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生活 > 央視主持人爆料老酸奶添加工業明膠 > 正文
長江商報消息昨日,央視主持人趙普在微博上爆料稱,老酸奶和果凍很可能是破皮鞋制成。他稱,這才是今年3·15晚會重頭,可惜沒播。
媒體人微博網名“落魄書生周筱赟”對此稱:“不用這么神秘兮兮啦。所謂老酸奶,就是更加濃稠,其實是大量添加工業明膠。工業明膠,就是用垃圾里面回收的破爛皮革之類做出來的。果凍更是如此。這本該是常識。”
恐怖的食用明膠內幕
食用明膠是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食品領域應用十分廣泛。比如冰激凌、酸奶、干酪、軟糖、奶糖、火腿腸、醬牛肉、醬油等。但屬于食用和藥用的明膠太少了,所以,很多是使用工業明膠來代替的。比如你在街頭吃的一碗酸辣粉,你吃起來會覺得有點像橡皮筋,這里面可能就添加了劣質明膠。有人說吃三碗“橡皮筋”米粉,就等于吃了一個塑料袋。我國僅有的十幾家擁有生產許可證的大企業生產的合格明膠去年為5萬噸左右。一些散落的合格企業生產的明膠多數供應國外市場去了。這更形成了我國每年缺口1萬噸合格食用明膠的尷尬局面。
明膠的品質主要取決于原料。通常來說,合格的明膠是從動物鮮皮、骨料內提膠,經6道提膠工序后,對提取的明膠進行蒸發、干燥,最后根據多項控制指標進行混合形成成品。
但為了降低成本,獲得更多利潤,國內很多廠家用皮革廠經過鞣鉻加工后的藍礬皮的皮革屑,邊角料、爛皮革等作為生產原料。
巨額的暴利驅使企業鋌而走險
中國明膠協會理事長王敬忠向記者算了一筆賬:1噸正規食用明膠的原材料,價格高達2000元-3000元,而一般的皮革下腳料,1噸僅需要100元-200元。但是,進入市場后,1噸食用明膠的收購價都在2萬-3萬元左右。“目前,國內生產食用明膠的不法小廠家有100多家,然而取得生產許可證的只有20多家。不僅僅是在山東,河北、江浙一帶都是這些假冒食用明膠的根據地。”
王敬忠說,在當地工廠,工人們都會將這些皮革廢料叫做“藍皮”、“白皮”。這些皮子全是從皮鞋、皮衣或制鼓的皮革上削下來的廢料,拉回工廠時,大都是成碎末的皮子,還摻和著大量的泥塊。“但是制成后的明膠,透明無味。消費者根本無法將正規的食用明膠和廢皮革做成的明膠區分開來。”
酸奶廠家:添加明膠為保持口感
記者調查發現,不僅老酸奶,多種果粒酸奶、谷物酸奶,甚至普通酸牛奶中,幾乎都含有明膠、瓊脂、卡拉膠、果膠等食品增稠劑。
某品牌乳業企業相關負責人曾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目前市場上的酸奶分為凝固型和攪拌型,老酸奶屬于凝固型,二者在奶源、菌種發酵時間和生產工藝方面都有不同。不過所遵循的國家標準都一樣。老酸奶里面適當添加明膠等食品添加劑,是為了保持其口感和外觀,是國家允許使用的。
據中國廣播網
奶業專家王丁棉:工業明膠用在食品中就是毒藥
“工業明膠肯定是不能用在食品中的,它和食用明膠的制作工藝并不相同。”奶業專家王丁棉稱,食用明膠在水解蛋白環節通常是對大豆餅粨、花生餅粨等植物進行水解蛋白,和工業明膠相比,生產食用明膠環節更多, 要求更嚴格。
他介紹,在很多地方仍有一些小廠子用土辦法加工,提煉明膠產品,他們把垃圾中大量的皮革下腳料當做生產明膠的原料。國家是嚴格禁止工業用途的添加劑用于食品的,因為工業明膠含有大量的鉻、鉛等重金屬。“用在食品中就是毒藥啊,和投毒沒有區別。”
中國農業大學(微博)教授陳敏稱,制革廠在鞣制皮革時,要使用一些含有金屬元素鉻的化學制劑。鞣制、整理后才舍棄一些碎皮,這些碎皮就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金屬鉻。金屬鉻會破壞人體骨骼以及造血干細胞,長期食用會導致骨質疏松,嚴重的會患上癌癥。鉻對人體健康的這種危害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一般在兩年以上才會顯現出來。
本報記者 鄒茂林
有些潛在成分無法檢測
本報訊(記者 汪志)昨日,記者從武漢質監部門了解到,鞣制皮革廢料加工而成的明膠含有害物質,會嚴重威脅人體健康,被嚴格限制用途。
而食用明膠是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食品領域應用十分廣泛。比如冰激凌、酸奶、干酪、軟糖、奶糖、火腿腸、醬牛肉、醬油等。《食品添加劑明膠生產企業衛生規范》中規定食用明膠使用三種原料:1.屠宰場、肉聯廠、罐頭廠、菜場的新鮮牛、豬、羊等牲畜的皮和骨;2.皮革廠未經鞣制過的毛邊皮、二層皮等生皮;3.骨粒加工廠整理加工的清潔骨粒和直接收購的自然風干的骨料。
食品添加劑明膠是將動物的骨和皮,通過一系列工藝處理,降解其所含膠原得到的蛋白質產品。在食品工業中,可用做膠凍劑、乳化劑、增稠劑、澄清劑、攪打劑及粘接劑等,是一種用途極其廣泛的食品添加劑。
但屬于食用和藥用的明膠太少了,所以,很多是使用工業明膠來代替。“制成后的明膠,透明無味。消費者根本無法將正規的食用明膠和廢皮革做成的明膠區分開來。”市質監局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食品檢測有其特殊性,有些有效成分可以檢測,但有時其潛在的成分則根本無法檢測出來。而且,按規定,任何一種食品檢測都不可能涵蓋所有成分,即使是判定某種食品合格,也只是檢測了一部分指標。質檢部門檢測的只是食品本身添加劑的使用是否符合標準含量和使用范圍,而對于添加劑的生產原料和過程很難把握,因此,從源頭控制食品添加劑的質量十分必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