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生活 > 味全進口奶粉被檢出高危病菌 > 正文
當人們還沉浸在濃濃的年味之中時,一則關于進口味全奶粉被檢出阪崎腸桿菌的消息,一下攪亂了人們的喜慶之情。據了解,這種細菌能引起嚴重的新生兒腦膜炎、小腸結腸炎和菌血癥,死亡率高達50%以上,嬰兒配方奶粉是目前發現的阪崎腸桿菌主要感染渠道。
據質檢總局公布的黑名單顯示,去年10月17日,產自臺灣的9.624噸配方奶粉從香港進境時被檢驗出阪崎腸桿菌超標,不合格奶粉包括味全嬰兒配方奶粉、味全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和味全較大嬰兒配方奶粉。
讓人詫異的是,從2008年10月17日到2009年2月2日,在這近3個半月的時間里,“阪崎腸桿菌”這樣生僻的名詞并未進入公眾的視線。誰該為這三個月的信息真空期負責呢?
在經歷了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奶粉生產廠家紛紛采取應對舉措,想方設法提高產品質量,提升消費者對奶粉市場的信心。在人們還未從對三鹿等廠家的憤怒中解脫出來,味全又一次在嬰幼兒奶粉問題上犯了眾怒;當三聚氰胺還未遠離人們的視線,人們又認識了“阪崎腸桿菌”。盡管我們一再宣傳企業的社會責任,為何總是有些企業為了點利益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呢?
在去年有毒奶粉事件發生后,衛生部門、質檢部門、商務部門等果斷采取措施,堵截問題奶粉生產、銷售渠道,懲罰相關責任人員,很好地控制了事態,也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只是,類似的問題再一次出現,讓人對相關部門的檢查和信息發布機制再次產生憂慮。
為了讓這樣天怒人怨的事情永遠不再發生,筆者以為,我們很有必要探究這遲來了三個月的曝光期,從中找出問題,盡快堵住漏洞,給我們的后代一個健康、平安的成長環境,也安定天下父母舐犢之心。(何耀偉)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