日益復雜多變和充滿不確定性的動態環境。
卡爾文:的確,近年來,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劇烈變革和知識經濟超強競爭的沖擊下,那種穩定的"經濟國界"和常規的傳統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時代的挑戰。
記者:動態環境給創業企業帶來許多嚴峻的挑戰,并造成激烈的競爭割據。創業者怎樣才能適應這樣的局面?
卡爾文:它促使創業者必須更多地關注市場和顧客的需求變化,重新考慮其經營戰略、經營模式和經營方法,要求創業者們必須按照市場的要求開發出新的產品,拓展新的銷售渠道,實施新的融資策略,進行更多的創新。同時,動態的環境也使得創業企業結構和運行過程更加復雜化
記者:快速變化的新形勢同時也給了創業企業從未有過的機遇?
卡爾文:小型企業有著轉型容易、融資歷渠道廣泛、靈活多樣和決策快捷等特點,而這些特點正順應了經濟的發展和變革。
模式
記者:統計表明,創業企業中的60%在經營的前兩年里失敗了,70%在5年里失敗了。繼續經營的企業中有許多維持在股權分散、搖擺不定的狀態,其創始人處于困境。你對他們有什么忠告?
卡爾文: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并且發展壯大,小企業需要降低成本、保持產品或服務的高質量,加快新產品開發進度,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改進售后服務,這意味著小企業必須找到適合自身經營的方法或模式。
記者:談到模式,你介紹了不少成功創業的模式。但是我們想知道,在不同的經濟體制下,這些模式能奏效嗎?
卡爾文:成功的商業模式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應該是具有普遍性的。
激烈的變革加劇了小企業的成功難度,減少了他們成功的可能性。創業者即便是進行權變式管理,也需要從別人成功的經驗模式和失敗的教訓中吸收養分,避免陷入誤區和犯類似的錯誤。
計劃
記者:毫不夸張地說,在中國也,創業早就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也越來越多地被付諸實踐。你覺得中國的創業環境與美國相比,最大的區別在哪里?
卡爾文:還是先講講相同的吧:我發現中美兩國的人民之間有很多共同點。首先,兩國人民都很喜歡吃,在廈門、在上海的哪一個街區都有餐館,在芝加哥也是如此。另外,中國人和美國人都很喜歡購物,在上海和廈門的商店,營業直到晚上10點,而且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商店,在芝加哥也是這樣。再有,兩國人民都熱愛學習。第四點,中國人和美國人都非常關注家庭。第五點,中國人和美國人都喜歡賺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記者:在美國,風險投資是保證創業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但在中國,這方面還不夠成熟。
卡爾文:中國的創業者中,很多都是志愿者,自己投資去建小公司。
記者:怎么才能使中國的創業者更多地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支持?
卡爾文:我想首先需要創業者主動多做一些事情,才能形成良好的創業的這是一種互動,美國的創業者一般都必須通過發行債券或發行股票的方式獲取資金。不同的融資手段各自具有不同的風險和回報、不同的成本和投資、不同的優勢和劣勢,以及不同的預期收益。為在這個過程中保持正確航向,獲得適當的融資,創業者和小企業所有者需要一份經過深思熟慮的商業計劃或戰略計劃。
記者:看起來這兩種計劃很相似。
卡爾文:但是商業計劃更著眼于未來,而戰略計劃卻要兼顧過去、現在和未來。起步階段和發展初期的公司依賴于商業計劃,而稍成熟的公司則更多依賴于戰略計劃。戰略計劃往往處理長期的宏觀目標,而商業計劃更關注通過戰術策略,以贏得短期目標的實現。宏觀計劃里也包含營銷和財務計劃,而這兩種計劃會關注更具體而微觀的問題。
制定計劃會帶來好的結果--因為壞的結果總是不請自來。制定計劃可以幫助創業者獲得更多生存的機會。然而,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最好的商業計劃或戰略計劃也會失敗。
執行
記者:許多創業者和小企業所有者都可以撰寫極好的商業計劃,而真正的挑戰卻是如何有效地執行它。
卡爾文:除了大芝加哥大學教書,我在芝加哥還有一家咨詢公司,主要為一些中小型公司提供服務。這家咨詢公司可以使我了解一些大的公司的最佳做法。另外,我充當了這些中小型公司的銷售人員、銷售經理、總經理,扮演了創業者的角色。作為一位創業者,我也經歷了很多大起大伏。
記者:你自己創業過企業,也挽救了很多瀕臨滅亡的企業,讓它們重生。到底是白手起家創業好還是挽救或者買一個企業好?
卡爾文:如果想成為創業者或小企業所有者,可以通過以下3種方式選擇你新事業的開端:
(1)開發和推出一種新產品或新服務。
(2)買入一家現有的公司并繼續經營,并在可能的時候賣掉它。
(3)克隆已有的商業模式,可能需要其他人的許可。
記者:每種戰略選擇各自的優勢和劣勢,以及不同的風險、價值和回報也有差別。
卡爾文:買一個企業的好處是有一個很好的結構,有一個完善的章程,已經具備雛形。但是,買一個企業不好的是可能要花很多精力去解決遺留問題。如果白手起家創業,最開始風險是非常非常大的,這是很不好的一點。
到底是買企業好還是白手起家,很大一個因素取決于你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去白手創業,如果能力不足夠,或者覺得你的能力更適合于買一個企業來整合,還是買一個更好。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覺得買一個比自己白手起家要好一點,我的企業基本上都是買的。
記者:要達成上面講的三個目標中的任何一項,創業者或經理人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有哪些?
卡爾文:要懂得目標市場、產品定位和市場細分。負責人應該以合理的成本建立一整套高效益、高效率的銷售部門和銷售渠道。而且,新企業應該有效利用人力資源,建立適當的成本控制系統。
記者:同時充當創業者和教授兩個角色,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卡爾文:我在商學院里教學生怎么成功,讓他們把失敗的概率減到最小。因為創業是一個要承擔很大風險的事情。
我覺得自己更善于做顧問,而不善于做企業的管理者。冷眼旁觀能看得更清楚,自己要管理一個企業,會投入更多的感情因素在里面,而作為一個咨詢顧問,是非常客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