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職場 > 正文
 
中國石油巨頭馬富才:中國最賺錢公司的老板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09日 11:00 經濟參考報

  他是外電所稱的中國最賺錢公司的老板,他領導的公司創造的財富連續多年榮膺中國之最;他是業界公認的中國最低調的老板,關于他本人的報道在媒體極為罕見;可眼下他卻成了最引人注目的老板,前不久發生的重慶特大井噴事故把他推上輿論旋渦。

  這位頗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就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油集團)總經理、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石油)董事長馬富才。

  低調巨頭卅年不改石油情結

  馬富才是新聞人物,這緣于他領導的中油集團所創造的輝煌業績。其中,2001年實現銷售收入3323億元、利潤總額530億元、稅費總額651億元;2002年實現銷售收入3498億元、利潤總額533億元、稅費總額640億元;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4300億元、利潤總額超700億元、稅費總額760億元。

  采訪馬富才是艱難的,這緣于他一貫的低調作風。記者注意到,在國內矚目的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排行榜,2001年時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的衛留成榜上有名;2002年時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的李毅中位居榜首,可有“最賺錢老板”之稱的馬富才為何名落孫山?據中石油一位人士透露,其實早在2000年CCTV首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時,馬富才曾作為第一候選人接到通知,但卻被低調的他謝絕了。

  作為《經濟參考報》分工能源報道的記者,曾不止一次“遭遇”馬富才,并不失時機地提出采訪他的要求,結果都被他婉言相拒。重慶特大井噴事故發生后,中石油和馬富才被推上輿論風暴的中心,記者通過走訪這位低調人物及其下屬和朋友,了解到他神秘背后的真實故事。

  原來,頭發斑白的馬富才今年剛滿56歲,祖籍江蘇省溧陽。記者在其家鄉采訪時曾聽到當地人對少年時代馬富才的如是評說:“才華出眾,學識過人”。后來他考上北京石油學院,開始與石油結下不解之緣。

  1990年2月至1996年12月,他先后出任勝利石油管理局副局長、常務副局長、局長;1996年11月至1996年12月任中油總公司總經理助理;1996年12月至1998年4月任中油總公司副總經理;1997年6月至1998年11月任中油總公司副總經理兼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局長;此后就任中油集團總經理。

  值得一提的是,中石化老總李毅中于2002年底調任新成立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2003年10月初,中海油老總衛留成也被宣布出任海南省代省長。三大石油巨頭兩人易職,只有馬富才投身石油30余年仍舊“癡心不改”,至今執掌著中石油的帥印。

  鐵腕領袖改革凸顯膽識與痛楚

  從外表看,皓發潔齒的馬富才似是一謙謙學者,可他在業界卻有“鐵腕領袖”之稱,這緣于其就任中油集團總經理后的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對中油集團這個老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被認為是當時我國企業改革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手術”。馬富才上任伊始,便將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管道運輸及銷售等主業從集團中整體分離,于1999年11月創立了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財務管理費用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公司管理水平和運行機制的重要指標。馬富才著力盤活母體的存續公司實施持續重組,將旗下贏利低下的小煉油揮刀切除,并招集各地300個分支機構的經理聚首北京,上演了一幕被媒體稱為“杯酒釋兵權”的活劇——為數3000個的銀行賬戶被全部取消,改為只采用一個總公司開設的銀行賬戶,由北京統一管理。據說這一招叫做緊扎“錢口袋”,中油集團整個財務費用因此降低了近100億元。

  如果把中油集團放在國際大背景下比較,其資本負債率、現金流、石油操作成本、投資回報率、每股贏利率、分紅比率等眾多衡量公司資產運作水平和贏利能力的指標,已和國際上著名的大石油公司相差無幾,但一旦平均到人頭上,便相形見絀。因為當時的中油集團擁有一個150多萬人的臃腫身軀。

  “冗員不減,企業難興!”馬富才再祭改革之劍,開始“揮淚大裁員”。裁員是國企改革最直接的痛處,困難與阻力不言而喻。但令馬富才深感痛楚的是“后院起火”,最嚴重的“風波”出現在他曾經工作和生活過的大慶油田。部分職工在拿到平均每人7.8萬元的“有償解除勞動合同”費用后又開始上訪。在那段特殊日子里,有人注意到,馬富才的白發驟然增多。

  然而人們注意到,這一切似乎并未動搖這位鐵腕改革者的決心,反而讓他的改革步伐更加穩健和堅定。據中油集團有關人士介紹,從1999年開始3年來,整個集團公司累計裁員36萬余人,其中股份公司裁員5.5萬人,存續企業裁員近31萬人。僅此一項,集團公司增效達38億元。馬富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公司內部機制改革雖然歷經了一個陣痛的過程,但它還原了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的本來面目,為中石油今后更大步伐的改革和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和基礎。

  資本弄潮潛心打造“賺錢機器”

  改革的目的是要把企業做大做強,但馬富才認為,中油集團要變大變強僅靠改革是不夠的,還需要資本支持,需要輸血。他把目光投向了海外,經過一番艱辛運作,2000年4月7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在紐約證交所和香港聯交所同時掛牌上市。

  據了解,當時市場正在熱捧網絡股和高科技股,作為傳統產業股的中國石油出山即遭“當頭棒喝”。世界經濟金融雜志《商業周刊》發表題為“這位巨人能在華爾街騰飛嗎?”一文,對中國石油上市深表疑慮。承銷商高盛公司不得不降低中國石油的發行價格,使發行總額從原定的50億美元削減至29億美元。

  “資本市場山重水復,老馬識途柳暗花明”。這是中國石油股份公司的劉先生對馬富才的評價。據介紹,中國石油開局雖不佳,但上市后表現良好,股價由最初的1.28港元一度摸高至2港元以上。馬富才不敢懈怠,率領中油人苦心經營,2000年末終于向投資者交出一份合格答卷:獲得凈利潤552.3億元,成為H股最賺錢的公司,同時還是亞洲最賺錢的上市公司之一。

  在國際石油市場風云動蕩的2001年,中國石油股份公司再創佳績,實現利潤530億元。曾對中石油“能否騰飛”提出置疑的《商業周刊》,這次發表一篇題為“石油巨人引起轟動”的文章,稱贊“中國石油正成長為一個現代贏利機器”。摩根士丹利添惠首席經濟學家羅奇發表的評論則更具中國特色:“中國石油堪稱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典范”。

  在隨后的2002年和2003年,中國石油業績不俗,紅綢飄揚。國際著名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發布對中國企業評價報告稱,在滬深股市以及香港、美國等地上市的50家中國公司中,中國石油成為“贏利最高的企業”。

  然而,2003年12月23日,中國石油川東鉆探公司發生特大井噴事故,中國石油的股價急轉而下,連續多個交易日下跌。作為合作伙伴的英國石油公司(BP)又來了個“落井下石”——2004年1月12日,BP宣布將所持有的2%的中國石油的股票出售,當日中國石油股價下跌了5.3%。1月13日,花旗集團和標普證券分別發布的研究報告則讓中國石油雪上加霜,前者認為投資者對該股應“進一步減持”,后者對其做出“避免沾手”的投資評級。

  不過,一周后中國石油股價扭轉跌勢,1月19日漲了2.63%,20日續漲1.92%,21日再漲2.52%。分析人士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投資者受到此前媒體發布的“中石油新發現5個億噸級油氣田”影響。記者注意到,這則從1月15日開始被多家媒體先后播報的“5個億噸級油氣田”的消息,《經濟參考報》早在一年前已有報道。舊聞新炒乎?資本弄潮乎?

  戰略棋局跨國經營與可持續發展

  盡管馬富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曾再三聲稱中油集團是一家企業,并要求媒體在報道中淡化其政治色彩。但從我國目前政策框架看,中國石油絕不僅是企業,這個石油巨頭還肩負著國家石油安全的重任。面對國內經濟快速增長,石油消費大幅度提高的態勢,馬富才既要保持石油價格的基本穩定,又要盡可能多地獲得石油資源,保證能源供應的可持續發展。

  中油集團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對國內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和科學利用。2002年9月,馬富才在烏魯木齊向外界宣布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中油集團在新疆連續4年付出165億元勘探投入后終獲回報,新疆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全國最大的油氣產區。4個月之后,馬富才又宣布一則同樣讓人震驚的新聞:我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在創造了連續27年保持穩產5000萬噸以上的輝煌紀錄后,計劃年產量將調減至4830萬噸。他解釋說:“和各種礦產一樣,一個經過40多年開采的油礦已經進入產量遞減階段。”

  有專家對此置評:“對原油產量的結構大調整,是中油集團為保證能源可持續發展布下的戰略棋局,體現了馬富才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與此同時,中油集團悄然加大拓展海外市場的步伐。據統計,2001年中國石油在海外開發的油田生產原油已達1623萬噸,產量超過國內排行第3的遼河油田。目前,中石油已向蘇丹、委內瑞拉、哈薩克斯坦、伊朗等24個國家和地區派駐工程建設隊伍和技術服務隊伍,人員達到了4800多人。特別是在中共十六大制定“走出去”的戰略決策之后,馬富才在2004年初召開的中國石油集團年度工作會上再次明確要“全面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全力實踐兩個轉變:即由國內石油公司向跨國石油公司的轉變;由單純“油氣生產商”向具有復合功能的“油氣供應商”的轉變。

  然而,有關專家認為,從國際市場看,伊拉克戰爭的結束,使世界石油地緣政治格局發生變化,中俄“安大線”(安加爾斯克油田至大慶)原油管道項目因東亞國家的介入橫生枝節;同時國內石油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一些“入世”過渡期的保障措施即將結束,成品油國營貿易進口配額從2004年開始取消,成品油零售市場即將放開,部分石油產品進口關稅繼續下調,而國際大油品公司將獲準進入國內市場,地方企業和民企也在進入石油領域參與競爭。特別是重慶開縣特大井噴事故的發生,不僅給中國能源開發安全敲響警鐘,也對中國石油掌舵人發出責難……

  顯然,面對新的一年,馬富才任重道遠!

  作者:李新民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