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的“本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08日 14:59 證券市場周刊 | ||
本刊記者 李清梅 歷經兩年熊市之痛的投資者盼望兩會中能有更多股市的聲音,就在政協會議召開的當天,一份由民建中央關于“恢復股市本色”和“保護投資者權益為重中之重”的議案引起投資者的極大關注,而時任民建中央主席的正是多次為股市建言的成思危。 成思危的另一個職銜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當算身居高位,而他同時又是一位知名的經濟學家。他曾兩度留洋海外,并取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MBA學位。 成思危一直很關注股市,他的言論不會被任何人忽視,因為他學者的學識,也因為他“官員”的地位。大多數投資者很喜歡他,因為他的聲音中沒有一般官員特有的含糊其辭,也少見一些經濟學家者的固執和“價值驅動”,不管當時大背景怎樣,他總會保持一份屬于官員的“獨立”和屬于學者的“智慧”。 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兩會前,“股市泡沫論”、“推倒重來說”大行其道,停止國有股減持也不能讓市場走出困境時,成思危于人心惶惶之際肯定了中國股市發展的成績,“股市本身是虛擬經濟,本來就存在泡沫,泡沫的膨脹和破滅造就了股市的波動,但從長遠看,總是在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如今關于“恢復股市本色”的說法,應該讓許多人深思:股市的本來面目是什么?什么原因讓我們的股市面目全非?成思危說,“有效的投資和有效的融資是股市的本色”,要實現有效的融資就不能讓股市成為某種類型企業的改制載體和解困脫貧的場所,而應該為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提供國民待遇。成思危進一步解釋道,“目前我國證券市場進入了調整期,股市的發展思路就是應當向股市的基礎作用回歸,要讓股市恢復本色"。 也許是沿襲這種“股市本色”說,成思危認為,證券監管機構不應對股市的漲跌負責,更不應站在國有資產所有者的立場上去托市或救市。這種“政府無需托市救市”的提法最早見于2002年10月股指1500點之時。 成思危有“中國風險投資之父”的雅號,推動創業板的建立他本來該是最積極的人物,但他一再表示中國推出創業板的時機并未成熟。成思危說,一個活躍的創業板時常需要400多個成熟企業來維持人氣,這個條件目前還沒有具備,而且創業板不是風險投資的惟一出路,美風險投資企業成熟后選擇納斯達克為退出途徑的僅占30%左右,其余60-70%選擇出售企業的方式退出。成思危認為,創業板創立,風險投資企業將一擁而上,不排除某些公司在創業初期通過包裝上市圈錢的可能,在相關立法不規范的時候推出將后患無窮。一句“不應該將風險投資家應承擔的投資風險在二板市場上轉移給公眾。”不知會讓多少投資者感動莫名。 成思危并沒有因自己熱愛的事業而忽略市場其它參與者的利益,他設計了一個折衷方案:先在深圳證交所開設高科技板塊,成熟一家,上市一家,待聚集了足夠的“人氣"且時機成熟后,再把深交所擴大成類似于納斯達克的二板市場。 身處“利益場”卻不為“利益”左右,打著如此旗號說話的人很多,能做到的可謂寥寥,這就是他,官員的、學者的、不被利益驅動的——成思危。 附:成思危簡歷 成思危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1935年6月生,湖南湘鄉人,1951年12月參加工作,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生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4年至1996年任化工部副部長,民建中央副主席。1996年任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3月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四次會議增選為常務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