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粗略統計,銀行對個人客戶的收費項目至今已增加到30多項。 |
新華網北京8月10日電(記者李代祥)社會強烈批評的商業銀行大幅提高服務收費問題,終于引起主管部門重視有了最新進展。國家發改委與銀監會近日下發《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對7項不合理收費硬性叫停。但要真正終結銀行業慣有的不合理收費思維,防范其卷土重來,乃至產生新的“變種”,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國內銀行收費之“亂”由來已久,一朝叫停談何容易。從銀行卡年費、小額賬戶管理費、賬單打印費、重置密碼費到跨行取款手續費等等,幾年來收費項目越來越多。銀行之間收費差別也較為懸殊。以開具一份存款證明為例,工行收費50元,中信銀行只收10元,足足相差4倍,銀行收費何其混亂。而當賬戶余額變動收到短信提醒,你正稱贊銀行服務周到,殊不知銀行卻在悄悄收取短信通知費。種種“不厚道”的收費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凸顯的是某些銀行錯位的效益觀念。
人們難以接受的是,國內的各大銀行已經享受了種種先天的便利和政策優勢,但卻一味熱衷于找出種種名目增加收費。而反觀一些外資銀行,卻在不斷通過公開透明的收費和上乘服務招徠客戶,一些免費服務不斷推出,兩相對比,競爭力高下可謂一目了然,足以引起國內銀行業的反思和警醒。
主管部門下文“叫停”不合理收費,對沉迷于“收費效益”的國內諸多銀行無疑是一次勸誡和提醒。不過,這一文件終究還是臨時性的管理辦法,而且,除去擬叫停的7項收費,其他大量收費項目是否也應來一個全面的核查?哪些服務收費可收、怎樣的額度合理?如此等等,都需要長期和認真地對待。
重要的是,規范銀行收費不能局限于銀行自查,必須積極聽取消費者意見。只有監管之手更加有力,尊重消費者意愿,推動成本公開,才能有效遏制銀行隨意漲價的沖動,真正贏得廣大消費者的信賴和支持,國有各個銀行的道路才能走得更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