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光瑞
家住武漢三鎮的三名女嬰,因一直食用圣元奶粉,身體出現早熟特征,家長不約而同地把禍首指向廠家。目前,我們雖然還不能肯定問題就出在圣元奶粉上,但此事再次暴露了食品監管工作的弊端:女嬰的家長向工商投訴,工商說不歸自己管;他們找到質量監督部門,對方表示不接受個人申請;他們又找到醫院,醫院稱沒有檢測能力。記者就此向國家權威質量、藥品監管機構質詢,得到的回答均稱尚未開展食品“激素”檢測業務。
食品安全問題這些年已成為“老問題”,沒有一年不是社會焦點。但是直到今天,如果人們有了關于食品的疑問應該怎樣處理、相關職能部門需要做出怎樣的反應,都還沒有一套規范的程序。也難怪有人稱我們的職能部門大都是“問題統計部門”——經常看到這些單位公布問題數據,很少見到他們保證不出問題、少出問題。這些部門還被稱為“救火隊”,只有出現了重大“災情”,他們才出來履行職責。
究竟進行什么檢測,才是這些職能部門的責任?檢測食品中的“蘇丹紅”是你們的責任吧,檢測“敵敵畏”是你們的責任吧,檢測“三聚氰胺”也是你們的責任吧,可是這些責任,好像都是在發生嚴重食品安全問題之后才開始明確的。難道不出現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你們就什么責任也沒有?
說句不客氣的話,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就是被這種老爺似的監管作風給慣出來的,就是被這些部門尸位素餐給養出來的!這樣的現狀不改變,食品安全保證永遠只能是官員口中廉價的承諾。
與其每年都進行“3·15”消費維權活動表演,不如盡快建立一個這樣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讓職能部門把主要工作放在預防問題上,出了問題就要負責;消費者一旦有了食品安全疑問,就要立即啟動問題檢測程序;對嫌疑企業迅速審查,盡快公布真相,嚴懲黑心廠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