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人物訪吉榮空調林錦填:踏遍坎坷成大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10日 09:19 北京電視臺《財智人物》 | ||
踏遍坎坷成大道 編導:韓慧明 2002年10月,中華全國工商聯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各地的企業精英齊聚一堂,共謀發展大計。在這次會議上,廣東省吉榮空調設備公司總經理林錦填依舊沉默 因為要搶拍攝時間,我們不得不轉道從深圳趕赴揭陽。在廣東,揭陽屬于欠發達地區,看起來甚至有點荒涼,絲毫也顯不出都市的氣息。然而,當我們走進吉榮公司的時候,卻發現這里別有洞天,用花園式的工廠來形容吉榮公司一點都不過分。在這里,我們見到了"花園"的主人--吉榮公司董事長林錦填,初次接觸,感受最強烈的是他發自心底的憂患意識。 廣東省吉榮空調設備公司總經理林錦填:你假如是對市場沒有憂患意識,你早晚肯定失敗的.我剛才講市場競爭就像一個人登山一樣,你競爭這一場勝,不等于你以后就勝.你競爭這一場,你下一場沒有做好準備.下一場有可能失敗.因為你這個勝說明對方已經敗了,對方敗下來.有可能又有其它企業又上來,天天有企業打敗下去,天天有新的企業又上來,而且上來的是越來越強.競爭對手是越來越強.這個我們作為企業經營,作為一個廠長、總經理。這種憂患意識應該時時存在。 其實,早在1994年,吉榮就在全國同行業中首家獲得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也就是在那時候,吉榮產品被評為廣東省和機械工業部名牌產品。現在的吉榮,有亞洲最大規模的柜機測試中心,有世界最先進的各類空調生產設備,還有國內少有的特種空調實驗室,每年吉榮都有補填國內市場空白的新產品投放市場。林錦填的憂患意識造就了這些令人驕傲的成績,居安思危,使得林錦填總是能夠用市場的眼光給自己的產品出難題。 林錦填:產品的性能指標和產品的制造成本,和產品的技術含量。這三方面永遠是市場對廠商提出的挑戰。是永遠存在的。什么時間都是以這三方面來考核你的產品有沒有競爭力市場?要是對客戶對我們的產品這三方面的考驗,你這三方面條件都好,性能指標高了,產品的性能指標好。你產品的制造成本低,制造成本低就說明你的價格可能有優勢。再一個技術含量,技術含量就是你這個產品設計的很好,或者你的制造工藝水平很高。看起來就很漂亮,看起來就給人家感覺特別好。這三方面永遠考核企業,企業假如要能競爭勝。那這三方面肯定都好。這三方面不能缺一。 吉榮一直想方設法應對市場難題,林錦填也是不遺余力。為了技術創新,他斥巨資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此舉在空調行業可謂絕無僅有。 林錦填:博士后工作站是在行業里是唯一我們這家有。這些人到這里來應該有工作讓他們做,應該有一些挑戰性的項目讓他來做。有他發揮的這個場所、這個舞臺。 上海交通大學曹峰博士:我覺得一個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它的技術力量的發展。當然還有很多其它的因素,但我覺得技術力量,或者說技術人員的一些素質或者水平,應該決定著這個企業以后發展的方向。也就是說它指一個企業發展的后勁。所以我覺得林總設立這個博士后工作站,首先在這個企業設立工作站,應該不是特別多。我覺得能夠設立這樣一個工作站,應該說顯現出了企業家的這種有前瞻性的眼光,這種具體的表現。 吉榮給每一個來過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來自德國斯圖加特的ALSTOM能源系統公司的萊柯夫先生,對吉榮進行了一番考察后,認為與國際一些知名企業相比,吉榮毫不遜色。多年來,林錦填在企業的方方面面一直取法乎上,為各界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務,以滿足市場的特殊要求。 林錦填:我們這家最大的特點,也就是說我們有很雄厚的技術力量,能夠滿足任何客戶生產工藝所需要的這種設備。我們能夠做行話來講:就是說能夠做非標產品。全國哪一家做不了的,我們這里絕對能做。我們能做的,你找另外哪一家估計都做不了。非標水平最高,因為有這么雄厚的技術力量。 盡管在行業內,吉榮的產品以品種多、質量好聞名,但市場總是不斷提出新的要求。而屬牛的林錦填也總是"不待揚鞭自奮蹄",有人說他甚至在考慮30年以后的事情,"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他信奉的格言。而對于眼前的目標,林錦填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林錦填:比如說我們今年一定要研制成功,完全能夠達到國際最高水平的407C這個產品。這個產品沒有(不會)污染環境,又不會破壞大氣層的這種設備。我們就提出的就比較具體。那些長期的只是提出一個規模。 春秋代序,陰陽殘舒,林錦填的創業故事頗具傳奇色彩。十七年風風雨雨,他走過的是一條激情創業的坎坷之路。現在的吉榮工業園區,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多平方米,……你不會相信,這一切都是林錦填赤手空拳打拼出來的。 1985年,對于已過不惑之年的林錦填來說是一道人生的分水嶺。那一年,林錦填與兩個朋友商量后,決定創辦企業。然而,當他們把辦廠子的想法告訴別人的時候,得到的是諷刺、挖苦與嘲笑。 林錦填:人家對空調感覺到很神秘,到底是什么東西?何況他還要制造。另外認識我的人認為:你是不懂的,那個可能性不大。我們那個工業縣長說:老林,你這個企業據說要注冊資金是100萬,這個企業要到北京去登記。你懂不懂啊!100萬擔心給你坐飛機給你吃飯都不夠。100萬就要辦這家企業。笑話! 其實,如果換位思考的話,別人的話雖然說的難聽卻也不無道理:你一無資金、二無廠房、三無技術,……靠什么辦企業呢?但是林錦填偏偏不信邪,幾經周折,林錦填辦起了自己的空調廠。三個月之后,在別人的詫異聲中,吉榮生產出了第一臺工業空調,林錦填開始品嘗到喜悅的滋味,可是他還沒有回過味兒來,一場飛來橫禍降臨了。 林錦填:二位員工違反操作紀律,氮氣沒有了,他拿氧氣充當氮氣。氧氣一打進去,起先還不會,后來一試機,那個壓縮機一運轉,馬上就爆炸了。 事故發生以后,本來被看好的企業前程一夜間黯然失色,一些平時看似不錯的伙伴也突然變臉。林錦填告訴我們,最能考驗自己毅志的就是大爆炸發生之后的那段時間,自己真正受苦,受打擊的也是那段艱難的日子。 吉榮公司副總工程師陳劍偉:我們的領導,那個時候我跟他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整天都睡不著覺,企業何去何從!思想很復雜,眼淚在掉,但是工作還在做。 林錦填:事情發生之后,企業里的同事五六個、七八個先后都跑了,怕死了!都跑掉了。當時我感到真是騎虎難下,最后還是堅持。但是雖然是堅持下去了,還是問題很大。 墻倒眾人推,是人們司空見慣的事兒,生活中總是雪中送炭的少,錦上添花的多。在林錦填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銀行的人上門討帳了。 面對方方面面的壓力,林錦填覺得真的快垮了。在要么垮,要么堅強的時候,林錦填選擇了堅強。而一位好人的幫助,最終使他度過難關,對于這位好心人,林錦填至今心存感激。 林錦填:當時這個企業發生事故的時候,尤其是宣傳部門,特別是安全部門。就是要大力宣傳、內部要通報、要錄像。這位縣委書記來的時候說:你們都給我退出去,宣傳什么?錄像什么?你們要把這個企業搞垮?告訴你,辦一家企業就難,搞垮一家企業是容易的。你們再這樣做下去,這個企業倒閉你們要向我負責。現在的關鍵時刻就應該是馬上恢復生產,一邊查事故的原因。對我的支持很大。 每個人都有不堪回首的苦痛,大爆炸的經歷是我們本期主人公心路歷程中的痛中之痛。痛苦是需要遺忘的,要記住的應該是教訓。"若失職,則失業"是吉榮公司的頭一條廠規,在這條看似嚴厲的廠規里,我們依稀還能感受到林錦填的當年的痛苦。教訓是慘痛的,而吉榮人也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玩忽職守有時的確要付出血的代價。 走過風雨飄搖的創業之途,林錦填越來越體會到人才的重要性,而揭陽地處偏遠,懂技術、能管理、會營銷的人才在當地很難找到,人才問題一度成為制約吉榮發展的瓶徑。 林錦填:那時候國營企業你怎么去找呢?是沒辦法。我想這個是很頭痛的事情。后來想到要去招聘,招聘是不是違法?挖國營企業的人才。這個是不是違法?我感到把握不住,那后來我是沒辦法,是冒一定的風險,招吧!89年就開始在南方日報上登報,招聘專業技術人才。 人才問題早已是老生常談了,似乎誰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然而,不規范的人事制度與不合理的用人待遇,造成了人才的大量閑置、浪費與流失,甚至一些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也夢斷職場、扼腕長嘆……。如何識人、用人,林錦填雖然不會講大道理,卻投資6000千多萬為吉榮人營造了良好的創業環境,真情換真意,林錦填的做法贏得了員工的稱贊。 廣東省吉榮空調設備公司總經辦主任唐波:就是說工作上他非常嚴厲,甚至嚴厲到苛刻。但是生活上,包括對他身邊的這些秘書、工作人員,他本人的關心對他家庭的,甚至到他父母、孩子這一代的關心。都是非常周到的。非常細致的。 曹鋒博士:我曾經對林總總結過一次他對人才的這種看法,我把他總結為"三留人"。第一個方面:是待遇留人;應該講吉榮公司提供的業界是比較好的待遇。第二點:我總結為他的感情留人;感情留人就是說他很好的考慮了三代人,這種處理的特別到位。這兩點我覺得是一個人工作和生活所必須的。另外一個方面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他的第三點,他是事業留人。因為這一點是關系到一個人成長或者是發展的更重要的一點。這一點,我覺得林總給每一員工,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才能的巨大的空間。應該說在吉榮他能讓你所有的才能,能夠充分的發揮出來。也就是說把自己的事業觀和吉榮整個的發展,或者說事業觀結合起來。能夠使你的價值觀能夠得到真正體現。我覺得我體會比較深的就是他這三點。 愛才、惜才、用才,使吉榮成為業界實力最為雄厚的廠家之一。2000年8月,吉榮等四家國內廠商與美、意等四家外國國際品牌廠家生產的谷物冷卻機,在合肥機械化糧倉進行了"比武"。吉榮產品先聲奪人,以自己的優勢,一舉擊敗了外國廠商。這決不是僥幸取勝,早在1997年,吉榮就請國內有關專家到公司挑毛病,此舉可稱的上是"別出心裁"。 林錦填:我們有兩次邀請全國行業的專家,到吉榮公司來參與這個對產品、對吉榮公司的產品,進行挑毛病、找缺點。好的你不講,你說不好的。你說哪里還有問題?你說哪里不好?哪些方面不合理?你就說,你盡管說,專門說不好。你提一個問題,我將來絕對給你回答一個問題。 勿庸諱言,倘若有誰說吉榮的產品無可挑剔,也許言過其實。但多年來他們一直致力于做最好的空調,卻是不爭的事實。截止到目前,很多部委在使用吉榮生產的空調產品,就連西昌衛星發射基地也有吉榮產品的身影。而更讓吉榮人感到驕傲的是他們的產品走進了人民大會堂,走進了中南海。其實,很久以前,林錦填就有進軍北京市場的打算。 林錦填:特別是我們首先打的市場是北京。我認為假如能夠打入這個北京的市場,全國其它城市就不用講了。你什么能跟我比?我北京的市場都能打進去。其它單位其它企業不用講了,肯定可以。 為中國爭光,為民族爭氣,是林錦填的一個樸實的想法。在吉榮成長的過程中,曾經有一些外國廠家希望能與吉榮攜手,但是林錦填始終保持著清醒,保持著獨立。在他身上,很多人都能感受到一種深厚的民族情結,這不是偶然的,林錦填是在"南京大屠殺"之后出生的,他永遠記住了那個災難性的日子。 林錦填:這個我出生的日子前五天、后十天,是日本人大屠殺中國人的時候。在南京、在上海。就是這個時間是中國人受外國人欺負,等于災難性的一個日子。 林錦填出生在廣東省揭陽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是家里最小的。連年的戰火,使他的四個哥哥,兩個姐姐都無緣求學,只有他有讀書的機會。上學的時候,他對動手的事情很感興趣。 林錦填:我在念初中的時候,我們有一位物理老師,能夠自己做一個擴音器。我這個心眼里就很崇拜。哇!這不得了。從這個時間過三兩年之后,我拼命要學著這個老師,我也做了一個當時叫礦石收音機。那時候做了幾天幾夜,白天到晚上,晚上到天亮,根本不睡,后來氣死了。賣掉這房子去買這個收音機。 因為做不好收音機,林錦填后來把家里的房子賣了,在別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還有一些不被人理解的事情,比如在工作之后他有幾次機會,能把他的農村戶口遷到城里,而他卻踏踏實實的待在村里的水電所,自得其樂。而且,在與大家的共事時,他的領導才能逐漸得到了認可。 林錦填:干了一段時間以后,大家、包括公司的領導都認為我還是有能力的。起碼有三五百號人,這些都是我在安排工作、布置工作,或者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布置工作、再講話。這些領導老是要聽我的安排,就是這段時間要把這個戶口要劃出來,我說:不要,堅決不要,能夠讓我一個農民參加工作就可以了。 如果不是改革開放,林錦填很可能就會是一位隱者,終老鄉間。他從中專畢業后,回鄉娶妻生子,過著普通人的日子。致富以后,他仍然很普通,只是沒有忘記家里人對他的支持,始終用自己的方式回報家人。 廣東省吉榮空調設備公司副總經理林小苗:所有整個家族的人,不管是好事、壞事、碰到什么事,都理所當然的會認為他會給我們這種力量,他會是我們最大的靠山,我們只要找到他,他就能解決。我覺得他在承擔這種家庭、這種家族的責任,這種重擔真的是非一般人所能承擔的。 實際上,林錦填忙于工作,只能在閑暇時兼顧家里,家人對他也能理解。創業之初,他并沒有什么遠大的目標,只是想每年能掙萬把塊錢就行了。現在他有一個新的理想,創國際名牌為中國爭光,為了這個理想,他仍然在打拼。 十七年的經營,吉榮已經夯實了自己的基礎,入世之后,林錦填要求吉榮員工保持清晰的思路,明確的目標,要對自己有信心。 林錦填:有一些原裝進口的國外品牌,這一方面極少。這方面應該說我們還是有某些方面比它差,這個我們是承認的。但是現在這種現象很少,外國品牌都是在中國生產,不管是在哪一家,在中國生產的這種廠家、這種品牌,它們目前的這個生產條件都比不上吉榮公司。包括技術力量都比不上。所以這方面我們認為我們有把握。 這些年,吉榮與外企空調大戰已經開始了,對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林錦填的要求是公平與公正,對于行業內的一些不正之風,他深感痛心。 林錦填:我們以前有這樣的事情:檢查產品、抽檢質量的時候,抽國內的企業的產品,抽過來檢查國外的這些企業,個別企業不抽。應該很明顯有的企業的產品不合格,絕對不合格。而且不少國外品牌的產品絕對不合格。 我們優于他們的競爭力,第一:就是我目前有很好的工廠條件;第二:就是我們有最先進的測試手段;第三:就是我們在售后服務這方面絕對優于國外的。這個國外絕對沒辦法做到,我們和外國能夠相比。我們在國內有五六十個辦事處,都是為這個售后服務服務的。那外國去哪里找來這么多人啊?這是不可能的事。他只能委托人家,委托人家做就不如自己做。絕對什么情況下都比不上自己來做,自己都不認為這個工作是自己的,那人家是雇傭的。服務質量怎么能和我們相比?這是不可能的事。 很多人羨慕林錦填,覺得他應該享享清福了,而他認為自己做的還不夠,還要繼續創業,相信這不是自謙之詞。更相信林錦填仍會大有作為。在結束對林錦填的采訪后,靈魂的觸動使我們無話可說,語言太蒼白了。但我們最后還是想說:桑榆未晚,為霞滿天。 關注林錦填關注財智人物2003年1月13日晚20:30分首播敬請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