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出身企業家--失誤轉身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6月09日 18:52 《英才》 | ||
文·本刊記者唐凱林 商場如戰場,軍人似乎是天生的商人。實際上,商戰中的很多術語大多也來源于軍事術語,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形容商戰的強烈對抗性。軍隊也一直被認為是最具效率的組織,是眾多企業夢寐以求達到的境界。而軍人出身的企業家們則似乎有點得天獨厚的味道,奉獻精神、冒險精神、團隊精神、探索精神、服從精神等都是軍人所具備的特殊品質,這也是企業 同時,由于軍人在我國計劃體制時代特殊的地位,使他們擁有極高的誠信聲譽,一旦創業便較易于得到公眾的信任。而軍人在軍中結成的戰友情結,延伸到商場上,也變成了寶貴的關系網和情報網,幫助他們進入常人難以涉足的領域,并且有極強的市場和政府公關能力。如三九集團的趙新先雖曾經歷證監會的指摘,并引起一些媒體的興趣,但最終被企業超強的公關能力化于無形。所以縱觀軍人掌領的企業:制造、高科技、醫藥、房地產、加工、服裝等領域簡直百無禁忌,并沒有明顯的行業限制。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軍人與企業家的相似性。 然而凡事總逃不出“過猶不及”的道理,有過軍旅生涯的企業家們往往很難淡化自己的軍人情結,總是試圖用一種“軍事化”的模式去解決企業問題。但企業終歸不是軍隊,企業“軍事化”管理的背后往往是簡單化、形式化、偏激化或者是片面化所帶來的弊端。 用管理軍隊的方法來經營企業就很難避免“官本位”的思想,企業總裁作為“總司令”就大有“軍令如山倒”的絕對服從氣勢。但企業員工畢竟不是軍人,而企業組織結構也不像軍隊體制,企業員工需要創造性的工作,企業組織也注重橫向的協調。因此軍事化管理容易忽視人的感情和人的個性,與企業管理日趨人性化的趨勢不符。 再者,軍事化的運作對現實中的商業競爭也有矛盾,商戰考慮更多的是追求“雙贏”局面,而軍事化的經營則有可能采用非此即彼的策略,大開大闔,一旦失誤,轉身很難。精明如華為任正非者,今天似乎正為當初永不踏入信息服務領域的豪言吞咽苦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