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形勢和趨勢的判斷在多數情況下準確,這得益于他的思維方式——看問題的角度多從國情出發,并充分考慮歷史、文化及傳統因素在影響經濟結果時所發揮的作用
在華爾街大牌投資銀行里具有大陸背景的亞洲分析師中,謝國忠屬佼佼者。這是許多業內同行認可的一個事實。在過去的三年里,謝作為摩根士丹利(亞洲)公司亞太區經濟學家被基金經理客戶評選為亞洲排名第一的分析師。
謝國忠得到客戶的廣泛認可源自他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就預見到了陷阱。他清楚地看到“亞洲經濟有巨大的結構性問題”。這使他在亞洲金融危機到來之前就作出了比較準確的判斷。
1997年初,當印尼的貿易順差仍然很高,出口增加20%多,財政也平衡的時候,謝國忠就發表報告說印尼的經濟會崩潰。當時很多人不相信。“我懂得印尼經濟里最大的問題是腐敗,”謝國忠說,印尼的財富是虛的,里面其實都被掏空了。等到外國人不愿意把錢放進去的時候,空架子就會倒下。
同年9月份,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兩月有余,謝國忠又寫了一份香港房地產要下降50%的報告。當時大家覺得是無稽之談。謝國忠解釋說,他主要看的是供應量層面,他看到香港通過控制房地產的供應量來提高價格,人為地吹起一個資本泡沫。
同樣是在1997年的夏天,謝國忠看到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的通縮,并意識到中國經濟將從短缺走向過剩。而當時中國經濟的增長率維持在8%的高水平,很多人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謝國忠的觀察是,原來很多產品短缺導致中國人消費的欲望很強烈。到了1997年左右,這些短缺的產品基本得到滿足,消費欲望就開始下降。中國畢竟是一個財富積累較低的國家,不能保持高消費的水平。他因此提出通縮將成為中國經濟下一階段的主旋律。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但是這些先見性的觀察后來經現實證明是正確的,謝國忠因此自1998年開始被基金經理們認可,并逐漸獲得他們的信任。
現在,謝國忠是亞洲地區被媒體引用最頻繁的分析師。在公司內部,他是摩根士丹利公司研究中國經濟問題小組的領頭人。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在多次關于中國經濟的演講中引用謝國忠計算出來的數據——在中國近8%的經濟增長率中,出口占了74%的比重。
謝國忠認為,他對形勢和趨勢的判斷之所以能在多數情況下準確,得益于他的思維方式——看問題的角度多從國情出發,并充分考慮歷史、文化及傳統因素在影響經濟結果時所發揮的作用。這種思維方式是謝國忠到美國留學之后逐漸形成的。在國內,謝國忠念的是工程。到美國后,由于覺得工程學對他已經不再有挑戰,遂改學經濟學。正是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經濟學博士時,他深受經濟學系索羅教授的影響,認為經濟學的復雜性在于一切都是聯系起來的。單純地套用理論模式并不能完全解釋現實問題。看一個模式,要看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畢業后謝國忠在世界銀行工作過五年。這段經歷的作用是幫助了他從宏觀的、國家的角度來理解東南亞地區特殊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世行工作期間,他有機會對一個國家的整個金融體系或一個行業從上到下看了個透。比如在印尼,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研究這個國家的電力行業。
現在,謝國忠在亞洲區的同行中以追求立意新穎,見解獨到而非人云亦云而著稱。
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謝國忠研究所涉范圍雖廣,但對有些國家及領域的分析并不夠嚴謹和充分。另外,因為投行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謝國忠有時說話容易過激,即追求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
謝國忠自小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從小到大,他在學校里的考試成績總是第一。在同濟如此,到了麻省理工依舊。僅得的一個B也是“因為故意跟老師作對”。
謝國忠是上海人,生于斯,長于斯,直到赴美留學。他承認在就業上從來沒有遇到過什么挫折,每一次工作的轉換都很順利。目前他在摩根士丹利(亞洲)穩坐著首席亞太區經濟學家的位置。不過,謝國忠對自己的人生觀則非常務實。他認為人要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這是最重要的。同時,人要有自約克制力,要有耐心。不能貪,不能急功近利。他表示中國十幾年來最大的弱點是很多青年人急于求成,因而導致浮夸。
至少到目前為止,謝國忠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感到滿意。由于他的工作需要經常和基金經理們交流爭論,他將其形容為是一種上戰場的感覺。他說他喜歡和很多人辯論時的那種興奮、新鮮的感覺。特別是當市場出來的情況和預測的結論一致時,他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
不過,和一般印象中上海人的性格特征不太吻合的是,謝國忠喜歡想大問題。他在投行經濟分析師中被列入“大師”一級,是因為其知識和見解的廣度與深度被認為在眾人之上。謝國忠說他對歷史情有獨鐘。最近他正在讀的兩本書分別是《大英帝國》和《羅馬帝國的興衰史》。-
簡歷
謝國忠
1960年出生于上海,1983年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路橋系,1987年獲麻省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碩士,1990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同年加入世界銀行,擔任經濟分析員。在世行的五年時間,謝國忠所參與的項目涉及拉美、南亞及東亞地區,并負責處理該銀行于印尼的工商業發展項目,以及其他亞太地區國家的電訊及電力發展項目。1995年,加入新加坡的Macquarie Bank,擔任企業財務部的聯席董事。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任亞太區經濟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