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調查:第二波內地“下海”官員生存狀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1月11日 07:48 21世紀人才報 | ||
本報記者 楊艾祥 通訊員 鄒堯 綜合報道 2003年8月27日,44歲的劉知行開始了他新的生活。作為前佛山市順德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的劉知行正式到美的上班,作為美的企業集團副總裁,他將執掌集團戰略投資與資本 事實上,從2002年3月,浙江省地稅局總會計師徐剛辭職后擔任吉利集團首席執行官開始,一年多的時間里,從前中國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司長劉從夢到前溫州市副市長吳敏一,一大批的政府官員開始辭官“下海”。一位研究人士認為這是繼續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的第一波官員“下海”經商熱后的第二波“下海”熱潮。 那么,這第二波“下海”的官員的生存狀態如何呢? “下海”熱潮 一般認為,中國最新一次的官員“下海”熱潮是從徐剛辭職開始的。2002年3月,汽車狂人李書福向世人報告了一條爆炸性新聞:徐剛開始出任吉利集團首席執行官。這條消息從互聯網到平面媒體再到人們的口中成為家喻戶曉的新聞。當時的徐剛是浙江省財政廳黨組成員、省地稅局總會計師,被人稱做浙江省廳局級干部中的“潛力股”。 繼徐剛之后,高官下海的消息不斷充斥報端。 2003年5月14日,溫州市的換屆選舉之后,吳敏一正式結束溫州市副市長的職務,成為迄今為止溫州市辭官下海的政府官員中職務最高的。之后的2003年5月18日,吳敏一赴上海出任紅蜻蜓集團“惠利瑪”商業物流連鎖機構總裁。 與吳敏一一同辭職的官員還有:浙江溫州市副市長林培云,市政府秘書長何包根、副秘書長王運正。這3個人中,除何包根辦理退休外,其余2人均“下海”到民營企業任職。 溫州這兩個副市長兩個秘書長辭職的事件把辭官“下海”現象推向了一個高潮。據了解,他們如果不辭職,按慣例,在2003年5月政府換屆后,有的可能去溫州市人大或市政協任副主任或副主席或秘書長等職,有的可能留任或平調其他單位。 2003年6月,51歲的王文進也辭官“下海”出任新組建的海南博鰲中足體育綜合訓練基地有限公司總經理。此前的王文進兩任海南瓊海市副市長,十年主管旅游,代表政府參與了博鰲開發建設的全過程。 不僅如此,這兩年下海的“官員”還有科龍總裁劉從夢,春蘭集團執行總裁朱愛群等等。在加入格林柯爾集團前,劉從夢曾先后擔任中國駐美國、阿富汗等國大使館外交官、中國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司長等政府公職。朱愛群曾經擔任過泰州市市委書記。 在官員辭職“下海”的過程中甚至出現了江蘇的“建湖現象”——鹽城市“五駕馬車”相繼辭職。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胡守均針對第二波官員“下海”熱潮指出,辭官下海現象之所以能夠成為現實,表明我國體制改革已經深入到尊重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層次。 生存狀態 那么,這些自由選擇的“下海”官員現在過得好嗎? 10月中旬,吳敏一向媒體證實,他已經離開紅蜻蜓。據悉他離開的時間在2003年8~9月間。 從5月到9月,吳敏一與紅蜻蜓“官商情緣”匆匆收場。盡管雙方都對“分手”原因避而不談,但是與當初雙方握手時的相見恨晚相對,這次的分手雙方都存有遺憾。 據悉,上海的另一家企業是吳敏一從商生涯的下一站。但是,他的前景會好嗎? 在本報的調查中,除了像吳敏一這樣典型的出現“分手”情況外,第二波“下海”的官員多數人表示現在生活得還“有滋有味”。引發激烈討論的跳槽吉利集團的徐剛現在就干得有聲有色。 最近的消息說,他正在為保護美日商標而努力,8月初,豐田狀告告吉利美日商標“侵權”及在產品宣傳中“使用不正當競爭手法”。 不僅如此,吉利集團在徐剛上任CEO后進行了一系列的動作:先是明確和強化了“為老百姓造買得起的好車”的經營理念,繼而提出了員工的培訓問題、高級人才的引進問題。在產品方面,李書福的策略依然造完全自主的車,但是加強了品質管理,降低了成本,增加了銷售的后勁。在資本運作方面,通過徐剛等人的努力,他們在尋求政府支持、銀行支持、資本市場的支持上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同時,李書福也在不同的場合表示了對徐剛工作的滿意。 王文進也覺得自己現在過得不錯。他稱自己熟悉旅游,又是一位體育迷,海城體育旅游區的創意,符合海南發展健康旅游的趨勢,又有上市公司背景,他有信心將新推出的“體育訓練觀光休閑游”變成海南健康游新品牌。 42歲的姜崇洲同樣認為自己的職業選擇不錯。此前,姜崇洲在武漢理工大學畢業以后留校任教6年,1988年以人才引進方式調入廣州市規劃局,后任廣州市規劃局副局長,1999年9月起擔任廣州市環保局局長。今年3月,卸去局長職務后,姜崇洲將到富力地產集團擔任副總裁。他說,經商也是一份不錯的工作。 調查顯示,第二波“下海”的官員現在多數人表示自己生活比從前滿意。但是很多人也表示剛開始很難接受企業的工作習慣。同時大部分人表示,他們是有信心做好當前的工作的。 “下海”是非 無論“下海”的官員們生活得怎么樣,與第一次“下海”熱潮不同的是,這次官員“下海”的問題已經不僅是大家討論的話題,而且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這給我們的壓力很大。”一位接受采訪的“下海”官員這樣對記者說。這位現在的某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此前曾經當過官,“從商總會讓人另眼相看”。 此前的議論中,很多人擔心,官員的“下海”可能是這些人目的在于“洗錢”。有人懷疑,這些官員在官位上時,可能利用職權取得了一些企業的經濟利益,“下海”恰好為這些利益尋找到光明的來處。同時,還有人擔心,這些“下海”官員在官場上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可能滋生腐敗。針對這樣的問題,國家調研組前段時間已經到廣東展開調研。廣東省委組織部人士證實,目前廣東的調研工作已經結束,相關文件已經擬定,近期有望出臺。 此前,針對江蘇省東臺市原市長王小平“辭官下海”一事,鹽城市審計局也根據該市市委組織部的授權委托,對王小平任期經濟責任開展了審計調查。 不僅如此,在遭遇輿論風暴的同時,許多“下海”的官員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企業工作后開始感到自己的力不從心。 “官場和市場是不一樣的,在官場能做得好不一定能在市場上做得好。”重慶企業家研究學會負責人張敏告訴本報記者。世人從吳敏一離開紅蜻蜓事件就可見一斑。 張告訴記者,官員“下海”有很多原因,但是不能隨波逐流。因為市場的“水”有多深是很難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