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富豪“變身”軌跡探秘--掌握稀缺資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03日 10:54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從鄉村的窮小子或偏僻小鎮的工人,到今天的富豪,這種懸殊身份的嬗變,引發了許多人探索關于致富奧秘的興趣 肇始于上個世紀末的全國大力發展民營企業的熱潮,使此前一直在國有和集體企業夾縫中小心翼翼生存的浙江民營企業的老板們迎來了揚眉吐氣的日子。來自全國各地的由政府首腦帶隊的赴浙江招商團,成了近年來杭寧溫這些城市飯店里的常客;浙江民營企業家們在 可是,透過這些由社會輿論編織的迷人光環,我們分明看到富豪們在當時的社會等級里相當"卑賤"的出身。 英雄莫問出處 筆者手上有一份浙江省工商局統計的"浙江非公有企業100強"的名單,在按去年銷售額排名的前10位民營企業的老板中,他們創業之前的身份顯得相當"寒酸",這里列舉其中8位:魯冠球----打鐵匠;徐文龍----農民;南存輝----修鞋匠;胡成中----裁縫;樓忠福----建筑工人;李如成----農民;鄭堅江----汽車修理工;汪力成----絲廠臨時工。 從遙遠的鄉村窮小子或者偏僻小鎮的工人,到今天城市里的富豪,這種懸殊身份的嬗變,經常在引誘至今依舊是"布衣"的普通人探索關于致富奧秘的興趣。 富豪們的共性 以上面8位企業家作為例子,我們來分析一下他們發財的共性: 沒有靠山,全靠自己白手起家。據筆者掌握的資料,這8位企業家都沒有"意外之財"的支持。 8人做的都是制造業,而且都是傳統行業。 農民或者工人具備的一些優秀品質也有很好的反映,比如節儉,勤勞,精于算計等等。 宏觀面上的一些要素也提供了很多的實質性的支持:他們大多發達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剛剛趕上國有企業逐漸轉制,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轉軌期隱含了很多巨大的機遇,抓住的人,就成了今天的富豪,抓不住的人,到今天還是普通人。 除此之外,有沒有一些內在的更為本質性的東西主導了他們的發財軌跡? 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從他們不斷變換的身份中讀到其中的財富密碼。 我們以魯冠球為例,來看看到目前為止,魯的身份演進過程:農民----打鐵匠----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負責人從1969年到1979年----承包了當時已更名為萬向節廠的蕭山公社寧圍農機修配廠(1980年至1989年)----以1500萬元向寧圍鎮政府買斷萬向節廠股權(1988年)----創建萬向集團公司(1990年)----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第四位,總資產5.7億美元(2000年度)。 一個農民成為一個大型企業集團的老板,花了20多年的時間,這個過程濃縮了一個農民的奮斗史。相似的經歷在其他7位老板身上也有體現。 踏準節拍是關鍵 在這個過程中,盡管身份不斷變化,但有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卻貫穿至今----掌握稀缺資源的能力。雖然在不同的時期,稀缺資源的內涵是不同的。 從事制造業的創業者,在白手起家的時候,有兩件要素必不可少:技術資源和市場銷售能力。我們驚訝地發現,這些創業者對于這兩件稀缺資源的掌握能力十分強勁,先來看技術這個稀缺要素:如今看來即使是最為粗糙原始的制造技術,在當時卻很可能是寶貴的稀缺技術。事實證明,當地的傳統工藝往往成為當時最為寶貴的技術資本,因為當時的工業品制造的關鍵在于民營企業仿制能力的高低。比如永康民間傳統的打鐵工藝,使永康人在進入五金行業時,擁有遠比別的地區更為寶貴的技術人才;相似的情況還有:奉幫裁縫和當今寧波服裝的輝煌一脈相承;杭州、寧波的機械工業基礎和今天兩地汽配行業的輝煌有很大的關聯。 而溫州老板、義烏商人顯然在掌握市場營銷能力上十分出色。無論是修鞋匠南存輝還是裁縫胡成中,在補鞋匠走南闖北的時候,累積了兩件今后彌足珍貴的東西:熟悉了全國各地的民情,造就了堅韌實干的性格。這也其為以后在全國鋪設銷售渠道打下了基礎。而在全國游蕩的經歷往往為他們發現商機創造了必要條件,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期,當時國內五金電器市場供不應求,聰明能干的溫州柳市人找到了商機。他們將國營企業棄置不用的機器低價買來,拆卸清洗,再將有用的零件賣給企業,這樣簡單地一轉手,賺回了大把的鈔票。后來,頭腦靈活的柳市人干脆自己開始生產這些零部件,聞名天下的柳市電器就這樣誕生了。 很明顯,技術資源、潛在市場網絡的形成,還有清晰的私有產權體制,這些在當時極其稀缺的資源掌握在具有艱苦和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手里,財富之門就打開了。 浙江的民營企業攫取第一桶金后,掌握了更為稀缺的資源----先發優勢,它包括了比別的地區企業更多的資金、技術、產能,以及更多的軟性元素:對市場的理解,對企業的管理能力等等。 在今天,資本已經不成為稀缺資源。從農民或者工廠臨時工變身過來的浙江企業家現在擁有的稀缺資源,已變成了企業家和企業的社會美譽度、企業掌握的知名商標、銷售網絡的競爭力、企業家的戰略眼光等等。 因此,如何在當時的條件下掌握稀缺資源,可能是貫穿于浙江富豪的"變身"軌跡的一條主線。 (《上海證券報資本周刊》特約撰稿邵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