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總編鐘誠作客新浪
主持人:我看到南方有些報紙,把這些現象稱之跳樓秀,不知道您怎么看待?
鐘誠:秀是文化人創造的詞匯,對于社會中這么殘酷的生活挑戰,作為秀來講,可能只有真正吃得飽飯的人才會想到秀,對于吃不飽飯拿不到工資沒法過年的人,說秀就有點過份了。
網友:美伊戰爭即將開打,不知道中國《新聞周刊》做了哪些準備?
鐘誠:我們想做成權威的時政雜志,我們對這樣的事件是高度關注的,在今年的第二期,我們就以“
美伊有目的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包括軍隊的儲備做了封面報道,作為我們的封面文章已經上市了。對于美伊戰勢的發展我們會高度關注,當有進一步的進展的時候,中國《新聞周刊》一定會做及時的、深入的報道。
網友:您作為總編輯,在廣告和內容方面肯定要兼顧,不知道您怎么做到很好的結合?
鐘誠:廣告、內容、發行是三個不兼容的圈,如果內容經過我們的努力在三個圈交界的點上,讓廣告商、發行商和讀者都滿意,而且我們傳媒人自己也滿意的話,這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方向。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利益上的問題,廣告商會提出他們自己的要求,作為傳媒人我們有自己的理念,作為市場讀者來說,有他自己的需求,這三者有時候很難達成一致。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以讀者的要求作為最高的要求。
網友:你們如何做好輿論監督,有沒有后顧之憂,如果一個報道觸犯了某些人,怎么辦?
鐘誠:輿論監督也應該是媒體天生的屬性,做好輿論監督,特別是我們做新聞報道來說,要把新聞搞清楚,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以建設性的心態,對已經做了調查的新聞做一個全面深入的報道,希望通過我們的報道,能夠促進問題的解決,而不是使問題進一步的激化和擴大,這是我們做輿論監督根本的初衷。
網友:我非常想知道你們的廣告收入如何?有沒有固定的客戶群?
鐘誠:廣告收入是商業機密,所以暫時不能和這位網友做交代。象我們這樣全彩色印刷的雜志來說,必須有一個穩定的客戶群,才能支持我們的全面發展,特別是那些國際和國內知名的品牌,是我們主要的客戶群。
網友:中國新聞周刊在各國有沒有開設記者站?
鐘誠:中國新聞社是新聞周刊的主辦單位,也是我們有力的后盾,中國新聞社在國際上的分支機構和駐站記者有是新聞周刊的記者,這些分布在美國有紐約、華盛頓,有澳大利亞的悉尼,有日本東京、法國巴黎,還有正在建設泰國分社,海內有泰國、香港都有我們的分社,遍布了主要的新聞熱點和地區和國家。
網友:我是王輝,好久不見,今年有什么大思路嗎?
鐘誠:我們中國《新聞周刊》提出了今年的方針,叫做新時政、大新聞,這是我們今年根本的思路。所謂新時政,相對于傳統的新聞報道來說,我們在選找一個新的方法、新的表述、新的資源,這是我們新時政的努力方向。大新聞跟周期有關系,我們更關心那些新聞的大的背景、趨勢等等,這叫做大新聞,這是我們關注的。因此要訪問一些高端的學者,高端的名人,對于重大的新聞事件給與予強烈的新聞關注,這是我們大時政的關注地方。
網友:您認為您最強有力的對手是誰?
鐘誠:在周刊市場上還有一個廣泛的空間,在我們新聞周刊的實現之內有一些辦得不錯的國內的、本土的媒體,但是我想在非常大的市場上還很難說他們是我們非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因為我們周刊的競爭還沒有到短兵相接、白熱化的程度,這個市場還在逐漸的摩擦中,我想對手是在未來,我們都已經成長很大的時候,讀者已經習慣于看新聞周刊的時候,習慣于每一周閱讀有深度、有營養的新聞雜志的時候,那個時候真正的競爭才開始來臨,今天大家都在為這個市場做培育。
網友:您的這本雜志是一本周刊,如何與那種新聞時效性非常強的日報這些平面媒體競爭呢?
鐘誠:其實我們跟日報某種情況下不是競爭關系,它是相當于某種產品的前后沿的關系,讀者并不排除閱讀了日報、晚報,在周末或者一周開始的時候,買一本更新聞化的需求,所以我們才提出了三個新聞理念,就是我們要做信息管家,就是把每周大量的已經消化或者沒有消化的新聞,新聞周刊給你一個條理,我們自己是實事顧問,對國內國際發生的重大的實事新聞給你一個比較全面理性的新聞,對讀者有一個全面的指導和幫助,所以周刊和每天出版的報紙有分工的差異,我想它們不是競爭的完成,有互補的關系。
網友:您認為媒體精英人才應該如何培養?
鐘誠:應該從市場上磨煉出來,當然從我們這個雜志的成長來說,我個人覺得中國的媒體發展特別需要媒體的精英人才,據我所知,在中國很多北方、南方的大學,新聞學院院系的設置當中,我很欣慰的看到了很多教授、很多學者開始設置這方面的課程,為我們在一線操作新聞的提供了培養人才的基地。現在所需要的中國本土的傳媒的經營者,需要在傳媒中自我誕生出來,至于培養,就是在市場上去磨煉、去淘汰、去競爭。
象中國現在目前市場化的媒體,應該有很多媒體的精英人才受到媒體內部和外部的關注,這些人正在成為中國媒體經營的中堅力量,這些人的成長,加之他們向外國傳媒精英者的學習,甚至還有其他行業的營銷、其他行業的策劃,其他行業的物流經營,各方面拿來的東西,在中國的媒體上做廣泛的實踐,培養是在干中學,在學中成長的過程。
網友:春節快到了,一年之來,周刊引起社會關注的報道,您覺得有哪些?與國內外同行相比,自身的不足是什么?
鐘誠:一個是我們副刊的報道,報道我們為什么前一段時間停。同時,我們有一個封面題目叫“高官年檢”,那個報道引起了中國媒體的關注,是對中國政治層面的具體的反映,引起了關注。還有在去年的釜山空難的時候,我們派出了三個人第一時間趕赴事發現場,在我們趕到的時候,中國的媒體還沒有一家到達,因為我們考慮到那架飛機是國航自己的飛機,而且是掉到了中國的境外,這種事件在中國以往的空難史上是沒有的,它本身就具有了特殊性。
我們的報道小組發回了一組非常有震撼力的報道,那個報道在相關的報道中也應該說是最全面的、最早的。還有一些,比如說我們曾經做過一個話題式的題目叫做“第三次革命”,這個題目也有一個特殊的反響,就是讀者對這個概念,我們對這個事件的關注有很高的關注度,甚至有很多的反對意見,甚至有的人對我們的“第三次革命”,這個革命是否是革命都有異議。法國一家報紙,經過編輯以后轉發到在法國具有影響力的世界報上。諸如此類的有很多,我就舉這三個例子。
跟同行相比,一個最大的差距是我們還太年輕,中國《新聞周刊》到今年還只有三歲,中間還經過了小小的挫折,三歲對于一個傳媒的品牌成長來說,三歲確實是太短了,時間是我們需要跨越的。再一個,就新聞整個行業來說,時間是一個問題,還有我們在周刊、在雜志這個領域中,我覺得在人才整合、在內容上、在包裝上,在我看來還有諸多的問題,都需要我和我的同事,乃至我們的讀者,還有市場上的一些發行、廣告,支持我們的各界的朋友一起來和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對我來說,雜志遠沒有象我要求那樣好,但是我們一直在努力。
主持人:我們新浪也有一個自己力圖原創的新聞欄目叫“新浪觀察”,我們在制作“新浪觀察”的過程中,做選題的過程中,留言板的留言數量以及點擊率是確定選題的標準之一。我非常想知道,中國《新聞周刊》每周的封面故事是怎么選題的?流程是什么?
鐘誠:首先我們參與討論封面的人,應該是有資格參與這個討論,在我們內部來說,是資深的媒體人,他對于發生在中國乃至發生在國際上那些重大的事件,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甚至社會軍事、科技方面的新聞,有一種收集能力,還有判斷能力,這些人掌握各種信息,我們湊在一起來討論,我們要分析這些事情發生以后,哪些值得我們關注,哪些是讀者愿意關注的,哪些是我們沒有必要過分關注的,哪些是你報了讀者不會關注的事情,做一個判斷和篩選,可能會有三四個、一兩個候選方案.
我們拿出候選方案再討論哪些可操作,前提是哪些是進入我們視線的內容,還有哪些是我們可以操作的,我們可以采訪到的,可以完成的,還有哪些是通過我們努力克服困難可以努力做到的。舉例說我要去采訪兩伊戰爭,現在可能做不到,暫時還沒有發生,或者說由于種種原因受到限制,只能說繼續努力,哪些要操作的,進入我們的操作視線,然后進入到我們的執行層面,選什么樣的文章,從哪個角度切入,由誰完成,完成的時候需要做什么工作,要克服什么困難,有沒有可能性,可能性有多大,執行方面的層面要了解。
而且在我們約定最后的結稿時間能不能完成,這都是最重要的事情。然后進入到執行的討論階段,因為有時候策劃組織的時候有一些想不到的因素,執行過程中有一些來自一線的反饋和調整,必須收攏到我們的策劃中心,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整,最后是稿件的匯總,然后進入到我們的包裝流程,進入到排版、照片設計等等一系列生產的流程中,基本上是這樣。
主持人:因為我是一個網絡從業者,我非常想知道網絡對于《中國新聞周刊》這樣雜志的影響有哪些?
鐘誠:你這個問題問得特別到位。我原來是通訊社出身的傳媒人,首先網絡的出現,網絡這個技術的出現,對于原有通訊社的服務狀態,提供新聞的狀態是一個極大的沖擊,網絡本身成了一個由新技術支持的最大的一個通訊社,任何一個新聞門戶網站基本上都是一個新聞提供商。實際上在網絡進入社會以后,媒體人是最先從中獲得收益的,原來在我們來說,如果傳媒沒有電腦,還可以記者手寫,讓打字員去錄入,但是現在電腦對于媒體人來說已經到了不能或缺的程度,電腦除了錄入稿件以外,更主要的是用于上網搜尋材料,基本上現在在城市工作,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從事傳媒工作的人,上網已經成了他生活、工作的一部分,應該說影響很大。
網友: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雜志的總編,您覺得在您進入雜志的過程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鐘誠: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實現我們影響力的最大化,這是我們作為中國的一本時政雜志,現在首先或者主要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在現有的市場條件下,如何在我們人才的儲備和現在市場內提供人才的現狀情況下,在我們所擁有的技術條件下,在我們現有的知識結構和操作能力的情況下,如何能夠實現對于我們本土的有影響力的讀者的影響,如何能夠形成國際的有影響力的影響,這是促使我們奮斗和思考的最主要的課題。
網友:我很早以前就很想和您交流,但是一直沒有交流的渠道,不知道您方便不方便把您的E-mail地址留下。
鐘誠:zhongcheng@Chinanews.com.cn。
網友:請問總編,你們的周刊在國內國外的發行量大約有多少?
鐘誠:到今年我們統計是18萬。
網友:現在在媒體內部有一種現象,由于網絡的發達,目前的新聞不知道是網絡抄報紙還是報紙抄網絡,您認為媒體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鐘誠:我覺得是整合和互動,無論是紙介質還是電子媒體,無論誰在這個大的市場中,媒體是個整合互動的關系。如果說抄,涉及到知識產權,涉及到偷竊這個層面,比如說我把網絡上的東西直接搬到媒體上,從我們來說有個自律,就是盡可能避免這種現象的存在,我們要求我們的記者在獲得信息資源的時候,盡可能的用合法的方式,用有效的方式、獨立的方式獲得原創的資源,這是我們對自己記者、編輯的要求。
同時,我們對作者的要求,要說這個稿件是你獨家提供給中國《新聞周刊》,而不是從哪兒抄來的,我們盡可能避免非原創新聞在中國《新聞周刊》上的表述。我們要做一些整理、編輯,做創造性的再加工,沒有經濟長期性的再加工,在我們這兒也是不被認可的。比如說我們的文章就被一些平面媒體,包括其他媒體在不告知的情況下,我想應該是非惡意的轉發、轉載,我們也了解一些情況,我們也保留我們對我們自己知識產權的尊重,我對這種轉載、轉發,我打招呼的,還是持一個不看好的態度,我們不愿意看到這種情況對我們原創新聞的抄襲和傷害,我一直強調我們做原創新聞。
主持人:很多人談到媒體自律都會想起《東周刊》停刊事件,就是裸照事件,您怎么看?
鐘誠:我們新聞周刊還以“裸照熙攘”為題做了報道,類似的消息可能從世界各地各種媒體上不時的向我們傳來,我想這種自律是原發自我們對讀者的關懷,可說的不多,我們要講傳媒人的良心,要講傳媒人的良知,要講傳媒人的理性,要講傳媒人對輿論監督道義的責任感,這是我們要提醒每一個傳媒人的意識。
網友:貴刊記者每個月的發稿任務是多少,我想去貴刊試一試?
鐘誠:我們的任務是有彈性的,因為各種各樣采訪的難易度不同,包括時間的安排不同,每個記者的工作量是不太一樣的,但是我們會有一個基本的要求,這個基本的要求,只要是熱愛新聞事業的,勤于工作的職業化的傳媒工作者都可以完成這些工作量。
網友:作為一個成功的傳媒人,最應該具備的素質是什么?
鐘誠:理性。
主持人:您說的理性是排斥感性嗎?
鐘誠:應該不排斥。
主持人:就是理性和感性都應該具備。
鐘誠:但是最主要的是理性,因為傳媒是平臺,有時候會被作為工具,理性在傳媒中應該是放光芒的東西,理性在傳媒上經常是會游走的。
主持人:現在離聊天結束的時間很近了,作為最后的結語,請您總結一下此次的聊天?
鐘誠: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來新浪的演播室做嘉賓訪談,借這個機會向讀者和支持我們的朋友、同事表示感謝,新聞周刊是一個三歲的孩子,需要各界的愛護、支持,我們會不辜負各方面對我們中國本土有責任感的時政新聞的期望,我們會把一本越來越好的、越來越有實力的新聞周刊奉獻給我們本土的乃至國際上的受眾。
主持人:本次聊天到此結束,感謝鐘總參加本次聊天,謝謝各位網友的參與。
中國《新聞周刊》總編鐘誠作客新浪聊天實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