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小彩
李揚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還領導著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金融研究所。李揚告訴《財經時報》,他的研究所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債券市場的研究。在他看來,要發展中國的債券市場,必須解決諸多體制方面的問題。
他認為,要發展債券市場,首先要增加品種。中國目前只有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和很少的企業債。仔細分析起來,中國的政策性金融債和企業債也是以國家信用為背景的,因此,嚴格說來,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公司債。
中國的債券市場還被“五馬分尸”,一個部門分管一類機構發債的審批,公司債背后其實是大量的機構協調問題和大量的體制改革問題。這種體制性問題還表現在公司治理結構上,在現有的制度安排下,企業只有貸不到款、發不了股票才考慮發債。
在中國發債,表面看是經濟問題,實際是體制問題。要把公司債做成真正的公司債,使之成為一種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金融工具,必須解決體制性問題。如果體制問題不能解決,公司債還應緩行。
李揚還認為,發展債券市場還必須發展衍生品,因為沒有衍生品,債券市場投資者很難規避利率風險。近年來,利率處在不斷走低的時期,因此,債券投資者能夠很容易賺錢,如果利率走勢反轉,情況就會發生變化。
2003年9月,存款準備金利率上調一個百分點,市場利率從2.2%以下最高達到4%多,過去很多的債券投資都將面臨虧損。之前,專家已警告投資者注意債券投資的風險,但事實上,并沒有規避利率風險的機制。因此,要盡快發展衍生產品。
李揚說,發展債券市場以利率市場化為前提,同時,也要推動利率市場化。目前我們正處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一些利率是市場化的,例如貨幣市場,回購、現券買賣、貼現、轉貼現利率是市場化的,但也有一些利率是管制的,比如票據再貼現利率、存貸款利率。
在這種情況下,大量資金在金融機構之間套來套去,并沒有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而且給出了一個虛幻的數據影響央行決策,因此要加快利率市場化。從國際經驗看,只靠銀行自己實現利率市場化是不行的,還是要靠市場,靠債券與銀行競爭。
□簡歷
李揚,1951年9月出生,安徽淮南人。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別于安徽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89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研究。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
主要著述:專著《財政補貼經濟分析》獲1990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著作獎,論文“中國城市土地使用與管理”獲1994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論文獎。其他代表作還有《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金融全球化研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