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旻 西楚 高峰
昨日上午,在南京上班的宿遷市民張女士帶著5萬元積蓄回到宿遷,準備把這筆錢存入銀行,方便家人使用。然而當她把這筆錢存入宿遷市區一家銀行后,不經意間竟發現手中的“存款單”不僅沒有蓋上銀行的公章,更重要的是,這根本就不是一張存款單,而是一張保險單據。憤怒的張女士當即返回辦理業務的銀行大廳,經過艱難的交涉,最終拿回了屬于自己的5萬元現金。
“存款單”變成了“理財保險”
當日上午10時許,張女士來到宿遷市區某銀行辦理一筆5萬元的存款業務。當時她本準備存活期,這樣方便隨時提取,銀行的業務員勸其存定期,如果存兩年的話,每年除了利息,還有數千元的紅利,存三年的話,紅利則更多,條件是此后每年要分別存入5萬元。張女士算了一下,這樣下來,三年后可以拿到17萬多元,她當時心動了,按正常程序在柜臺領取并填好了一張存款單。業務員接過自己的存款單后,接著一會兒讓張女士出示身份證,一會兒又讓張女士在某單據上簽上姓名和住址等內容。向來對銀行業務不太了解、對銀行本身也沒有什么懷疑的張女士按銀行業務員的要求,一一填寫完畢,業務員遞給了張女士一張“單子”。
張女士看也沒看,隨手裝入包里。到車站等車的時候,張女士拿出單子隨意看了一眼,頓時慌了,這哪里是一張銀行存款單,而是一張保險單據,自己則變成了投保人!張女士說,她怎么也沒想到銀行會辦理保險業務,于是急忙找到附近某家銀行網點咨詢情況,該網點工作人員告訴張女士,這張沒有任何公章的“單子”大概是一家保險公司旗下剛推出的一種理財型保險產品的收據,工作人員建議張女士趕緊回辦理業務的網點進行咨詢。
銀行最終退回了5萬元
張女士回到剛才辦理存款業務的銀行網點詢問時了解到,銀行業務員將自己的5萬元存款用來辦理了一家保險公司一種新型的理財類保險產品,該險種一旦購買,必須連續購買3年,也就是說張女士必須連續三年向銀行方面存入5萬元。銀行業務員還解釋,購買該險種雖然年限較長,但不僅每年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息和分紅,還可以在發生意外的情況下獲得最高15萬元的賠償。
張女士則堅持,自己不需要辦理這類理財產品,自己到銀行是辦理存款業務的,銀行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做主幫助客戶辦理保險,是一種典型的欺詐行為,堅決要求銀行方面立即退款。
銀行的業務經理不僅不承認錯誤,還稱錢已經入賬了,不好退了,如果張女士現在要取錢的話,屬于違約行為,按照保險條例將從其所繳納款項中直接扣除違約金。
此時,張女士在銀行大廳大聲爭論起來,聲稱如果事情得不到妥善解決,自己將通過各種途徑維權到底。眼見張女士不肯作出絲毫讓步,銀行方面終于不情愿地答應幫張女士把5萬元轉為存款。但張女士說她對銀行的做法感到失望,在這里存款沒有信心,最終,在她一再堅持下,銀行終于退還了張女士的5萬元現金。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的確有不少銀行在代售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銀行工作人員也會向辦理業務的市民推薦。但一般情況下,銀行工作人員不會強迫市民辦理這些產品。該人士提醒廣大市民,在去銀行辦理業務時一定要問清楚看清楚,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彭旻 西楚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