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興替周期大加速 社會變遷催生新“360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18日 13:00 人民網-市場報 | ||
陳冀 陳曉東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過,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中國職業興替的周期正在不斷加速。據統計,中國目前已經有了1838種職業,其中不少是新興的職業,并且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的何薇薇日前租下了廣州市鬧市區的一間七八平方米的鋪面,在并不起眼的門前掛上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招牌———“色彩工作室”。她所從事的是一種叫“色彩搭配師”的新興職業,就是專門為客人設計服飾的顏色搭配。 “色彩工作室”里除了一些裝飾店鋪的各種形狀、顏色的布料外,就是幾本用電腦制作的色彩搭配效果圖。剛開業不到一個月,已有30多個客人來這里“消費”。何薇薇對這個成績十分滿意,“大多數客人好奇而來,又滿意而歸。在這個嶄新的領域里,我相信能獲得獨特的發展空間。” 然而,同樣是扮靚人們的行業———縫紉業,其經營者卻感到前途灰暗。已近古稀之年的王富江老先生做了一輩子裁縫活兒,可眼看著顧客越來越少,他不禁抱怨道:“服裝廠把我們的生意都搶了,他們生產的服裝款式新、做得又快、價格還便宜。現在店里接的都是縫縫補補的簡單活兒,哪里賺得了錢喔!”今年春節后,王老伯已將自己裁縫店當街的一面改做了水果檔口。 在像王老漢一樣的嘆息聲中,中國相當多的傳統職業隨著時代的變遷正在或已經消失。中國昔日的“糧油票證管理員”、“物資供應員”,如今已不見蹤影。而許多新鮮的名頭開始越來越多地寫進中國人的名片———網管(網絡管理員)、精算師、留學顧問、插花師等。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謝康教授認為,職業興替的快慢與社會發展的速度息息相關,職業興替變快折射出社會飛速的變遷。中國目前城鎮居民消費已跨入小康門檻,吃穿不愁,對需求的層面自然有了更高的要求,各行各業提供的更為細化的專業服務也就應運而生。 統計數字顯示,2002年,中國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約2500元。城鄉居民儲蓄余額也從1998年的5.5萬億元猛增至2002年的8.7萬億元,如果加上居民手中持有的現金、國債等,民間金融資本存量已超過11萬億元。 花上萬元擁有一部大磚頭似的手機一度是財富地位的象征,可這些年,不少中國人一年內更換幾部手機已不是新鮮事了。當空調、電腦、手機等“新三樣”悄然取代冰箱、彩電、洗衣機“老三樣”時,這種變化也在迅速地催生著新興職業的產生,加速著社會分工的細化。 張銳是一家網站的專職短信寫手,去年大學畢業后便干起了這份“生產快樂”的行當,月收入五六千元。“在我們這個行當,可細分為文字寫手、圖片寫手、鈴聲寫手,隨著短信的發展還可能有新門類的出現。我相信,這個‘另類職業’的未來必將星光燦爛。”張銳信心十足地說。 社會變遷同樣賦予了傳統職業新的時代要求,也促進了中國人就業能力的進步。28歲的李有剛與朋友合伙開了一家汽車修理店,生意紅火。“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擁有私家車,我們這一行可有得賺嘍!” 可三年前當他從父親手中接過一個自行車修理鋪時,面對的卻是慘淡經營。眼看著城市里的自行車、摩托車一天天減少,他決定自費到職業技術學校學習汽車修理技術。廣東省統計局的統計顯示,僅東莞、深圳和順德三城市每百戶家庭汽車擁有量已分別達到20輛、14輛和13輛。 我國政府正在加緊規范管理新興職業。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對包括新興行業在內的眾多職業實行就業準入和資格認證制度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去年底,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第4批國家職業標準,包括計算機網絡管理員、計算機程序設計員、多媒體作品制作員、企業培訓師、項目管理師等共計11個新興職業被納入規范管理。同時國家還對這些職業的活動范圍、工作內容、技能要求和知識水平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頒布職業標準113個,國家職業標準的制定對眾多新興職業將起到很好的規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