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注視她站立的地方,她的身影和心靈卻已飛舞在另一個天空。她人生的每一步都在許多人的意料之外,卻在她自己的情理之中
記者李文絢北京報道
2003年11月底,北京已是干冷的冬季。剛剛主持完一個紀念活動的楊瀾,在北京王府
井天倫王朝飯店接受本報記者的獨家訪談。
這位生命中顯然充滿絢麗亮色的“明星”,無論在央視《正大綜藝》舞臺上擔任主持人,還是充任北京申奧形象大使,亦或入主陽光文化公司董事局主席,一舉一動都廣為各界關注。
楊瀾的人生也顯然是個悖論:本是清純的鄰家女孩一樣的主持人,卻成為在商言商的董事局主席;以文化理念起家打造陽光文化,卻試圖在資本的血與火中收獲財富;渴望相夫教子的平靜生活,卻注定要拋頭露面,四處奔走;認為自己是中庸、保守的人,會盡量避免風險,但性格中卻充滿了挑戰因子,推動她不斷改變人生方向……
楊瀾,正如她的名字,從未波瀾不驚,渴望風生水起。
“這三年是一種很好的見識和磨練”
廣西南寧體育館,紫色的蒼穹如夢如幻,充滿東南亞風情的音樂如潮水般回旋蕩漾在四周,這是陽光文化公司在去年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期間,應邀與南寧市共同打造的大型娛樂節目“東南亞風情夜”。之所以這么重視這臺晚會,不僅僅因為楊瀾是知名的節目主持人,更因為她作為陽光文化的董事局主席,決意把參與內地的晚會和大型活動的承辦作為陽光文化新的經濟增長點。
無論在電視屏幕上還是在生活中,楊瀾一舉手一投足,儼然還是標準的主持人。但實際上,無論從內心歷練還是為人處事,她更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作為陽光文化董事局主席的身份。就在記者采訪她之前的三四個小時,《楊瀾訪談錄》三周年慶典活動在京城舉辦,她不僅負責主持,而且還要忙碌有序地落實三周年慶典的每一項細節。
楊瀾的資本生涯始于2000年。當時,她和她的先生吳征斥資3400萬港幣,收購重組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良記建筑”,并更名為陽光文化,楊瀾就任董事局主席。以此為分水嶺,她的人生從主持人和制片人發生重大轉折,成為資本市場的角逐者。
在楊瀾和吳征的設計下,“良記建筑”原有的建筑資產被逐漸剝離,新開播的陽光衛視成為主業。與此同時,收購重組后完成的首次集資配股,為陽光衛視的成長準備了初步的資金。在那個時候,陽光衛視是“陽光文化”的惟一,陽光衛視也常常成為“陽光文化”的代名詞。憑借楊瀾在主持人舞臺上長期積累的聲譽和資源,陽光衛視很快聲譽鵲起。《楊瀾訪談錄》、《百年婚戀》、《真實的故事》和《國寶背后的故事》一個個走進人們的生活。
從主持人到董事局主席,似乎只是名稱轉變而同樣風光的兩個職位。但是,要駕馭上市公司這條船,帶著股東穿越資本市場的驚濤駭浪顯然不是在舞臺上當主持人那么輕松容易。綜觀楊瀾的教育背景,語言和傳媒是強項,卻從來沒有資本和經營的學科背景。因此有人認為,誰都無法否認楊瀾是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卻不能證明她天生就能問鼎資本市場。
陽光文化剛上市時,恰逢納斯達克網絡股泡沫涌起,楊瀾希望用衛星電視和寬頻收費電視發展歷史文化的主題內容,但形勢很快急轉直下,2000年下半年開始,全球股市下挫,港股也大幅下挫,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陽光文化的經營。
與此同時,陽光文化的一些資本運作也屢遭挫折。2002年上半年,陽光文化和一個全球領先的媒體巨頭即將形成合作,但因對方高層人事變動卻被擱置。陽光文化也希望能與新浪結成戰略合作關系,但“光水姻緣”最終也未能盡如人愿。
經過三年艱難前行,陽光文化在2003年終于完成全面戰略轉型,以電視、出版與分銷、教育三大業務板塊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公司運營回歸楊瀾創辦陽光文化時的文化理念,這也是她長袖善舞的領域。根據陽光文化的中報(03/4/1至03/9/30)顯示:電視業務在此期間取得1625萬港幣的盈利,這也是陽光文化公司成立3年多來,電視業務首次取得盈利。更值得一提的是陽光文化的電視節目制作和分銷業務增長迅速,取得收入5570萬港幣,比上一財政年度同期增長約20%。
“這三年是一種很好的見識和磨練”,楊瀾這樣描繪自己的心情。從剛開始的意氣風發到現在的沉郁從容,她的心態顯然發生了很大變化。她認為自己在陽光文化這三年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對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個人性格都是十分有益的磨練。
以文化品牌在資本市場攻城掠地
我們問,“當初有沒有考慮過不是從文化媒體這個領域切入,而是從其他領域切入你的資本市場生活?”她大笑:“我只懂這一行,所以只能干這個。”
楊瀾對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并且致力于將自己的文化理念投入到資本運營中。創辦陽光文化時,她問了自己一連串的問題:為什么建國只有200多年歷史的美國,它運行6年的歷史頻道無論在社會效益還是經濟利潤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我們的五千年文化在電子傳媒上卻沒有建樹?是否有深度、有內涵的節目一定是陽春白雪、枯燥無味?隨著中國的國際化進程,在新聞取向有較大分歧的各個華人市場,文化是不是可以帶來更多的認同感和共鳴?資本運作和多媒體運作方式是否會給中國的媒體發展帶來新的思維?
楊瀾以鮮明的姿態開始了新的行動:以文化為切入點,投身資本市場,以歷史文化題材打造陽光衛視品牌節目,以文化的品牌在資本市場攻城掠地。
作為60年代生人,盡管在60年代尾巴尖上,楊瀾對文化和財富顯然有那一代人更為獨特的體驗。在美國留學時,她記憶猶新的是美國朋友家中文化和財富的積累,而她成長年代家里的清貧也讓她記憶猶新。楊瀾現在的生活顯然與過去有了天壤之別。作為陽光文化董事局主席,媒體過去一度稱她是中國最富有的女人。當我們說起她排在富豪榜上,她卻嘆道:“現在已經不是了吧,我總算松了一口氣!”口氣里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松。
她說自己從來不敢亂花錢,“我老覺得如果亂花錢就會有什么懲罰。”但她同時認為財富能給予人心靈的空間和自由。她說:“財富如果掌管得比較好的話,會給人在心理上帶來更大的自由度。如果讓一個人在極度貧困之下面對誘惑,會把心境逼得非常窘迫。所以我認為經濟實力也是個人尊嚴的一部分。”
“過別人想要你過的生活是很可悲的”
“我告訴你們的中國,還不到我看到的一半”,在2001年7月13日的申奧陳述中,楊瀾引用馬可·波羅的話表達她的感情,同時也透露出她在自己日常生活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夢想。
從央視《正大綜藝》的節目主持人起步,她最初的夢想就是希望能做一個一流的電視制作人,同時兼做一名優秀的主持人。但是當她在央視聲譽日隆之時,卻選擇激流勇退,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攻讀碩士。
楊瀾曾這樣描述過自己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剛進電視臺時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慢慢地發現按部就班、人云亦云的工作模式我不想要,于是想做制片和撰稿。不久發現這些都有太多的重復性,好像看到了自己40歲以后的影子,才開始尋求改變。
當時,她并不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生活,但是,“惟一能肯定的是,我不要這樣的生活。”正是這種對自己過去的否定以及對未來新生活的渴望與憧憬,使她一步步離開原有的舞臺,進入新的生活。
追逐在資本市場的生活是非常忙碌的,楊瀾經常是個一路奔波的空中飛人,更多的時間和生命給了工作,而不是孩子和家庭。因此,楊瀾老是感嘆世界為什么那么大,想盡一切可能縮短與家庭的離別時間。于是,她跟朋友和商業伙伴的約會一般都安排在中午或下午,因為她覺得回家和孩子們一起吃晚飯很重要。她想帶孩子去西雙版納,還打算給父母報旅游團讓他們出國玩玩,也想跟先生吳征一起去海邊渡假……懷著普通人的家居夢想,在楊瀾看來,目前這種忙碌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最理想的狀態。
但是,她卻認為這段忙碌的日子是自己生命中一個很必須的階段。在楊瀾看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人生態度并不可取。“我不贊成那種有很高才華,卻非要躲到山里去種菊花的人生態度。我覺得人既然有這份才華,而且這才華對自身和社會都有好處的話,那就應該把它發揮到極致。”
也許是因為名字中有一個瀾字,楊瀾喜歡用水作比喻。她把自己目前的生存狀態比喻成是從小溪進入了一條洶涌的河流。生活在小溪里,有時候可能會嫌小溪太平靜,但那是一個相對純潔的環境;而進入這條河流后,面對的事物顯然遠比在小溪里復雜得多,必須相當審慎地處理每一件事情,而且在業務之外總有許多事情牽涉著自己的精力。
在這條路上,楊瀾有時候也會感到痛苦,但她卻認為不可輕言放棄。正如她自己所說:“是我選擇承受的而不是任何人逼我的。每個人都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如果過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是別人想要你過的生活,那是很可悲的。”
從小溪走向大河,楊瀾一路飛舞著浪花走來,渴望風生水起的生活。也許永遠不會有終點,卻永遠有著她渴望的生動而鮮亮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