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昨日披露,政府指導價定得離譜;看得懂的是流通鏈條太長,看不懂的是藥品集中招投標機制
利潤率高達1300%、于湖南省被揭開蓋子的高價蘆筍片一事,一經媒體曝光,社會一片嘩然。罵娘的,跳腳的,甚至喊打喊殺的,矛頭再次指向了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因為,普通民眾所能接觸到的,也就是可以于其中直接購藥的醫療機構了。
那么,1300%的超級暴利去了哪里?真的是醫院或醫生能夠自說自話地定價與賺取的嗎?
政府指導價,高于銷售價
在湖南,作為一種治療癌癥的輔助藥物,每一個患者都會在醫生的指導下購買這種213元一瓶的蘆筍片,但是我們今天被告知的真相是,這種由四川省大華西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藥物利潤率高達1300%,這是一個與搶劫沒有區別的利潤率。
湖南省物價局副巡視員郭志球介紹,蘆筍片的直接生產成本是每瓶6.83元,完全成本每瓶13.39元,公司給經銷商的平均供貨價格是每瓶14元到19元不等。
生產成本為6.83元的蘆筍片,湖南省醫藥公司拿到的出廠價是15.5元;但是到了醫院,開給患者的是213元,是批發價的7倍,是出廠價的14倍。
中間的差價去了哪里?
據了解,蘆筍片在2004年就進入了湖南省的醫保目錄,2006年湖南省物價局公布的零售價就已經高達160元,2007年在政府集中采購藥品的招投標過程中,湖南省物價局向社會公布的銷售價是218元,比醫院開給患者的價格還高了5元———這真是一個讓人看不懂的政府指導價。對此,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湖南省物價局的解釋是,沒有及時了解到相關信息。
郭志球承認,在核定蘆筍片的價格問題上,湖南省物價局工作人員確實存在把關不嚴、信息收集不全、工作不夠細致的問題,導致制發的每盒136元投標報價指導價偏高。對此,他們將積極改正。
中間環節多,層層必獲利
盡管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盡管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解釋,但人們還是不明白,蘆筍片高達1300%的利潤率究竟是通過什么方式實現的?錢又被誰賺去了?
藥品從出廠到消費者的手里,其中究竟要經過多少個環節,昨天下午央視記者采訪了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
于明德:“正常來說,大多數藥品從工廠出來要賣給批發公司。批發公司也可能是一道,也可能是兩道,個別的也可能有三道,就是由北京的一個藥廠給了北京的一個批發公司,北京批發公司再把這個藥品調給上海的批發公司,上海的批發公司再調到上海下面縣里的公司,縣里的公司送到縣里面的醫院,這是比較多的環節了。”
央視特約評論員王錫鋅說,其實圈外的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問題,干嗎不能由制藥企業直接賣給醫院?
“通過剛才專家的解讀,其實我們看到這里只有一個‘偽市場’,一個被嚴重扭曲了的市場。今天的這種機制,整個流通環節這么復雜,這么多坎,而且每一層參與者肯定都要獲利的。”王錫鋅說。
那么,如果由“真市場”定價的話,一定是讓消費者最后能得益的價格,現在消費者沒得益,這個價格讓誰得益了?
王錫鋅分析認為,整個銷售環節有這么多層,而整個參與到這個過程中的人都要得益。舉個簡單的例子,剛才于明德說了,銷售環節是由省級公司不斷向下級公司層層流通的,每一級流通我們知道都一定要增加成本。最后在進入醫院的時候,醫院要不要采購這種藥,可能醫院的領導有發言權,醫藥的藥劑科或藥室委員會的人也有發言權,最后醫生的處方把藥批出去,他也有發言權。這些發言權決定了哪些藥能夠進到醫院,哪些藥能夠銷到患者的手中。簡單地說,這種過程就是可能會存在大量商業賄賂的過程。正因為這樣,其實最終的消費者不僅僅要承受很高的藥價,而且他們還要為一種商業賄賂埋單。
為何招投標,越招價越高
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15日,湖南省物價局制發了全省藥品集中采購投標報價指導價格,其中蘆筍片在湖南政府招投標的指導價是每盒136元,這同樣是一個讓人看不懂的招投標價,因為它超過了企業出廠價的8倍。對此,湖南物價局的解釋是,這個價格是參考了周邊省份2008年實際執行的中標價格。言下之意,不僅在湖南,全國很多地方蘆筍片的價格都差不多。
看看湖南物價局為我們提供的蘆筍片信息———廣東江門190.08元一盒,黑龍江160元一盒,河南133元一盒,最低的都是出廠價的8倍。今天我們也登錄到陜西省物價局的網站查詢,同樣規格的蘆筍片2004年在陜西省的最高零售價是218元,而黑龍江物價局2009年7月10日開始最高零售價為184元。
顯然不僅是湖南,一盒小小的蘆筍片,為什么通過政府招標價格不但沒有降,反而都以接近10倍的價格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一盒蘆筍片開始讓人們強烈質疑,政府集中采購藥品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招投標限制藥價虛高,為老百姓拿到一個合理的藥價,但是為什么在蘆筍片的定價問題上,人們沒有看到這種改革應有的效果呢?
王錫鋅認為,除了流通環節存在著市場扭曲比較嚴重的情形外,可能指導價本身就存在虛高的情形。
今年年初,湖北省政協委員劉寶林曾對媒體說起對基本藥物的采購招標結果的尷尬體會。0.75克的每支藥品,他們的進價1.68元,賣給基層醫療機構價格為1.78元,而在基本藥物目錄中,政府對這個品種藥物的招標價竟然達到了8.85元。劉寶林所在的企業,所經營的藥品中有七成以上都在基本藥物目錄里,但他們統計了這些藥物目錄的政府招標價與限進價之后,發現3000多個品規中九成基本藥物的政府招標價比市場價還高,只有一成的招標價低于市場價。
我們真的搞不清楚,政府集中招投標采購藥品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湖南省成立了調查組,他們的調查結果對于眼下讓人看不懂的政府招投標采購又會帶來什么影響呢?
離譜指導價,問題出在哪
政府招投標,目的是希望把藥價降下來,但是蘆筍片的出廠價那么便宜,結果政府招投標指導價反而變得這么貴,到底哪兒出現了問題,讓一個這么好的政策變形了?
王錫鋅就此分析,政府的集中采購,有幾個很重要的基本環節必須解決,第一個就是要定出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有準確的情報和數據來支持的指導價。不然制藥廠糊弄你,你又不懂行,不是一糊弄一個準嗎?而且如果你沒有基本的關于成本和合理利潤分配的數據,這樣出來的指導價其實根本沒法從管制或指導方面來把價格壓下來。如果指導價定得離譜,招投標后,大家都會看政府用的指導價。
為什么政府會制定出來一個離譜的價格呢?哪個地方出了問題?
王錫鋅認為,真正想把價格拉下來,集中采購制度最核心的機制是競爭和公開。如果讓投標的企業都能夠有一種有效的競爭機制,他們相互之間會來比價,因為雖然投標的人比較多,但是中標入圍的企業會比較少,而最后真正簽合同的企業會更少,靠什么?第一個靠質量,第二個靠價格。所以如果能把集中招標采購的競爭機制發揮出來,可能對藥價下降會有些作為。
另外,現在的招標機制里面,其實并沒有解決鏈條過長的問題。我們前面講到,整個醫藥的流通中間環節比較多,現在我來一個集中招標采購,集中招標采購是想解決什么?最好每個省直接設一個統一的平臺,大家來賣藥,醫院要買藥都到這個平臺上來,我不要那么多中間的流通環節了。
———據央視《新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