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珠海11月6日電(記者王堯)今天,在聯合國安南秘書長特派代表馬和勵答記者問前,將一本中英雙語的小冊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遞到了每個記者手中。其中有引人注目的一條:“全球合作,為青年創造體面的就業機會”。
馬和勵原籍是巴基斯坦,是一位經濟學家,在聯合國開發署工作25年后,于今年來到中國,擔任聯合國系統駐華協調代表兼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
今天,他代表安南宣讀了致“世界經濟發展宣言大會”的賀辭。在主題講演中,他指出,各國要建立一種以人為本的發展方式。談到中國時,剛到中國幾個月的他說:“中國政府也認識到這些挑戰。怎樣解決城鄉差異、就業問題等等,都是十六屆三中全會所確定的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什么是體面的就業機會?提出這個觀念的國際勞工組織在1999年說,他們工作的新目的,就是要促進男女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有人格尊嚴的條件下,獲得體面的、生產性的工作機會。后來,這個觀念被寫進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今天,聯合國職員給中國記者的小冊子里強調:“聯合國189個會員國已承諾最遲在2015年實現這個目標。”
什么是不體面的就業機會?有學者研究指出,隨意延長勞動時間,有毒、有害的惡劣生產環境,價格更加低廉的小時工資,缺乏社會保障,都是不體面的就業機會的表現。
中國勞動學會副秘書長楊宜勇是原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的執筆人,曾在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對中國就業的影響,主要的不是就業機會問題,而是就業環境問題。
他舉例說,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G DP的增長速度,不得不屈服于資本強權,人為地制造一種不利于勞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有些外資企業甚至明確表示,如果由單位繳納社會保險,我們就搬家。
他指出的應對就業環境問題的措施包括———政府要把促進就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出發點,把控制失業率和新增就業機會作為地方政府政績的主要考核指標;政府在促進市場化就業的同時,還要保護就業弱勢群體,維護就業公平。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公開的就業性別歧視和年齡歧視行為,比如“限男性,年齡35歲以下”等招聘廣告。
“全球合作,為青年創造體面的就業機會”的觀點,也得到了中國學者的認同。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發展藍皮書》課題組,曾在分析“APEC及其成員間的國際合作”對上海就業問題的影響時說,外企帶來的上海服務貿易擴張,將給更多的市民以“體面的就業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