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稱,金鑼此次事故頗為蹊蹺,傳聞稱其30噸肉去向不明,而公司官方卻沒有正式回應
■本報記者 夏芳
食品安全牽動著每個人的神經。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德州臨邑縣金鑼肉制品有限公司(下稱德州金鑼)冷庫車間發生氨氣泄漏,事故致40余名員工中毒住院。蹊蹺的是,泄漏氨氣的10號冷庫內30噸肉去向不明。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氨氣真的污染肉品,企業應對污染產品進行處理,不讓其流入銷售市場。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致電金鑼集團了解情況,金鑼集團總裁助理張新坡表示,媒體的報道是虛假報道。
氨氣泄漏30噸肉去向不清
有媒體報道稱,德州金鑼發生氨泄露的冷庫為10號庫,庫內可容納30噸肉。而公司對發生氨泄露的冷庫內的肉制品如何處理,并未明確回答。
據記者查閱有關食品冷庫氨氣泄漏的相關報告顯示,冷庫氨氣泄漏是會對其所存放的肉食品造成污染的,相關監管部門會針對那些被濡染的肉食品進行特別處置。
“如果德州金鑼氨氣泄漏真的造成30噸肉污染的話,企業應該對這批產品進行特別處理,當地監管部門也應該對其加大監督,以免有問題的食品流入市場,造成對消費者的傷害。”上述人士對記者表示。
對此,本報記者致電德州市衛生局、藥品監督檢驗局、質監局等部門就上述問題進行了采訪,但得到的答案多數是“不知情”。僅有德州臨邑縣質監局人員告訴記者有個督查小組了解情況,拒絕告訴記者該督查組的聯系方式,并稱會回復記者,但是截至記者截稿時間,該人員也未給記者答復。
另記者不解的是,一個造成40人中毒的事件,當地相關單位對事情均不知情。
金鑼某人士對記者則表示,由于事情過去一段時間了,具體數據并不清楚,要核查后再告訴記者。但是,最終記者也沒有得到有關冷庫內肉產品的數量。不過,該人表示,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內已經轉移了所有肉品。
而張新坡則對本報記者表示,之前媒體報道的30噸肉遭氨氣污染是不真實的,出現氨氣泄漏的冷庫是一個“急凍”車間,并且是一個小隔斷間,是在維修時出現泄漏的。不過,對于“小隔間”內的肉品是如何處理的,張新坡沒有給記者明確答復。
而根據媒體報道,4月1日上午泄漏事故發生時,現場有大量待加工肉品直接暴露在氨氣中。此后,在多名員工先后中毒昏倒入院的情況下,廠方仍然命令員工繼續對污染肉品進行加工處理。
某不愿具名人士對記者表示,金鑼此次事故頗為蹊蹺,傳聞稱其30噸肉去向不明,而公司卻沒有正式的官方回應。
對此,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表示,事實上,按常理推測,冷庫有30噸容積,但作為急凍庫滿滿放置30噸豬肉的可能性不大,30噸肉去向不明的說法顯然過于夸張。然而話雖如此,金鑼始終應該就此次事件及時做出回應。
金鑼管理層遭指責
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一家食品企業來說,安全不僅體現在食品加工方面,對于工作人員的安全更應放在首位。而通過媒體報道來看,金鑼此次氨氣泄漏事件中之所以造成40余人中毒,主要是該企業管理上存在問題。
據媒體報道,在百度[微博]臨邑吧中,不少網友在討論此次氨氣中毒事故。一位名叫“郢爰愛”的網友于4月1日下午4點23分發帖稱:“上午暈倒數十人,領導不重視,下午還讓工人進泄漏的車間,又暈倒五個!”
同樣,當地媒體也報道稱,“因為工廠冷庫車間內輸送液氨的設備出現故障,上午曾發生過泄漏,已經有一部分工友中毒。中午經過維修后,工人們用濕毛巾捂著鼻子繼續進入車間操作。”
而根據當地政府發布的通告稱,4月1日上午9時許,德州金鑼肉制品有限公司在氨氣管道維修作業時造成部分氨氣泄漏,隨風散至下風向正在生產的車間,導致事故發生。當地已組織專家組、調集專業醫生對中毒工人進行診治,所有醫療費用由該公司承擔。
不過,對于金鑼此次事件,其派往各地的辦事處人士也表示不知情。本報記者致電北京、山東等金鑼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詢問他們是否知道德州金鑼車間氨氣泄漏致職工中毒事件,他們表示“不了解情況”。
其實,金鑼集團氨氣泄漏事故已經不是第一次,記者查閱資料得知,德州金鑼肉制品有限公司隸屬于臨沂市蘭山區新城金鑼肉制品有限公司,為臨邑縣招商引資企業。公司于2004年3月份建成試運行,但僅在運行3個月后,就發生過一起氨氣事故,共造成6人受傷,事故性質定為安全生產責任事故,該公司分管安全的主要責任人被罰款。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一家企業如此多次發生氨氣泄漏事故,說明該公司平時管理不嚴,沒有及時維修檢查。如今,事故再次發生,并引發大家對肉品污染的質疑,對企業來說并不是好事情。
“目前,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重視度日益提高,其對企業產生的影響也愈來愈嚴重。金鑼采取讓時間說明問題的解決方式并不妥當,應該積極應對危機事件,第一時間將實情告知消費者,打消市場疑慮。否則市場或將把這一問題放大,不利于金鑼的發展。此次金鑼冷庫氨氣泄漏對產品造成污染的具體情況并不透明,企業始終沒有正面回應。”上述人士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