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塑化劑風波讓臺灣食品大佬統一企業面臨安全拷問,這讓人們意識到知名品牌并不是安全質優的代名詞。就連國際奢侈品牌巨頭路易威登(LV)都難逃質量缺陷,這些發生在名牌身上的質量漏洞,反映的不僅是企業管理問題,還是企業良知和社會責任缺位。
一場塑化劑風波,引發了臺灣食品業的地震。5月25日,媒體率先爆出臺灣島內首次發現不良廠商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劑”中,違法添加有毒塑化劑DEHP。一石激起千層浪,包括味全、白蘭氏等知名企業。臺灣衛生主管機構最新發布的統計顯示,截至6月6日中午,臺灣共有278家廠商、938項產品受到塑化劑污染。
在這場危機中,臺灣食品巨頭統一不幸觸礁,其多種產品因含有塑化劑,被列入暫停進口黑名單。這給了老對手康師傅絕佳機會。
塑化劑風波撼動統一
突如其來的“圍剿”塑化劑運動將臺灣食品大佬統一企業拖入了風暴核心。
29日,臺灣有關部門公布,統一企業生產的寶健運動飲料、蘆筍汁和7-SELECT低鈉運動飲料因含有塑化劑被下架回收,并確認其有毒蘆筍汁已銷往大陸。隨后,大陸統一承認,確實有部分含有塑化劑的蘆筍汁經小貿易商通過“小三通”流入到內地市場,其中涉及廈門、東莞等臺商較多的地方。之后,國家質檢總局再度披露,6月1日起,暫停進口統一的蘆筍汁、甘蔗汁、芭樂汁以及金桔檸檬汁。
塑化劑風波讓這家倡導“三好一公道”(品質好、信用好、服務好、價格公道)品牌精神的統一企業頗顯尷尬。
6月1日,統一啟動清查程序,并通過三種渠道進行回收:貿易商封閉庫存、接受中間渠道和消費者退貨、清查回收。同時將其原料供應商臺灣昱伸香料公司告上法庭。
統一集團總經理助理楊壽正表示,“出于企業的社會責任,公司內部一直堅持定期對所有原材料進行嚴格質檢。”但有意思的是,臺灣昱伸香料負責人賴俊杰稱,他在起云劑中添入塑化劑已將近三十年。如果真如楊壽正所言,那么這意味著,“堅持定期檢查”的統一竟然絲毫沒有發現問題原料。
“這反映的不僅是管理問題。作為企業,維護老百姓安全,這是一種社會責任。”廣東食品協會會長張俊修在時代周報采訪時表示,“不能用不知道當做理由。企業應當把關口放在進廠、生產以及出廠,各個環節都要進行嚴格檢驗。” 6月2日,統一稱問題產品基本回收完畢。同時公司稱,大陸的生產線獨立采購原料,在內地生產及銷售的產品從未向臺灣昱伸香料公司、臺灣賓漢香料化學有限公司購買任何原料,亦未使用起云劑。“首先統一必須要召回問題產品,第二,它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誠信形象也會大打折扣。”張俊修認為。
實際上,對于統一來說,發生類似的食品危機事件絕不是第一次。2009年底,統一深陷“砒霜門”。海南省海口市工商局發布消費警示,統一蜜桃多汁總砷含量超標,因無機砷毒性強烈,其中三氧二化砷俗稱砒霜。然而蹊蹺的是,初檢與復檢結果截然相反。最終海口工商局承認,因程序錯誤,導致檢測結果有誤。
“此次塑化劑事件對臺系企業造成的影響遠勝于內地本土企業,對消費者而言,下意識地避免購買臺系企業的產品,甚至根本不購買飲料進而選擇自榨果汁或飲用水等替代品。”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表示。
臺系雙雄十年恩怨
經濟損失尚可計算,品牌的潛在影響卻無法估量。面對起云劑事件,統一主要對手康師傅方面主動回應稱,公司各項產品的生產工藝均無添加起云劑的必要,相關配套廠商也未提供該公司類似原料。
在統一與康師傅的多年競爭中,康師傅在茶飲料與方便面領域,已領先于統一。統一僅在果汁飲料市場超過康師傅。此次塑化劑風波,統一是否為老冤家康師傅提供了超越的機會?
當創辦康師傅的魏氏兄弟在內地四處奔波尋找機會時,統一早已是臺灣家喻戶曉的食品老大。然而,這個昔日默默無聞的小企業,竟成為統一日后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兩者的“火拼”在方便面市場率先上演。上世紀90年代,盡管中國內地方便面歷史已有10余年,但質量較差,價格昂貴。康師傅瞄準這個空當,以品質精良、湯料香濃的方便面迅速打入市場。隨后,經過詳細調研,推出適合大眾口味的牛肉面。與此同時,鋪天蓋地的廣告也使康師傅迅速進入大眾視野,一舉占據方便面市場霸主地位。
幾乎與康師傅同時,統一也開始進入內地。統一利用身在臺灣的優勢,引進臺灣最暢銷的鮮蝦面。但統一忽略的是,臺灣的口味未必適合大陸消費者,鮮蝦面的銷售額不高,這導致統一前四年一直虧損,1996年業績才有所改善。而此時的康師傅也早已擁有穩定的市場份額。
數年間,統一和康師傅雄霸方便面市場的半壁江山。直到2004年之后,這個差距開始愈來愈大。2004年,統一被華龍日清以微弱優勢搶下市場第二位置。2009年,統一又在與白象的角逐中失利。而此時的康師傅,市場份額已超過50%。統一的份額則從2007年開始,就一直徘徊在10%上下。
目前,在中高價方便面市場上,康師傅的市場份額接近或超過70%。位列第二的統一,僅有30%。同時,二者在渠道網絡建設上的對比,更凸顯了統一擴展方便面市場份額的難度。
可能的事實是,統一在大陸方便面的市場份額與康師傅的差距越來越大。同時在茶飲料市場爭奪中,統一的表現似乎也差強人意。
上世紀90年代,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風靡全國,但旭日升卻另辟蹊徑,一款茶飲料激發了市場潛力。康師傅與統一,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飲料新貴—茶飲料市場。1998年,康師傅隸屬的頂新集團開始斥資進軍茶飲料市場。與此同時,統一也開始揮軍進入。
憑借著原有的營銷隊伍以及狂轟濫炸式的廣告宣傳,統一與康師傅所倡導的冰紅茶市場份額急劇擴大。AC尼爾森對2001年4月至5月茶飲料市場的調查顯示,康師傅的大陸市場份額為46.9%,統一占37.4%。康師傅與統一成為中國茶飲料市場的新霸主。截至2010年12月,康師傅茶飲料的市場份額已達到51.9%。
事實上,統一茶飲料并不比康師傅遜色。更是斥巨資請蘇有朋、孫燕姿等擔任形象代言人。但終因渠道建設落后于康師傅而屈居第二位。“無論是生產規模,亦或廣告攻勢,二者都勢均力敵。但受通路等因素影響,統一茶飲料市場發展略遜于康師傅。”中投顧問食品行業顧問周思然表示。
得益于龐大的產品分銷和一流的銷售人員,康師傅在這場茶飲料的角力中坐上頭把交椅。面對又一次失利,統一在暗地里較勁。當康師傅在茶飲料發力時,統一卻悄悄改變原來的投資計劃,加大在果汁產品的投資。終于在果汁市場扳回一局。
2001年,統一鮮橙多PET裝飲料進入了市場,旋即引爆果汁市場。統一鮮橙多與可口可樂的“美之源”果粒橙搶盡風頭。根據AC尼爾森資料顯示,統一鮮橙多連續五年雄踞全國果汁飲料市場第一位。不過,在可口可樂的強勢進攻下,其市場份額最終超越了統一。2007年起統一鮮橙多帶領“多果汁”全系列產品:蜜桃多、紫玉葡萄多、水晶葡萄多、蘋果多亮相,全面豐富果汁市場的品類。
這讓康師傅意識到果汁市場的重要,也迅速開發出康師傅每日C系列果汁飲料,跟進速度之快出乎意料。然而,由于統一首先獲得市場認定,康師傅在果汁飲料市場一直落后統一。
目前,統一在中低濃度果汁市場僅次可口可樂,位居第二。康師傅旗下的“每日C”和“康師傅果汁”緊隨其后。2009年底,統一攜“果漾”再一次進軍中高濃度果汁市場,以加大其在果汁市場的占有率。憑借著在口味和形象方面的先入為主,統一在果汁領域站穩了腳跟。
一位熟悉統一的人士曾表示,統一企業雖然在臺灣是食品業的老大,但在中國大陸,其方便面、茶飲料等多個領域卻輸給臺灣的老弟康師傅,只是在果汁飲料方面稍有領先。
但毋庸置疑,統一企業具有較強的綜合實力。不論在臺灣還是外地均擁有較大的市場,但統一企業在進軍大陸的速度與爆發力上還比不上頂新康師傅集團,對于康師傅來說,強大的渠道支持是其制勝秘訣。十年市場的渠道深耕,康師傅在內地市場打下了固若金湯的銷售網絡,也占據了市場的龍頭地位。
此次讓人談之色變的塑化劑風波讓統一的品牌形象大受影響。如何戰勝康師傅這一強敵仍是棘手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