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生活 > 2012年央視315晚會 > 正文
不少大型連鎖超市都有自營的烘焙食品,金燦燦、油汪汪的面包蛋糕在櫥柜里散發(fā)著誘人的濃香,走過路過的顧客忍不住總要購買些嘗嘗。
然而,消費者的目光注意到的只是誘人的“風景”,對于這些美食的生產過程并沒有多少人去關注。近日,本報記者以打工者的身份進入省城一家大型連鎖超市,為您揭秘光鮮背后的點點滴滴。
舊貨換個標簽
就成當日新貨
經過信息登記和一番簡單的入職培訓,記者成為大潤發(fā)超市天橋店的一名工人,被分配到烘焙課工作。這個部門負責自營面點的生產和銷售,同一時段有大約十名戴著紅色或白色領巾的工人。“白領巾”負責原料加工、塑性和烘烤,“紅領巾”承擔的是包裝、運送和銷售。起到整體管理監(jiān)督作用的課長則佩戴黃色領巾。
很多人存在這樣的疑問,從標簽上的信息來看,超市里的糕點全都是新貨,那當天賣不完的食品到哪里去了?盡管食品部門的產量都經過嚴格的計算,但確實會有少量剩余。各個超市對此都有相似的規(guī)定,過期的產品交給防損人員后統(tǒng)一進行廢棄處理,而未過期的產品就成了漏網之魚。
在大潤發(fā)超市的烘焙課,舊貨變新貨是每天上貨時的“必修課”,工作次日記者就被安排上早班,對此做了一番切身體驗。早上六點工作正式開始,一名老員工安排記者給上架的產品貼標簽。這些上架產品多是內場工人凌晨四點上班后制作的,但也有少量前一天的舊貨。
無論是新貨舊貨,張貼的標簽都是一起打印出來的,生產日期就是當天的號碼。這位老員工叮囑記者,包裝袋上殘留著標簽被撕過痕跡的是前一天剩下的貨,“貼(新標簽)的時候一定要把舊的蓋在下面,別讓人看出來。”
經過一番處理,一塊3月5日生產的“椰林濱”,一眨眼的功夫就變成了3月6日的新貨,保質期也相應地由3月7日延后到3月8日,而實際上8日當天就已經過期了。這樣的做法實際上將食品的保質期延長,人為制造了食品安全的隱患。
機器緊靠水槽
污水常常澎入
加工車間里并排安放著四個用于洗刷的水槽,這是清洗烘焙工具和員工洗手的地方。一套攪拌蛋糕原料的機器就立在距離水槽四十厘米左右的地面上,其間的空隙僅能容下一個人,不停地有人在附近來來回回。在原料攪拌加工的同時,會有員工在此清洗烘烤用的托盤,四濺的污水很容易澎到攪拌機中。
在水槽的正上方,墻面上釘著一臺抽取洗潔精的儀器和一個裝有洗手液的方盒,儀器左邊還張貼著寫有洗手流程的宣傳單。按照要求,洗手流程包括淋濕雙手、取用洗手液、揉搓20秒、清水沖洗、吹干擦干五個步驟。工作的第一天課長要求記者一定要背過這些內容,因為“有人來,會檢查”。
洗手液洗托盤
洗潔精成擺設
在送入烤箱的過程中,很多種類的食品需要盛放在金屬托盤里,使用過后就會殘留油漬和碎屑,需要使用洗潔精進行清洗,水槽此時就擔負清洗托盤的功能。然而水槽上方墻壁上釘著的洗潔精取用儀器只是“應付檢查用的”擺設,工人需要到距離水槽兩米遠的貨架處從桶中倒取。
在清洗的過程中,記者曾目睹一名使用最右側水槽的員工直接從方盒中取出洗手液,用來清洗托盤以及盛放托盤的貨架。當問及使用哪種洗滌劑來清洗托盤時,這名員工告訴記者并沒有嚴格區(qū)分,“去后面倒(洗潔精)也行,用前面的(洗手液)也行”。
清洗托盤最關鍵的就是洗去殘留的油漬,防止反復烘烤產生有毒物質。由于每天使用大量托盤而人力有限,因此只能選擇“看上去比較臟的”進行清洗,但清潔標準并不是看油漬,而是看留下的碎屑多少。看到記者清洗時特別仔細,還有老員工“好心”提醒,“用不著太干凈,差不多就行。” 本報見習記者 婁士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