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美國消費安全委員會(CPSC)發布報告稱,由于存在過熱和破損,可能導致起火以及灼傷用戶的問題,惠普將再次召回16.26萬塊筆記本電池。
此次惠普主動召回,中國市場的消費者亦在受影響之列。5月30日,東方昆侖律師事務合伙人張力(專欄)對記者表示,在中國尚未建立消費類電子產品召回制度的情況下,中國消費者只能根據《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獲得賠償,在類似的召回事件中,處于“受傷”的地位。
計世咨詢總經理曲曉東認為:惠普電子產品質量問題不斷,是個質量問題,也是個戰略問題。
這已經是惠普過去兩年來第三次全球范圍內召回電池。2010年5月和2009年5月,惠普就曾先后兩次召回5.4萬塊和7萬塊筆記本電池。自2010年擴大電池召回范圍后,惠普共接到因電池所致的7起受傷、1起煙霧吸入受傷以及36起財產損壞報告。
與戴爾、宏碁、聯想等競爭對手相比,惠普召回事件發生的頻次遠遠高于同行。曲曉東認為,是兩種合力造成了這種結果:一是惠普全球銷量第一,銷量大量,發生問題的可能性會加大;二是與惠普這些年來的發展策略有關。
曲曉東說:筆記本電池已經標準化,生產外包,因此電池問題是個采購問題。跟其他PC廠商一樣,惠普電池均通過向第三方伙伴采購獲得,并不自己生產。
2006年,操刀并購的惠普CEO卡莉離職后,惠普的戰略就在“IT服務”與“PC為王”之間搖擺。在這種情況下,惠普采取的是嚴格控制成本的模式。同時也使其處于跟隨者的位置。正如曲曉東所言:惠普沒能成為蘋果,通過很酷的設計、很好的用戶體驗率先推出平板電腦,也沒有象聯想、戴爾、宏碁那樣,率先推出自己的手機產品,尋求產品差異化。
曲曉東說:成本不斷下行,總有一天會到達質量控制的臨界點。他認為惠普電池質量問題不斷,就是惠普成本下行已經到達質量控制“臨界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