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基傳:遲到的立場抉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01日 14:10 《財經時報》 | ||
業界人士感言,吳在結束部長生涯之前,終于找到管理的訣竅!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內地電信監管機構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立場 過去5年一直備受爭議的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2月23日在中國電信集團工作會議上,發表“告別”演講,剖析了當前內地電信熱點問題。吳在開場白中坦率地說,作為電信業的一名“老兵”,他對電信業“有著無法割舍的感情”。由于中國電信是幾大運營商中最晚 今年66歲的吳基傳,1959年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有線電通信工程系。1990年至1993年曾在河南省委任職,官至省委副書記。除此3年,吳有整整40年身在郵電系統。1993年至1998年吳擔任郵電部部長,1998年至今為信產部部長。在海外投資者眼中,吳的形象“保守而穩重”。不少業界人士認為,正是因為吳的這個特點,才使中國電信業避免了像美、德列國那樣大的動蕩,才使得投資者沒有盲目投資3G,這應是吳氏在信產部長任上的一大功績。 但也許因為“身在此山中”,他在對電信系統的改革方面似乎又顯得難以徹底。有評論說,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嫡庶有別”——老網通并入新網通、聯通劃歸信產部之前后,電信監管機構對這二者的態度截然不同。即便如此,新電信與新網通相比,移動與聯通相比,中國電信仍然更受恩寵。最弱小的鐵通則因為只有1%左右的市場,幾乎一直是被信產部忽視的。 去年10月底,中電信(0728,HK)上市“接駁費事件”(中國電信突然大幅提高國際長途電話接入費,致港人上書朱镕基)發生后,更給外界一種感覺——這名“電信老兵”對中電信有所偏愛。也因此,此舉被國務院高層領導批評為“沒有遠見”。 對于有關批評,吳曾表示“沒有什么可講”。但業內的感覺是,此后吳一改“強硬監管”模式,采取了所謂的“無為而治”。因此,中電信母公司中國電信集團之“小靈通”業務能夠借機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迅速走出廣東福建等地,擴張到幾乎內地所有省份(當然還有中國網通)。而去年12月底,中國電信從香港學來的“飛線業務”——手機休息站,雖使中移動(0941HK)、中聯通(0762HK)市值大縮水,至今卻仍未被“叫停”。網通也因而受惠,更推出“小靈通”之升級版——“萬信通”業務。移動聯通也采用新技術或者新價格反擊。面對這些眼皮底下的爭斗,信產部選擇了沉默,一時間,整個電信市場充滿了競爭的活力,百姓亦由此享受到更便宜且多樣的服務。 業界人士嘆言,吳在即將結束部長生涯之前,似乎終于找到管理的訣竅!如果時間提前3年,估計新浪、搜弧、網易等門戶網站的財報會比現在更好。當初,因為信產部的強硬干預,使得前述網站錯過了最好的上市時機。如果時間提前2年,中電信的市值會比現在高出若干倍。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內地電信監管機構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立場。 美國國務院國際通信和信息產業政策協調人大衛·格羅斯說,FCC(美國電信監管委員會)是對消費者負責,而不是對運營商或者企業負責。香港電信管理局總監王錫基也講,應該讓運營商決定自己的行為,而不是政府決定運營商的行為——眾所周知,現階段內地的電信監管機構是對中央負責。 電信行業研究員厲建超認為,選擇好立場,是內地監管機構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此立場是《電信法》之原則,至關重要。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電信法》即便出臺,亦形同虛設。社科院一位參與《電信法》起草的專家透露,該法遲遲未出,正是因為立場的問題。 而《電信法》不出,電信行業的法治經濟亦難建立,低效行政干預在所難免,如此形成惡性循環。《財經時報》從國務院體改辦獲悉,將要進行的政府機構改革,電信監管機構亦在范圍內。信產部或效仿美國FCC模式,將更名為“國家電信監管委員會”。但業界人士懷疑,如果立場問題不解決,這個改革恐怕“換湯不換藥”。 5年前,吳基傳初領命時曾為各界寄予厚望;5年中,他又因電信改革的遲緩而備受責難,期間甚至幾度傳出他可能被提前解職的消息,但他最后還是堅守住了自己的5年任期。他自己的評價是,“我覺得自己對工作還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 業界人士分析認為,吳在任期中,固然有許多不足,而功勞也顯而易見,如在其任郵電部長期間,實現電信郵政分離;任信產部長期間,運用電話初裝費,在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電信網絡;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三;移動、聯通、電信成功上市;中國電信實現南北分拆,初步營造了一個競爭環境。業界人士認為,即便是不足之處,也并非吳一人的責任,更有許多是歷史問題,比如“三網融合”,雖是大勢所趨,但因一些歷史及政治上的原因,國務院至今并無良策。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將原河北省委書記王旭東調入信產部任黨組書記,王因此被外電視為吳的接任者。與吳相比,王來自“系統外”,正因如此,業界期盼王能夠進行比吳更深入的電信改革,解決中國電信業未解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