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 年前,讀個本科就很不錯了,現在,人們意識到讀本科要盡量上名校。而這種轉變在更高層次的MBA教育中也悄然進行著,中國的MBA教育經歷了10年的發展之后,將要結束“圈地時代”,進入“品牌時代”。
全國MBA教學指導委員會統計的數據表明,2003年MBA全國報考人數下降了11%,北京下降了17%,上海下降了5%,以往一哄而上的報考中,首次有了理性的聲音。就上海7所高校來
看,除復旦大學增長100余人,上海海運學院、東華大學小漲20人左右外,其他高校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復旦大學MBA項目主任蘇勇教授分析說,在中國MBA教育發展的前10年里,MBA的市場認可度和接受度都很高,這個時候,各大高校的主要市場戰略是盡可能地拓展地盤。而如今,在用人市場上,用人單位可能面對著一大堆拿有MBA學位的人,其中還有海外歸來的洋MBA,MBA不再是稀缺資源,同樣要被人精挑細選。
正是這種轉變,讓很多人在報考MBA時理性起來,不再是MBA就行,而是有所挑選。師資隊伍如何?課程、攻讀方向設置是否合理?畢業生的市場認可度如何?這些對于學校來說,就是“內功”,就是“品牌”。顯然,當各所學校的MBA項目進入“品牌時代”后,它們比拼“內功”的結果,必然使受教育者受益。例如在攻讀方向的設置上,復旦大學以往的做法是,校方搭配好幾門專業課給學生,而現在,學生可以依據對老師的評價和自身需要,自由選擇專業課。(記者張智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