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愛做生意
研究福建商人的精神,不研究石獅人,是一種遺憾。
中國沒有經歷資本主義,但石獅人卻具有資本主義精神;中國的市場經濟剛剛起步,但石獅人的市場意識幾乎可以與發達國家的生意人相媲美。
石獅人天生就愛做生意。石獅人經商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那時候,泉州是中國的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到了明末清初,石獅逐漸形成了一個小集鎮,開辟了五個墟(集市),即糧墟、魚墟、牛墟、菜墟、布墟,逢三、六、九來趕墟的人越來越多。但戰亂頻繁,集市時冷時熱。這里土地貧瘠,求生不易,石獅的男人一代又一代下海而去,到香港、澳門、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日本等地謀生。這些人兩手空空出去,靠著勤勞,當勞工,做小買賣,積攢了些錢,陸續回去投資建設。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華僑集資在這里建起了18條商業街道,這就是現在的石獅舊城區。
先祖們的拓海貿易意識和商品經濟意識猶如生命基因遺傳給了后輩的石獅人。稍有機會,石獅人就想做生意。即使是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石獅人經商做買賣也未絕跡。石獅因“商”而產生,也因“商”而受到“左”的勢力的打擊,其間經歷了“七落八起”的曲折歷程。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石獅人憑著對“商”的信念、執著,又很快趕過來,并且以更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一輪的經商活動,其經商的天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
2001年一向低調的福建石獅人許榮茂聲名鵲起。這一年,許榮茂首次入選《福布斯》中國大陸富豪榜即躋身第五名。石獅人許榮茂可以說是石獅商人杰出的代表。
1995年,房地產市場極其低落,當北京的眾多房產商正愁眉不展時,卻悄然地殺入了一位神秘的外來者。外來者一出手就不凡,拿到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10萬平米的地塊,開發當時“錢”景樂觀的亞運花園。此人正是許榮茂。1997年,許榮茂再次引起北京地產界震動,他投資的“華澳中心”開盤,20萬平米的項目在當時可謂大冒風險,但是其樓盤的優良品質也著實讓北京人開了眼界。這時盡管房地產的冬天何時結束似乎還遙遙無期,但許榮茂的投資依然沒有剎車的跡象。緊接著,16萬平米的紫竹花園、20萬平米的御景園相繼上馬,幾個項目的累計投資額超過了40億人民幣。此時的許榮茂,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投資理念,他在北京做的全都是高檔外銷公寓。依目前計算,許榮茂幾乎占去了北京1/3以上的高檔住宅市場,申奧成功又給許榮茂帶來了機遇與靈感,他已經在北京圈地50萬平米,計劃明年開始投入30億元打造“奧運花園”。
石獅人做生意很有眼光,也很有魄力。“野豹”董事長蔡東升辦公室里有兩張地圖,一張中國地圖,一張世界地圖,卻沒有省內地圖。在蔡東升和石獅商人們的眼睛里,盯著的是一個更大的市場。蔡東升說的一句話:“石獅是出發點,但絕不是終點。”
石獅人什么都不怕,就怕不讓做生意。石獅人不僅樂于做生意,而且善于做生意。
好打“僑”牌
石獅人做生意,擅長打“僑”牌。
石獅多華僑。在人口僅27萬人的石獅市,旅居東南亞、日本、歐美的華僑及港臺同胞多達60萬人。石獅人幾乎家家都有“海外關系”。這種關系,使石獅人在歷次政治運動中遭受了沖擊。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卻大大地派上了用場,成了石獅人發展商品經濟的一張王牌。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打開了對外開放的大門,石獅的港澳僑臺“四胞”陸續回鄉探親,進香謁祖和旅游,他們隨身帶來了許多帶有洋標記的東西:西裝、電子表、襯衫、皮鞋、計算器、收錄機、彩電……獲得親友饋贈的石獅人不是一味享受著它們,而是立即想到了把它們變成錢,于是,這些洋貨便走出家門,上了市場。這一下就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小商人和顧客。與石獅人做生意,許多人都發了財。
由于有著僑匯“閑資”、僑房“閑房”、僑眷“閑人”,又在國家對集體辦企業、引進外資給予鼓勵的大環境下,石獅人走上了生產小洋貨的路子。石獅人靠打“僑”牌,市場繁榮起來了。到1988年,全市有1萬多個商業店攤,1300多家工業企業,服裝占70%,形成了一個“服裝城”。有這樣一首詩來形容石獅:蓋地鋪天萬式裝,有街無處不經商,客來四海皆驚異,貨去神州盡道“洋”。
石獅人的“僑”牌越打越響,生意越做越大,成了東南民營企業的一顆明珠。
因此,與石獅人做生意,也可以利用其僑鄉的地位,大打“僑”牌。用其海外關系,內引外聯,做好進出口貿易生意;充分利用其僑匯多,資金雄厚的優勢,與他們聯合辦廠,共同開發;充分利用其僑胞多的優勢,發揮其中介作用,通過石獅人把自己的產品推上國際市場;要防止他們的水貨和假洋貨。
一套服裝走天下
石獅是有名的全國最大的服裝市場之一,現在全市有個體工商戶8057戶,大小攤店17000多家,它們分布在18條商品街、4個小商品市場和4座商業大廈內,成為石獅市商貿活動的最強大的一支主力軍。
這些年,石獅人“一套服裝走天下”,腰包鼓了起來。但他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要想長領風騷,非得借助知識、發展科技不可。于是,高薪聘請科技人才,送子女自費上大學蔚然成風,并且已經開始創辦民營的科研機構,目前全市有民辦科研所33家。
石獅服裝是從“慶亞運服裝大展銷”進軍北京一炮打響的,繼而他們再接再厲,繼續進軍大連、沈陽、哈爾濱,直取鄭州、武漢、成都,先后在20多個大中城市舉辦展銷活動,活動的結果是,在全國的大型商場設立了1300多個專柜。
與此相匹配的是,石獅的3000多名營銷人員,活躍在大江南北;石獅的120多家民營聯運站、200多輛卡車,根據客戶的要求,及時將貨物運往全國各地。從而形成了輻射全國的服裝市場體系。
石獅人發揮僑鄉優勢,生產優質、新潮的服裝,又楔入國際市場。目前,石獅市4000多個廠家生產的7000多萬件(套)各種服裝和其他商品,有40%銷往海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石獅人看到舉國上下齊開放,外地的地價、勞力、產品成本都要大大低于石獅時,他們又有了新舉動:到外地去辦廠。由商品輸出改為資本輸出。因此,許多人紛紛與石獅人做起了生意。目前,在石獅有15萬的外地勞工;有2000多人在石獅辦了小吃攤,有的是專門給這些勞工送飯的;每天進出石獅買賣衣服的外地人達3萬多人次。石獅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服裝生產地。
因此,做服裝生意,就到石獅去,不僅方便服務好,而且物美價廉。
本文由《科學投資》雜志社提供新浪網獨家刊登,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