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7月江蘇口岸累計進口乳制品3155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9倍,其中奶粉進口量超過2000噸。海關相關人士指出,進口奶粉的激增反映了國產奶粉遭遇到嚴重的信任危機。(8月22日揚子晚報報道)
從江蘇口岸進口乳制品數據統計,足以說明在時下國產奶粉問題頻出的情況下,國人越來越不太信任國產奶粉的質量安全。這種狀況短期內不做改變,今后進口外國奶粉的數量只能越來越高,最終讓外國奶粉來“養活”中國億萬嬰兒的尷尬局面說不定就會出現,這樣的現實讓每一名國人深感汗顏。
我國有廣袤的土地,也有優質的牧場和優質的奶牛資源,更有最廣大的市場消費群體,然而,眾多國內奶企竟“俘獲”不了國人的心。就我國奶粉消費者群體而言,嬰幼家庭之所以選擇外國企業生產的奶粉,主要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而不是“更經濟更便宜”。從理論上說,我國奶企有著價格上的優勢,也有著直接在本土銷售的種種便利,卻“敗北”于外國奶企,只能說明我國的奶企行業存有亟待改變的弊端。
嬰幼兒奶粉的質量是第一位的,保障飲用者的健康也是第一位的,然而,國內部分企業根本無法讓消費者體驗到這種最起碼的企業責任和良心。三聚氰胺奶粉重創廣大消費者心靈,圣元嬰幼兒奶粉深陷“性早熟門”,日前河北、山西、天津、青海等地,又有數家乳品企業百余噸三聚氰胺奶粉被查處……這無疑是對公眾對國內奶企信心的再度破壞。國內一些企業不懂得呵護自己的品牌和聲譽,急功近利,只會繼續被廣大消費者所拋棄。消費者在貨架上選擇洋奶粉,其實是國內奶企行業的悲哀。
進口奶粉數量大增,意味著國產奶粉銷量萎縮,如果有關方面看不到這一點,依然麻木不仁,筆者以為這既是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不負責,是對消費者期待國內企業做大做強的辜負,更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自殺之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