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立即”祛斑美白這類化妝品很可能含汞砷鉛
記者 魯瑩
本報訊 含有汞、砷、鉛的美白原料只需要數百元/公斤,安全的美白原料則要1萬多元/公斤,而且前者讓皮膚變白的功效更快更直接。成本的巨大差異和“一用就白”的承諾,讓美白化妝品成為質量問題高發區。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本周公布,“東洋の花美白水潤面貼膜”、“白里透紅美白日霜”等18種化妝品,檢出超標禁限用物質,不符合相關規定。被曝光的這18種化妝品全都主打美白或祛斑功效。
被檢出的超標禁限用物質分別是苯酚、氫醌和汞。其中氫醌和汞的主要作用是美白。杭州一家化妝品企業負責人認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針對美白、祛斑類化妝品進行檢查,說明美白類化妝品被檢出禁用物質的幾率相對較大。
此次被曝光的東洋の花美白水潤面貼膜產品介紹中自述,含有三重美白配方光果甘草根提取物、維生素C、熊果苷等美白成分,三重作用于皮膚,有助均勻膚色,提升肌膚亮白度。該產品被檢出含有不合格項目氫醌。
某化妝品企業負責人說,美白產品是護膚品的主要門類之一,市場巨大。汞、砷、鉛、氫醌等物質的美白效果明顯,因為毒副作用大,被禁止或者限量使用。安全的美白成分如左旋維生素C、熊果苷、透明質酸等,不僅價格貴,且美白效果相對緩慢。如果看到化妝品宣傳“迅速”、“立即”祛斑美白,就要留心其中的成分了。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此次并沒有公布超標禁限用物質的具體含量。按QB/T1857-2004《潤膚膏霜》規定汞的含量不能超過1mg/kg,而在廣州市消委今年3月的一次檢查中,由廣州美源化妝品廠生產的秋田秀H軟膏的含汞量為1903.4mg/kg,是指標規定上限的1903倍。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超標數字離規定上限不遠,可能是原料把關不嚴,或者是沒有及時更新產品生產標準,而如果是超標數百上千倍,則可能是使用了工業原料,企圖以大量的汞、砷、鉛、氫醌等物質混充安全成分,蒙騙消費者。
此次事件說明今后國家對化妝品超標禁限用物質的檢測監控會更加嚴格。今年4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了《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管理辦法》,要求自2011年10月1日起首次投放市場的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應當按照《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備案。2011年10月1日前已投放市場但未按《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及其實施細則有關要求備案的,應在2012年12月31日前,按照《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備案。相比此前相關規定法規,《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管理辦法》對各類化妝品禁限用物質做出了更細、更新的上限規定。
有化妝品企業負責人解釋其中的關鍵所在:備案的化妝品須先經過藥理測試。這意味著企業前期必須先了解《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管理辦法》對各類化妝品禁限用物質的最新上限規定,然后在生產中嚴格控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