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出身企業(yè)家--掌聲變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6月10日 16:09 《英才》 | ||
文·本刊記者張小平 “學而優(yōu)則仕”,中國人自古就有觸類旁通的本事。這種本事到今天逐漸蔚為大觀:演而優(yōu)則商,唱而優(yōu)則商,畫而優(yōu)則商…… 人生苦短,對于文藝界的人來說更加如此——藝術的黃金時期也許就那么幾年,戀棧 功成身退,更多的是源自于一種清醒的恐懼;而懂得及時把尚未褪去的光環(huán)轉化為有形資產的,則更需要一種斷腕的勇氣和明智。 于是有了李寧揮淚告別體壇走進健力寶、而后又含笑走出健力寶搞起了體育用品公司;于是有了陳逸飛“拆東墻補西墻”之舉——把賣油畫的錢大把大把地補貼去做時裝、做電影、做模特。因為李寧知道,那106枚熠熠生輝的金牌不可能光耀他的后半生,但金錢可以;因為陳逸飛也知道,窮瘋了以后把自己的耳朵割掉然后朝腦袋開一槍的事,只可能是梵高才可能干的事…… 干嘛非得是體操王子?干嘛非得是畫家?其實這種做法應該值得推崇:用前半生去贏得掌聲;用后半生把這些掌聲再換作硬通貨! 這類企業(yè)家大都很現實,事業(yè)不會偏離自己熟悉的圈子。如文化產業(yè)、服飾、影視傳播等等領域是他們駐足的土地。在管理方面多屬于無師自通之列,但迄今為止似乎并無集大成者,至少在企業(yè)管理論壇中還很少聽到來自這一方陣的強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