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一百萬:冉東的創業生涯與中國MBA網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04日 17:26 《創業家》雜志 | ||
古老的大漠有一句民諺:花什么時候開是有季節的,馬賊什么時候到卻沒人知道。1994年,從大漠戈壁中走出的冉東,在形同“人肉罐裝”的列車里浮想聯翩,繁華的北京城在他的想象中開滿了各種各樣的“花朵”,而自己正好比是那千里奔襲的“采花馬賊”。 文/本刊記者李豐池 特約記者趙銘 連皮包都沒有的皮包公司 新疆昌吉人冉東,從小豪俠尚武,卻又生逢太平盛世。中學畢業后分配到當地糧食局,一呆就是六年,工作穩定、收入不薄,但內心那份“月光照緇衣,千里不留行”的俠客行沖動,似乎從來就沒有停止。 機會終于來臨,1994年經單位委培,冉東來到北京大學進修。1996年進修完畢,回家已是他的內心絕對不能接受的選擇。于是選擇考研,1997年的春天一考失利,1998年的春天再考失利……經濟拮據,走投無路,此時此刻的冉東已步入了27歲的年頭。 不再考研,但要在北京呆著,得先解決住的問題。北大西門一間十七八平米的房子租金五百塊錢,而冉東身上歷年來的積蓄僅存二百一十塊錢。訂下房間之后,第二天還要趕緊再找兩個人合租,把另一部分租金補交上去。最后終于找到兩個新來考研的學生,交完房租之后身無分文,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 何去何從?冉東夜不能寐,同屋的人也是挑燈夜讀,苦背英語單詞——所有人都知道,考研最大的難關就是英語。冉東突然想到,能不能辦一個考研英語培訓班呢? 第二天,冉東鼓足勇氣找來同屋商量,借一百塊錢印刷考研輔導班的招生廣告。同屋很豪爽:一百塊不夠,兩百塊吧。冉東拿著借來的一百塊錢買了菜票解決了吃飯問題,一百塊錢留著成為“創業啟動資金”。 眾多創業者單槍匹馬闖天下時,被俗稱為皮包公司,而冉東卻是連皮包都沒有。兩手空空之際,他的想象力反而得到空前的發揮。 在一張張考研輔導招生廣告中,冉東發現,所有的培訓班都是從七八月份開始招生。有過考研經驗的他很清楚,實際上有此打算的學生沒有人是一月份考試,七、八月份才開始準備的,至少要提前一年。但是當時全北京城的考研班都遵循著一個傳統的套路——用今天冉東的話說就是:“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盲區。”春季就應該辦這個班!1998年2月,冉東象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興奮。 想象力和行動力是成就一件事情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生活所迫之下冉東發現,要立即行動起來,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難。 辦考研輔導班需要什么條件?第一要有一個象樣的辦公場地用于招生。冉東自己當然沒有,于是找到北大書店,和他們“畫餅”:我的招生廣告打出去在你這里報名如何?每招一人提成5塊錢。書店老板欣然愿意。 其次需要有教學的場地。冉東身無分文卻又大氣磅礴地來到北大電教報告廳,要求長期租用教室;電教報告廳對于可能創收的財源非常客氣,很快就排出時間表來。 然后,考研輔導班能不能招到生,最關鍵還取決于這個班是否請到了有名的輔導老師。這就是北京考研市場的“名師特征”。那么當今北京誰有名氣?是教授朱泰祺,北京考研英語培訓第一人。全北京的培訓班都想請他,一個新人憑什么去請?冉東懷著碰碰運氣的心態找上門去,沒想到朱教授正在家里閑呆著。冉東這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全北京想在春天里開班的第一人。兩個“第一人”一見如故,朱教授很贊賞冉東的無比真誠及大膽思路:正好這段時間沒別的課,我就幫你一下。 最后,沒有辦學許可證,要掛靠有資格的合作單位。找到了一家學校,說明來意,說資源已經有了,名師談好了……負責人不信,把身份證瞧了又瞧,說:你的名字怎么這么熟悉,是逃犯吧? 冉東鼻子都氣歪了,只好又找另一家。正所謂“千人千面千只眼”,這邊的負責人說,我一眼看你這個人就非常放心,不然,你給我多少錢都白搭。輕輕松松就答應了。 于是,憑著出色的運作能力和大西北人特有的誠懇真摯,冉東在極短的時間內,把一個個看似和自己無關的資源整合了在一起。廣告正式張貼之日,冉東全身還剩下七毛錢菜票。然而兩個星期里,報名人數超過了400人,每人收費500元,毛收入達到二十多萬元! 原來我可以干大事 兩個星期進帳二十萬,冉東一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錢,難免一邊心浮氣燥,一邊心胸洞開:原來賺錢對自己是這么手到擒來。兩個月培訓完成,十多萬元入袋為安,他卻不想做培訓了。一方面是朱教授沒有時間再兼職,簽約課程從夏天開始就擠掉了所有時間;另一方面冉東也開始盤算:輕輕一弄就能做成這樣,好好策劃一下,運作一下更大的資源,還能不做成更大的生意? 原來我可以干大事!冉東想。他首先注冊了一家廣告公司,準備三年后直追“盛世長城”;干起來之后發現廣告公司仍然很瑣碎,一段時間里干脆和幾個朋友天天醞釀做房地產;房地產沒有下文,吃的飯局卻多了,興之所至,便策劃以廣告公司的名義舉辦烹飪大賽;烹飪大賽枝節橫生沒賺錢,決心做實業:搞無農藥蔬菜,因太超前而失敗;收購了一間破產的小啤酒廠,因后遺癥太多而失敗……1998年春天的陽光對他而言似乎特別短暫,冉東變得像玉米地里的猴子,掰一個扔一個:“當時主要是一種投機心態,想找更大的空白點,但發覺這些行業不是光靠一個靈感就可以成功的,需要很復雜、很長時間的經驗摸索,還可能找不到方向。就這樣磕磕絆絆到了1999年。” 禍不單行,母親不久又出了車禍,盡管最后奇跡般地救活了,但為了張羅處理此事,一切手中的業務全部停了下來。 所謂“錢怎么來還怎么去”,今天的冉東已堅定地相信它是一個真理。由于沒有長遠的規劃,創業方向飄忽不定,“再加上運氣不夠”,到1999年底,冉老板基本上又是身無分文,自己把自己逼回了原點。 這一年,他如愿考上了北京民族大學的研究生。 上陣沒有親兄弟 但研究生已經不時髦了,一位在北大學習期間的同學準備考MBA。冉東告誡他,一定要去找MBA考前輔導班學習。 跑遍北京各大高校,發現MBA考前輔導班很少,而很少的輔導班也都是由各個學校自辦的“國營企業”,愛來不來,來了課程怎么排則根據我的方便。有著前一次“無本萬利”的操作經驗,冉東順勢發現了商機:或許我可以做得更好?2000年初,冉東聯合那位考MBA的同學,合伙成立了“華宏MBA培訓中心”。從1997年MBA在中國正式實現聯考,到2000年,MBA考試在中國遍地開花如火如荼,市場大得望不到邊。但是如何切入呢?冉東認為首先要看MBA的考生們最關心什么:當然是臨門一腳的考試;而考試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撲簌迷離的考題!確定方向之后,兩個“初生的牛犢”直奔主題——“MBA考前命題預測輔導班”的廣告在北京各大校園密集張貼。那些焦頭爛額的MBA考生們突然發現這是一個“實現夢想的捷徑”,于是奔走相告然后奔涌而至,冉東又一次“給淘金者賣水”,大爆冷門。 由于有了上次的經驗,冉東堅持在師資方面不計成本地聘請名校名師。名師當然需要“名師的價位”,而當時北京MBA考前培訓費用標準偏低無法支撐成本。冉東冒險對費用大幅度提高,由1300元漲到2100元。.此番舉措理所當然受到了同行的抨擊,甚至還挨了自己合伙人的罵。“罵是件好事情,說明大家在關心我們,”他說服合伙人:“和考研不同,能擔負MBA動輒數萬學費的學生,并不在乎臨門一腳是一千還是兩千的輔導費用。” “判斷力才是第一生產力”。2000年第一年考完后,輔導很成功,取得了預期的好成績,上線率達到70%—80%;更重要的是,由于調高收費,“華宏”提高了教學品質,也贏得了合理的利潤。這使“華宏”獲得了長足發展的能力。“2001年全北京前前后后共涌現了28個MBA考前輔導班,所有人都在競爭前本能地‘降價甩賣’,最后80%的競爭對手都因成本太高而撐不下去了,而我們一直很順。”冉東告訴記者。 果樹栽得異常成功;卻不料摘果子的時候,爆發了“合伙人綜合癥”。 從股份比例來看,冉東是“華宏”實際的老大。但所謂“上陣親兄弟”,冉東認為合伙人之間應該比親兄弟還親。剛剛考上研究生的他喜歡學者一樣的低調,對方便像親兄弟一樣被推上經營前臺。慢慢地“親兄弟”掌握了所有的方法和資源,到2000年底又有別的學校許以重利相拉攏,便提出另起爐灶,分開做。“我很吃驚,但還是很寬容,認為分歧是兩人合作中磨合成本太大的原因。為了留住他,便把整個財權也交給了他,讓他自主決策。不料決定權移交后的結果是徹底失控,年底不結算,不向我匯報工作,甚至不回電話,此時真是無力回天了。” 一個企業的人和財失去了,大勢便失去了。冉東和許多創業者一樣,拼市場時候的勇氣和方法值得欽佩,但在用人上卻顯得只有勇氣沒有方法;企業因合作難題重新洗牌甚至改頭換面的例子并不少見,但他很長時間都認為:憑著我們的情誼,理當是個例外。 第二年,合作伙伴也掛出“華宏”的招牌,出現了兩個華宏同時招生的局面。于是朋友們發現,這個從大漠孤煙中闖到京城來的“馬賊”,似乎天性就長于抓住大變動時代的馬頭;但也正是這種天然的超速奔跑能力,使他于速度的快意中忘記了速度的敵人,那就是復雜世事中,一些有形和無形的絆馬之索。 我們趕上好時候了 誰是正宗的“華宏”?爭還是不爭?如何爭? 當然要爭,和他拼廣告,拼招生。拼來拼去,雙方的效益都大不如前。后來事情慢慢成了既定事實,冉東也一天天冷靜下來:退一步也許可以海闊天空的。 正在這么考慮的時候,新的商機仿佛一夜之間來臨。2001年網絡進入了寒冬: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被摘牌,王志東被新浪董事會炒掉——一切事件都源于幾乎所有網站都不贏利的現實。形勢逼人,各網站像垃圾一樣被甩賣。有一天冉東得到消息,中國MBA網站正準備出售給一家大公司。他一分鐘也沒有猶豫就把意向電話打了過去。對方告知,買賣雙方下午三點鐘簽協議,如果貴公司想購買,可以,三點鐘之前來簽協議。 當時是十二點,冉東花了一個小時思考,一個小時趕路,兩點鐘趕到現場,以五十萬的價格簽下了購買協議——有企業買賣史以來,這恐怕是從得知信息到簽合同,所花時間最短的一次交易。 緊接著,冉東宣布公司更名為“太奇”,擺脫商標困繞,并以此紀念朱泰祺教授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給予的無私信任和幫助。 甩掉舊包袱背上新行裝,冉東面臨的最新考驗就是,這個花五十萬資金買來的“中國MBA網站”,在他的手里是會變成實實在在的利潤工具,還是會變成好看而燒錢的“燙手山芋”? 有利的因素是,中國MBA網站已經擁有了巨大的號召力,好比一棵新樹已經長得郁郁蔥蔥,但就是不開花不結果;而難測的因素是,幾乎所有的網站都沒有讓其開花結果的模式,自己該怎樣施肥澆水才有效呢? 用原有的人,按原有的模式做了一陣子,冉東天才般的認識到,網絡本身是不能只作為一個媒體去追求掙廣告費的,而需要找到別的增長點,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點就是——“和實業相結合”。就此他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開展“網上教育”,哪位先生女士如果既想接受MBA考前輔導,又沒有專門的時間或者不愿花太多的錢,可以以很少的費用,獲得授權進入網上課堂。 ——資訊服務,網民也只需支付很少的費用,便可獲寄這個領域的一切相關資訊。 ——院校展臺,所有MBA招考的院校和MBA考前培訓的學校,支付相應的費用,便可擁有專業網站長年廣告的機會。 ——自我宣傳,冉東的大本營“太奇”學校,經過網站的精心包裝隆重推出,幾個月后生員爆增,成為業內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 “網絡寒冬讓我們趕上好時候了”,2001年當年,冉東和他的同事扭轉了被動局面,以良好的站位在MBA領域一躍而起,奇跡般的在業內低谷的時候實現了贏利:“贏利水平大大超過了五十萬的購買投入,賣給我們的人很快就后悔不迭。”而差不多快一年之后,中國的幾大門戶網站,才開始找到贏利的感覺。從2002年底開始,上海太奇、廣州太奇、成都太奇、南京太奇等分支機構紛紛開業,中國MBA網站在冉東的手里一天天做大做強起來。 又春風得意之時,快馬加鞭之際,各種新的想法紛至沓來,無數新的發展機會似乎又觸手可及。32歲的冉東,再一次面臨一個是放棄機會、還是踏進陷阱的兩難境地。 顯然,這是一個并不輕松的選擇。 冉東看成功: 第一、感謝上帝,我的運氣還算不錯。 第二、人一走投無路,掙錢的欲望就會強烈,對機會就變得敏銳。 第三、眼界要高,定位要準,不能一開始就想象自己去賣烤羊肉串,賣皮鞋,開小飯館等容易上手的事情。 第四、隨時保持自信+想象力+行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