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者為王這時已悄然成為今年股市各階層共同的座右銘
本報記者鮑迪克
12月4日,在經過連續四個交易日的上漲之后,“中石化”終于一舉突破了“4·22”“生死線”,被套兩年的社保基金“獲釋”了。
同一天,在北三環附近某證券營業部的中戶室中,楊浪將手中的300手中石化盡數出清后,也長吁了一口氣。他知道,在完成了這筆12萬多元的交易后,他的“中戶保級戰”已提前完成。
楊浪是在4年多前進入中戶室的,他是“室友”中惟一一個從“基層”上來的。1996年年底,北京的證券營業部還沒幾家,那時開一個戶至少要20萬元,這家營業部的經理是楊浪的老同學,因此他用14萬元在散戶大廳獲得一“席”之地。
他首先在次年的績優股行情中為自己的散戶資格正了名,然后又在1999年的“5·19”行情中把資金炒到了近80萬元,于是名正言順地走入了中戶室(當時中戶的門檻是60萬元)。
但到了去年年底,楊卻被通知,由于他的賬戶市值已不足30萬元,全年交易額也不足60萬元,營業部準備取消他的中戶資格。
楊浪的第一桶金是在1997年炒績優股獲得的,因此2001年的大熊市中,具有強烈“績優股情結”的他,持有的主要是藍田和長虹,偽績優股成為了領跌股,老楊也成了中戶室的領跌戶。
進入2002年,楊浪把已被腰斬的資金換成了業績更可靠的中石化、寶鋼等,結果這些大盤藍籌股成為全年股性最呆滯的板塊,一直死捂著這些“死”股的老楊,自然又成為中戶室最死氣沉沉的人。
已經下崗的楊浪不想失去中戶的“榮耀”和中戶室的投資平臺,他找到了經理(那位老同學早就因為業績不佳而離職了),領導同意他留“室”查看一年,條件是將資金增加到50萬元,或者全年交易額達到150萬元。
“伐交”暫獲成功,但這只是緩兵之計。要從外調“援兵”不大可能,因為這年頭社會上已是談“股”色變,沒有誰敢借錢給人炒股,而且楊知道借錢炒股是股市大忌。惟一的出路是做大成交量。有室友建議他干脆把手中的股票買進賣出三個來回得了,但這樣將使他消耗近萬元的手續費,無異于飲鴆止渴。楊浪希望能用實力證明自己。
結果是市場證明了楊浪。年初,他投入了所有剩余資金的中國聯 通拔地而起,連創新高,聯通的如虹氣勢,使得注重股票內在價值的楊浪越發嗅出藍籌股蠢蠢欲動的氣息。
聯 通引發的春季攻勢因為SARS而中道崩殂。據楊浪回憶,在SARS時期,空氣污濁的散戶大廳里,人少了十之七八(熊市開始后,各地散戶大廳的空調都逐漸成了擺設);大戶室也冷清了許多,那些真正有錢的人更怕死,而且當時的大戶,特別是超級大戶們多數已開始通過各種手段將資金轉移到香港炒H股。
但中戶們幾乎仍然天天來“上班”,因為大家都互相熟悉,而且中戶們一般極少出差和出游,所以大家在一起有一種安全感。在那段人人自危的非常時期,楊浪突然發現,中戶其實是股票市場上最敬業也最有人情味的群體,也是股票市場的真正中堅,正如市場經濟中的中產階級。
SARS之后,楊浪更加體會到了中戶在這個市場上的重要性,當然也更加知道保住中戶資格的重要性,因為這時慘淡經營的營業部干脆把散戶大廳取消了,一旦跌入散戶行列,他就將成為無皮之毛,無可附焉。
從9月底開始,以寶鋼為首的藍籌大盤股再次聯袂上攻,徹底把楊浪從“降級”的邊緣拉了回來。當楊浪在12月初提前宣告保級成功時,卻聽說室友中有多人受到了營業部退“室”的警告,而“剩”者為王這時已悄然成為今年股市各階層共同的座右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