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
還有多少“毒膠囊”有待清查?有些地方監管是否真正履行了職責?值得追問。
據《大河報》報道,4月21日,鄭州鄭上路的一段排污明渠內,一夜之間突然出現大量空心膠囊,300余米的渠溝被各色膠囊堆積成了“彩虹河”。據悉,附近村里有小作坊生產藥品,幾個月前已被查處,以現在的情況看,可能還是有人在偷偷生產偽劣膠囊。
大批“空心膠囊”浮于水面,被網友戲稱為“膠囊投渠自盡”。然而,大量膠囊被棄并非個案。《西安晚報》報道,4月18日,西安市灞橋區棗園蘇村無人居住的山坡上被人傾倒了大量的空膠囊。
在此時機,這些怪異現象的出現,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警覺,不排除有“毒膠囊”的制造者或使用者,正在毀滅證據。而這也提供了一些破案的線索。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膠囊被棄發生在鄭州、西安,這兩地此前并沒有生產過毒膠囊的報道。這說明,公安等部門的依法打擊,對黑心膠囊生產商或制藥商,產生了強大的威懾,一些人已慌亂失措。
不過,在大量空心膠囊被棄的事實面前,還有多少“毒膠囊”有待清查?有些地方監管是否真正履行了職責?值得追問。
據報道,公安部門已經查封非法生產線80條,查扣用工業明膠生產的膠囊7700余萬粒。這些成績值得肯定。可是,還有沒有更多毒膠囊依然在“潛伏”,需要進一步大力追查。據報道,浙江新昌號稱“膠囊之鄉”,當地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新昌年產空心膠囊超過1000億粒,約占全國總產量的40%。由此可推算,國內的膠囊年產量在2000億粒左右,7700余萬粒“毒膠囊”看似數量龐大,只是其中的萬分之四不到。
目前有關調查還是集中在浙江新昌、河北阜城等“重災區”,這是必須的。可這并不是說其他地方就可掉以輕心,媒體不報,地方執法部門就不去查。就在大量空心膠囊“投渠”之前,鄭州藥監部門還表示,暫未發現問題膠囊,西安方面亦如此。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部門說沒查到問題膠囊,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空心膠囊被丟棄。這說明,有些地方對問題膠囊的排查手段單一、范圍太窄,藥監、質檢、公安等部門之間也缺乏聯動。
隨著有關權威信息的披露,公眾或許不再對“毒膠囊”過度恐慌,可是,這并不意味著公眾能容忍“毒膠囊”。“毒膠囊”需要依法徹底查處,才是真正對國民的健康負責。
媒體無報道,并不意味著,一些地方就不存在同樣的問題。民眾更希望看到的,不是等問題膠囊主動現形,而是各地的執法部門舉一反三,擺脫官僚習氣和地方利益羈絆,走在輿論監督之前,與證據銷毀“賽跑”,將更多不法商人繩之以法,讓“毒膠囊”不再卷土重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