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京華時報》報道,網友在網絡上曝光了一張藥品訂貨單,上面相差數倍的兩欄數字讓他心寒:“可能出廠價一塊兩塊,甚至幾角錢的藥品,到我們病人的手中就是幾塊幾十塊。”記者由此調查發現,出廠價僅為1元多的藥品,在不同的藥店能以7元至十多元不等的價格出售。
該網友貼出的訂貨單上面列了23種藥品及其規格,并標有供應價和零售價,兩者相差2到6倍不等。一盒20粒裝的銀黃膠囊供應價為3.8元,而零售價標到24.8元;24粒裝的腹可安片,供應價為2.1元,建議零售價為11.8元,價格高出近5倍。業內人士稱,這種情況再正常不過。
呼喚制定《反暴利法》
市場經濟需要競爭,有競爭就意味著企業和經營企業有一定的自主定價權,但這并不意味著市場經濟允許存在暴利。
即使市場經濟很發達的國家,也制定了許多法規,反對暴利的存在。如美國就有《克萊頓反托拉斯法》。面對著中國存在越來越多的暴利現象,而且在這些暴利現象的背后,很多是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與居民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商品和服務。
另一方面,1995年有關部門制定的《制止牟取暴利的暫行規定》卻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不能不呼喚國家應對這一規定進行早日升級,盡快制定《反暴利法》,完善我國市場經濟,保證其健康發展,避免暴利傷害群眾利益、破壞市場經濟的發生。 甘田
學學常州“藥比三家”
由于藥品在營銷渠道、物流配送、藥店人員工資、房租等費用及營銷策略上有差異,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藥品有差價,沒必要大驚小怪。現在的問題是,相關部門如何來想辦法壓縮 “差價大”的空間,使得藥品價格更趨于合理。
對此,筆者建議,全國各地都應像江蘇常州那樣推行藥品價格的“藥比三家”。今年1月18日,常州的市物價局與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共同啟動“常州醫藥價格信息網”,該網站不但為市民提供藥品比價信息,而且對醫保定點單位的價格行為實行更嚴密的監控。
該網站設有“藥比三家”欄目,在這個欄目上查看所要購買的藥品,就能夠發現哪個藥店和醫院的價格最低。打開電腦,點點鼠標,敲敲鍵盤,立馬就可“網比三家”,既省錢,更省時。
一個地方,有了“網比三家”,看誰還敢哄抬藥價! 張軼水
杜絕老藥披馬甲變相漲價
就拿被曝光的“銀黃膠囊”來說,國家發改委限價目錄中只有銀黃片和銀黃顆粒兩種劑型的銀黃制品。而“銀黃膠囊”屬于市場調節產品。同種成分、療效的藥品,只因劑型不同、包裝不同,就可以“名正言順”瘋狂漲價銷售。
醫改政策已經勾畫出增加醫療投入8500億的宏偉藍圖,以藥養醫體制正在逐步改變。但是,國家在加大投入的同時,要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理順藥品定價體制,減少藥品流通環節。
一方面,有關部門除了考慮患者基本藥物由國家統一定價外,還要壓縮藥品審批定價權力空間。藥品統一按成分定價,不按藥名定價,堅決杜絕“老藥”披“馬甲”變相漲價。
另一方面,要減少藥品流通環節,鏟除流通環節腐敗,擠干藥價水分。胡藝
高藥價造就“厚黑學經濟”
市場經濟社會,我們不反對利潤最大化,但這種利潤最大化絕非天馬行空、吞噬公平、扔掉社會和資本應該承擔的最起碼的倫理責任和道德信仰。
藥價翻倍出售,這些商人所從事的經濟學早已不是正確的經濟學了,而成了急功近利的經濟學、瘋狂榨取的經濟學和不知羞恥的經濟學。
為了錢,他們早將高尚的倫理學扔到了一邊,他們的社會同情心已經大量流失,他們對弱勢群體的悲憫情懷已成為空缺。藥價虛高,“厚黑學經濟”肆無忌憚,與這種錯誤經濟學的導向不無關系。 雷振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