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批量生產,即產即銷不存貨
本報北京7月23日電(記者于宛尼)小批量生產,不存貨,制假企業打法律擦邊球采取“零敲碎打”形式生產……今天,記者在國家質檢總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半年全國質檢系統開展的“質檢利劍行動”專項打假活動中,酒類打假活動收獲頗豐,酒類造假手段提高,并存在地方保護現象,給執法打假帶來難度。
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李元平介紹,全國質檢系統開展的“質檢利劍行動”主要以打擊假冒偽劣食品、農資、建材、汽配、化妝品為重點任務。今年上半年,共查處違法案件5.5萬多起,涉案貨值31.45億元,搗毀窩點2498個,移送公安機關處理632起。
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督察司司長嚴馮敏就酒類打假行動做了說明:“以酒類為重點的食品打假利劍行動,共檢查酒類生產企業10232家,立案查處案件354起,查獲假酒貨值2388.4萬元,搗毀造假酒窩點39個。”
據介紹,目前發現的酒類造假案件中,制假企業通常小批量生產,即產即銷,不存貨,由于對銷售額5萬元以下、存貨金額在15萬元以下的不予立案,大量制假企業“零敲碎打”,讓打假人員難以取證。生產窩點的線索獲取難,累計制假的總量取證難,追究刑事責任和治本難,成為酒類打假的三大難點。
7月8日,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奔赴吉林進行打假行動。“廠區雜草叢生,廠房破舊不堪,銹跡斑斑的生產線里還殘留著一些麥芽;糖化車間里,5瓶未開封的甲醛溶液并排放在一起,一步之隔是滿滿兩麻袋甲醛溶液的空瓶;廠區空地上,成堆的舊啤酒瓶正等待清洗和灌裝;成品庫房里,已包裝好的成件啤酒堆積如山。”執法督查司有關人士向記者描述在吉林雙遼鑫鑫飲品廠看到的情形。
在上述行動中,執法人員發現,該啤酒廠為了延長保質期、提升口感,竟在啤酒中加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工業甲醛和工業鹽酸,產出的上千噸啤酒已經銷往黑龍江、內蒙古、遼寧等地。嚴馮敏稱,現場抽取的14個啤酒樣品全部為不合格產品,其中還有13個樣品甲醛含量超標,其中最嚴重的超標4倍以上,達到10.6毫克/升(標準要求為≤2.0毫克/升)。目前公安局已經正式立案,并以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對相關犯罪嫌疑人進行刑事拘留。
嚴馮敏分析,酒類打假工作形勢嚴峻,許多大酒廠周邊“伴生”著數量眾多的以生產基酒為主的中小型酒廠,這些酒廠生產的基酒容易被造假分子用來進行勾兌制造假酒,牟取高額利潤;一些造假分子采用偷換產品標識方式,以低檔酒冒充高檔酒,特別是在進口葡萄酒產品中較為典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