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31日電 (財經頻道 秦辰) 隨著中秋佳節的臨近,茅臺、五糧液等白酒價格屢創新高。逢節必漲,已成為近年來白酒行業的潛規則。是成本上升?還是追求暴利?是囤積居奇?還是涉嫌控貨壟斷?對此,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國家發改委價格政策專家咨詢組成員戚聿東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白酒行業肯定算暴利,如果協會指導企業限制產量增長則可能涉嫌壟斷。
茅臺五糧液跟風漲價 白酒或步入暴利時代
當今的白酒市場可謂是“水漲船高”,不僅新推出的產品以高端市場為主,就連傳統名酒也不斷刷新著價格記錄。
姑且不論29.8萬元的“黃金五糧液”,單是普通白酒的價格飆升,就足以震動人心。新京報8月23日報道稱:目前,53度茅臺價格最高已被炒至1980元/瓶,這一價格遠遠超過了貴州茅臺在去年年底立下的“限價令”1099元。而五糧液1618(瓷瓶裝)的價格也于今日上調300元,售價1380元。
在去年年底較大的輿論壓力和今年初發改委的相關要求下,五糧液遲遲沒有漲價動作。但相關人士認為考慮到品牌競爭力及業績,其部分產品有可能在中秋前率先提價。中國之聲報道稱,五糧液52度目前正在醞釀漲價,預計漲幅在30%以上。
同樣高速上升的還有酒類企業的利潤。新華網8月22日消息稱,我國酒類行業經濟效益快速提升,近五年行業利潤年均增長50%左右,其中白酒產品的利潤年增長率達到60%。難怪業內人士認為,白酒產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高利潤率已將白酒與暴利開始聯系在一起。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國家發改革委價格政策專家咨詢組成員戚聿東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記者采訪時說:“雖然對于沒有明確的暴利標準,但是從正常利潤率來講,它肯定算暴利了。從利潤率的標準來講,它遠遠高于行業平均。”
成本再成借口 白酒借機向奢侈品領域邁進
隨著各方態度的明朗和茅臺、五糧液價格的飆升,其漲價背后的根本原因正在日益顯現。
部分業內人士聲稱:“今年酒類價格漲幅高于往年的主要是由于制酒原料、運輸及人工成本的上漲所致。”
而此前,中投顧問食品研究員周思然就表示:“雖然白酒各項構成成本價格均出現一定的上漲,但總體而言,其上漲幅度仍處于合理的漲幅范圍內,企業可通過節能減耗等方式進行內部消化。”
新疆酒水網總經理李建國也表示,漲價的主要原因是白酒市場,尤其是高端白酒市場正在努力向奢侈品消費群體靠攏,并急欲脫離普通消費人群的需求線。他說:“實際上,目前的白酒漲價風潮與原料無關。”
另一方面的數據或許也可以從側面說明成本并非漲價的根本原因。《國際金融報》8日的消息稱:今年1月至5月,全國白酒銷售收入達到1424.56 億元,同比增長36.4%,利潤總額達到217.05 億元,同比增長38.9%,毛利率達到34.06%,對應凈利率14.85%。因此,分析人士指出,在如此高利潤的狀態下,成本的上漲完全可以內部消化掉,成本上漲只是提價的借口。
由于茅臺、五糧液等具有不可復制的優勢,具備奢侈品稀缺性等特征,因此打造奢侈品品牌已然成為一些白酒企業的未來戰略目標。而為了與動輒幾千元的奢侈品比肩,這些產品的價格仍然較低,因而提價也就不足為奇了。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琦就曾公開表示:“一些高端品牌的洋酒動輒幾萬元一瓶,而中國的白酒賣到幾千元就飽受非議。”不難感受到,國產白酒向高端洋酒看齊、走奢侈化道路的風潮已然來臨。
《2010-2011年中國白酒行業市場研究報告》指出:從2006年起,高端白酒以平均每年一次的頻率提價,同時隨著茅臺領軍白酒市場漲價,高端白酒邁入千元時代。報告認為,“通脹、干旱雙重因素推動2011糧食價格上漲,高端白酒借機提價向奢侈品領域持續邁進。”茅臺等高端白酒采取以定位為目標漲價的做法,其高端化趨勢明顯。
對此,戚聿東認為:“如果在反應供求矛盾、資源稀缺、能夠滿足部分消費者偏好的背景下,利潤率高就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從廠家來說,漲價一定要慎重。厚利限銷與薄利多銷作為2種手段,哪種更能追求利潤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
產能控制或涉嫌壟斷 負面影響恐開始顯現
隨著白酒漲價越演越烈,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已開始顯現。《京華時報》7月28日報道稱,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琦曾提出:“今后我國的白酒年產能增長要控制在10%以內。”
戚聿東則表示:這種做法可能涉嫌壟斷。他說:“如果是酒業協會,那我們可以說這是卡特爾行為,或者說反壟斷法里面提到的一致行動,這是非法的,反壟斷法要干預的。“
他認為:“如果說限制產量來保價格是單一廠家的行為,這問題不大,因為最終受損的是廠家。但如果是多個廠家聯合行動,或者說協會指導、引導、倡導,那它就要接受反壟斷法的約束。對價格的壟斷協議、對通過協會或者是廠家做出來的非常默契的聯合串通,反壟斷法是一定要干預的。”
同時,高價缺貨促生的一種“新品”——A貨茅臺開始嶄露頭角。A貨茅臺因其仿真程度較高,并與真品的“無限接近”,所以又被稱為“高仿茅臺”。據中國廣播網報道稱,這種“茅臺”仿真度極高,不僅在口感上接近真品,而且外包裝也能以假亂真,最好的仿真度能夠達到98%以上。
對于這種現象,戚聿東認為;“打假是必須貫徹的,不管是什么原因,仿冒的都是違法的。但從客觀現象上來講,仿冒的對象都是厚利產業、厚利品牌。高仿后市場魚龍混雜,以假亂真,優品斗不過次品,廠家從理性上來講,也應該進行反思。很多企業已經開始自己打假了,這個打假的成品是非常高的。雖然不是企業自身的錯,但是也應該反思一下。”
目前,由于企業控貨、漲價,這種非正規渠道的白酒正逐步流入國內市場。現在看來,如果不能引起相關企業和政府部門的重視,恐怕未來消費者不僅要為高額的產品售價付費,可能也要為假酒帶來的健康問題買單。(中新網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