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是冬冬
一家號稱每包牛奶要經過105項指標檢測的乳業龍頭企業,卻被檢測出致癌物質黃曲霉毒素M1超標140%。昨日,知名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早報記者,即使蒙牛不告知超標原因,也可以確定問題是出在奶牛飼料上,因為在生產中感染黃曲霉毒素的可能性更低。
“問題是要知道飼料到底是哪里來的,是自家的牧場還是來自農民,如果是來自農民,那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這些都要查清楚。”王丁棉稱,現在看起來蒙牛似乎不太愿意公布來源地。
蒙牛在其官網上稱,生產線上的每一包牛奶都都要經過9道工序、36個監控點、105項指標檢測,只要有一項檢測項目不合格,整批產品都不允許上市,并表示蒙牛高科技乳品研究院的分析中心定期對公司的原料和成品進行農藥殘留、獸藥殘留、致病菌鑒定、營養成分、維生素、添加劑、重金屬、微量元素等共367項食品安全項目檢測,保證出廠產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不過,王丁棉表示,在飼料、生鮮奶以及奶制品三個環節中都有對于黃曲霉毒素的相關指標的檢測,“為什么三個環節都有,這意味著你都要把關,但現在看來這三關檢測都有過失。”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高級乳業分析師陳連芳也向早報記者表示,蒙牛事件說明其把關不嚴,“首先第一責任應該是企業,承擔更大的責任。”
陳連芳認為,消費者對于此事會很快遺忘,對蒙牛不會有太大影響,對行業沖擊也不會很大。但前提是要企業能承擔責任,并在內部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
王丁棉和陳連芳都認為,此次事件不可能像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一樣發酵,因為兩者性質完全不同,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波及眾多乳品廠商,屬于行業性事件且三聚氰胺是人為添加。
王丁棉擔憂的是,經歷過此次事件后,消費者對乳品行業的信任度再度下降。王丁棉坦言,此事肯定會對行業產生影響,比如銷量以及品牌度,并警告稱,這次是蒙牛,但下次還有可能在其他廠家出現此類事件,“誰能保證以后奶業不出事?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多,凡是涉及到食品生產的都有風險,應該吸取教訓,加強管理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人均提到了日本雪印食品公司的案例。2000年,作為日本乳業龍頭的雪印發生牛奶中毒事件,約1.4萬人在飲用其牛奶后中毒,但事后雪印公司并不以為然,之后再次爆發食品安全問題導致公司一蹶不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