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營養豐富、口感好,是消費者食用較多的生活用油。而山東一家年產量千萬斤的油脂廠,竟然用棉籽油和大豆油加入花生油香精進行勾兌,并且“貼上什么牌子就是什么牌子,油都是一樣的油”。隨后精美的外包裝和名人廣告效應,創造出了價格不菲的“壓榨一級花生油”。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通過15天時間、行程2000多公里的明察暗訪,了解到這些偽冒花生油借助郵政物流、大型超市等銷售渠道,銷往山東、河北、山西、江蘇數省城鄉,年銷售額數千萬元。
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文/張偉龍 本刊記者 劉暢
胡光宇在山東經營糧油生意10余年,一直關注食用油市場的變化,他的總體感受是:食用油品牌層出不窮,市場競爭日益慘烈,油的質量也一年比一年令人擔憂。
胡光宇說,我國目前食用油市場的容量和前景令人眩目,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食用油年消費量不到600萬噸,現在銷量達幾千萬噸。特別是老百姓生活品質提高了都喜歡吃花生油。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花生原料的增長幅度是有限的,但市場對花生油的需求及花生油的銷量一直在增長,油原料和油成品增長之間的差距非常大。原料不足油產量怎么會一直在增長呢?
不用花生就能產出花生油。
胡光宇曾在淄博做生意,主要經營糧油,近日他向中國質量萬里行披露了棉籽油、大豆油、花生油香精勾兌,冒充花生油的內幕。
“任何一種食用油勾兌花生油香精就等于壓榨一級花生油。”
胡光宇說。他以前經營的所謂純正花生油大都是用精煉棉籽油和大豆色拉油勾兌的。
一般勾兌花生油大都是用大豆色拉油和精煉棉籽油,這樣勾兌出來的花生油很香,而一般人買花生油只看顏色、聞香味,特別是添加花生油香精之后,勾兌的花生油從外觀、香味上根本辨別不出真假。
胡光宇現在雖然有房有車,在別人看來生意做得很成功,但他卻自認為在做人方面很失敗。因為他所謂的成功是靠銷售“勾兌油”得來的。
胡光宇想著自己多年來經營的“坑人的生意”,愧疚感無法用言語表達。
胡光宇表情痛苦地說,他雖然不再銷售“勾兌油”了,但這種油在市場上依舊很多。按照胡光宇提供的線索,記者經過半個多月的調查,揭開了“勾兌油”的重重黑幕。
記者喬裝代理商與廠家接頭
“你盡管上網查吧,幾乎任何一家招商網上都有花生油的信息。”胡光宇說。
3月6日,記者在當地的一家招商網上,看到了著名笑星李金斗代言的花生油產品,有魯大、六福、沂蒙花、金秋莊園等系列。
公司網站上顯示的是,淄博勝福有限公司,地址欄顯示:淄博市張店經濟開發區,聯系人,李艷峰。
該公司網站顯示,這是一家以生產銷售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調和油、冷榨原生花生油為主的多種食品的綜合高新技術企業。公司還聲稱在沂蒙山區擁有固定的萬畝優質無公害花生原料基地和油脂生產壓榨基地。
按照勝福公司標注的聯系方式,記者以食用油代理商的身份聯系上了李艷峰。聽到代理勝福公司的產品,李頗感興趣。
雙方約定當日下午在淄博市人民東路一加油站處見面。
隨后,記者見到了開著一輛小型廂貨卡車的李艷峰。
經介紹,李艷峰主要負責山東市場的銷售,同時也分管外省的代理商。
“現在正上貨,主要是超市里,在市區就用這種小型的卡車。”李經理說。記者看到,車廂里還有幾箱花生油,箱子上印著“魯大”的商標,標示的是壓榨一級花生油。
記者表示,要在一個省份代理勝福的產品。李艷峰主動邀請記者到廠里參觀。
工廠建在開發區的隱蔽胡同里
3月13日,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隨李艷峰來到淄博勝福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福)。
勝福的工廠在淄博市張店經濟開發區一個比較隱蔽的胡同里,工廠的大門沒有任何標識,從外面看不出來是生產食用油的廠家。
一進工廠大門,記者看到院子里擺放著一堆沾滿了油漬的白色塑料桶,表面凹凸不平,顯然已反復使用過多次。有的塑料桶沒有蓋子,里面落滿了灰塵,散落在生產車間旁邊,在車間門外幾個沒有穿任何工作服的工人正在把小包裝油桶里的油倒進一個大的油桶里。
李艷峰指了指院子里的幾個大罐子告訴記者,這些罐子都是用來裝油的。記者看到,罐子的閥門上粘滿油脂和灰塵,大罐子旁邊的塑料桶已臟得看不出原貌。
他拿出了勝福公司主要推廣的幾個品牌,魯大、沂蒙花、六福、金秋莊園。“魯大和沂蒙花賣得最好。”李艷峰說,“貼上什么牌子就是什么牌子,油都是一樣的油”。
為了吸引記者代理勝福的花生油,李艷峰隨即表明了公司的優惠政策——為代理客戶無條件退貨,最大限度地減小代理客戶的風險,沒有庫存壓力。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表示,只能在網站看到,勝福公司于2002年成立注冊,固定資產1000萬元,還要看一下生產線,才能真正了解勝福的實力。
隨后,李艷峰帶領記者進入了工廠的包裝間,并聲稱生產車間屬于技術保密的范圍,不能隨便參觀,只能看包裝間和倉庫。“現在是花生油的淡季,工人基本都放假了。”李艷峰說。記者看到,在包裝車間里,有兩三個工人在貼標簽,沒有穿工作服,滿手的油污。
李艷峰介紹,一共有兩條灌裝線,其中一條每小時能灌裝160多桶油,另一條也能裝100桶左右,因此不管客戶有多少需求量,公司都能夠滿足。
緊挨著灌裝線靠墻的位置,是白色塑料桶裝的黃色油,李艷峰稱這些是“散油”。有的塑料桶底部有黑色的沉淀物,還有一些塑料桶中的油出現幾層的顏色。正在工作的工人稱,這些是加工花生油的原料油。
灌裝線的出口處,散落著一地的標簽,有些標簽紙已經被踩得變形,還可以看出魯大、沂蒙花、六福等字樣。
庫房和包裝間其實在一間大廠房里,中間只有一條通道,是工人來回拉貨用的。各種牌子的“花生油”堆積了有兩人多高。
正在搬著一箱油的一個工人說,堆積的這一點貨,到賣油旺季的時候,一天就沒有了。
超市里擺滿了勝福生產的“花生油”。
年銷5000多噸 一部分銷往大型超市
參觀了包裝間和倉庫之后,李艷峰把一桶5升裝的“魯大”拿到桌子上,“像這種的,代理價44元一桶”。
“油質量怎么樣?”記者邊問邊裝得比較老練的樣子,把油桶蓋子打開,用手指沾了一點油,放在鼻子前聞了聞,又放在嘴里細細的品嘗了一下,說:“這油做得還不錯,包裝也比較大氣”。
李艷峰一看記者是“內行”,趕緊道:“說句實話,這是用豆色拉油和棉籽油勾兌的,不過質量沒問題”。花紅柳綠的宣傳頁上打著“質量第一,信譽至上”的企業宗旨。
他說,如果記者代理勝福公司5升裝的壓榨一級花生油,每桶44元,而魯大、沂蒙花、六福、金秋莊園幾個品牌,如果賣到公司規定的數量,還有1%的返點。
李艷峰表示,2009年的效益不是很好,也就銷售了5000多噸。主要是在山東市場,而山西、河北、江蘇也都有勝福公司的產品。
“主要走的是團購和福利,”李艷峰說。他舉例,河北的市場做得比較好,一年有300多萬元的銷售額,山西也有,做得也差不多,比較成熟的還屬山東市場,僅在鄒城——還沒有淄博一個張店區地方大,一個中秋節就能賣到100多萬元的銷售額。
記者臨走時又向李艷峰要了數張印著李金斗照片的宣傳頁。據李艷峰告訴記者,李金斗是勝福公司形象代言人,每年的代言費7萬元。
做純花生油是“賠本”買賣
看到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提著的“壓榨一級花生油”,常年榨油的農戶劉老漢笑了。他拍著胸脯說:“你買的肯定是假油,10斤(5升左右)裝的花生油要在80塊錢以上,你才能吃上真正的花生油。”
胡光宇告訴記者,1斤花生只能榨出4兩油。花生的價錢每斤3.8元左右,2斤花生還不能榨出1斤油,榨出來1斤油的成本價也就是7.6元,減去油餅渣每斤1元的價錢,每斤油的成本也就是7.5元左右,5升裝的壓榨一級花生油每桶賣到75元錢還保不住本錢。
“他們要是賣71元錢,每桶賠4塊錢,這是賠本的買賣。”胡光宇說。
胡光宇進一步指出,這是單算花生的榨油關系,其他的都沒有算進去。生產需要設備,運輸需要車輛,車輛要燒油,加上人工、工商、稅務。所有的費用都算進去,每桶油都要賠10塊錢以上。
3月25日,中國糧油信息網顯示,全國的花生價格最低是每斤3.4元,最高每斤4.1元。山東省富產花生的泰安、臨沂、濰坊等地區的花生價格徘徊在3.8元左右。
淄博地區的花生油報價,一級濃香花生油廠家報價在14600元/噸,一級壓榨花生油批發報價在17000元/噸。按照批發價來計算,淄博市的花生油每斤是8.5元,也就是說,勝福公司每出手一桶壓榨一級花生油,就要賠14元錢。
“做生意的都不是傻子,肯定要在油里做文章,只能勾兌。”胡光宇坦言。
他介紹,精煉棉籽油、大豆色拉油加香精是當前比較先進的勾兌工藝,無論從味道、色澤、透明度上,勾兌出來的“花生油”都是上乘的。
精煉棉籽油的市場價格每噸是7800元左右,大豆色拉油的市場價格每噸是7500元左右。二者按照7:3的比例進行勾兌,每噸油加上一斤左右的花生油香精,就成為“壓榨一級花生油”。
每斤香精的價格是100到200元,這樣算下來,每斤“壓榨一級花生油”的花生油的價格大概是40元左右。
勾兌花生油的香精,主要來自廣東地區。在深圳從事香料買賣的張老板稱,最近幾年他的生意一直很好,開春后的幾個月,香精是供不應求。
胡光宇透露,在所有的勾兌油當中,棉籽油和大豆色拉油算是質量較好的,有時候還有廠家使用“地溝油”勾兌,成本價1斤最多兩塊多錢,照此推算,市場上一些“壓榨一級花生油”更便宜。
在暗訪中,記者發現,勾兌油已經成為行業里的一個潛規則。這是因為做真正的花生油生意,利潤很低。胡光宇說,在他剛開始做花生油生意的時候,也做真的。可是別人做假的,跟他賣同樣的價錢,甚至比他的價錢賣的還高,愣是比他的銷路好。
“主打郵政物流,要給領導提成”
“市場上銷售的只占小部分,主打方向是走郵政物流,還有一部分是走福利的。”胡光宇道出“勾兌油”的銷售渠道。
他的說法在勝福公司負責銷售的經理李艷峰這里也得到了驗證。
3月15日,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再次約李艷峰“洽談”代理其公司花生油的事宜,李表示勝福公司愿意簽訂代理合同。
雙方提及郵政物流如何進行操作時,李艷峰興奮不已。他聲稱,主要是要和領導搞好關系。“都會給領導提成,有的是放在明面上說,有的是在事后”。
胡光宇稱,在郵政物流,每年上級都會往下一級指派一定的任務,所以只要疏通好關系,就沒有賣不出去的花生油。
李艷峰透露,郵政物流之所以沒有銷售知名品牌花生油的原因是,知名品牌的花生油價格太高了,中間沒有什么利潤可圖。在山東省,郵政物流做得最好的地區是濰坊,每年都有“千把噸”。
“千把噸”從李艷峰的嘴里說出來很隨意。他預言,山東省的郵政物流都會有,2010年的花生油銷售高峰期來得會比較早,已經做好打市場的準備。
3月23日,記者以某服裝廠采購職工福利為名來到山東濰坊中郵昌邑物流中心。
記者看到,在物流配送中心,“魯大”牌花生油有5升裝和1.8升裝兩種,5升裝的零售價格是71元,1.8升裝的零售價格是30元一桶,兩桶為一箱。包裝瓶上標有“壓榨一級花生油”字樣,還印著“魯大花生油,香得有理由”的廣告語。
工作人員對記者保證:“油的質量你們放心就可以了,我們跟淄博的魯大廠家已經合作五六年了,就連我們自己中郵的職工過年過節也是發這種油。”
記者以讓單位領導看樣品為由,購買了5升裝魯大花生油一桶,71元。隨后,中郵物流中心一位姓林的工作人員開具了收款收據。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郵政物流配送中心經營的糧油類商品,主要輸送到鄉鎮以及比較偏僻的農村地區。幾乎所有的郵政網點,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是一塊綠底黃字、寫有“中國郵政,質量放心”的大牌子。
資料顯示,截止2009年,山東省2068個鄉鎮建有郵政物流配送中心;并通過加盟、聯合等方式,在行政村設立8萬多個郵政“三農”服務站,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5%以上,基本實現“一村一站”。
“這么多的郵政網點,配送的產品不僅涉及化肥、農藥、種子、飼料等農資產品,還有酒水、洗化、食用油等日用消費品的分銷,”該知情人感慨,“日用消費品的配送額在去年有90多個億。”
據該知情人介紹,近幾年,山東省工商局和郵政曾經聯合下達指示,各級工商登記機關為山東中郵發展設立“綠色窗口”,提供預約、集中辦證等服務。
在2009年9月份的山東紅盾網上,有一篇名為《發揮工商職能 促進郵政企業進農村發展》的文件。
該文件顯示,山東省工商局將與郵政局聯合出臺綜合配套政策,明確郵政“三農服務站”市場主體登記的前置審批、經營范圍、監管等相關問題,支持郵政“三農”服務網點規范發展。
“郵政物流無假貨,產品質量信得過”一直是郵政物流努力打造的品牌。然而,在郵政涉足農資和糧油產品的初期,工商部門也對其進行了嚴密的監管。
其中的措施中就有,對不符合連鎖經營條件的堅決不予登記;對發現有違章違法行為的連鎖店,除依法查處外,責令其退出連鎖經營。
“后來省工商局與郵政聯合下文,工商對郵政的監管力度越來越小,直到最后放開市場監管,郵政物流的就是監管的真空地帶了。”該知情人自曝。
在老百姓的心目當中,郵政是國有大型企業,又是幾十年的老牌子,銷路暢通是自然而然的。
郵政物流是監管的真空地帶
郵政物流配送糧油產品,工商部門是如何進行監管的?
3月20日,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采訪了工商部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
“為什么郵政的銷路好?因為它的誠信度高,涉及的區域網絡又廣泛,幾乎遍布每一個鄉鎮和農村,郵政物流涉及的商品一般是上級指派給下一級的指標和任務,在工商的監管上屬于真空地帶。”該知情者說。
從2000年開始,中國郵政正式啟動物流配送工程。
2003年,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和山東省郵政局投資設立山東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食品、日用品等的銷售。
同年,山東省郵政積極參與農資配送服務,依托遍布農村的郵政物流網絡,將所有郵政支局自辦網點改造成農資配送中心。同時,在村級全部通過改造代辦網點、吸收連鎖加盟等形式,建立郵政“三農”服務站。
2006年,為支持郵政服務“三農”工作,山東省工商局與郵政局、農業廳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郵政服務“三農”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工商部門支持郵政部門開辦農資、生活日用品等配送服務,依法擴大經營許可范圍。
2007年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王祥林提出議案,建議“開發利用郵政網點資源和信息功能,在郵政農資配送業務基礎上疊加農產品收購、配送、分銷服務”。在龐大的物流體系中,糧油產品已經成為一支主力軍,糧油酒等代購、代銷、代理運輸、批發、零售也日益成為中郵的主要業務。
識別偽冒油技術落后
油脂專家說“油兌油,鬼見愁”
3月22日,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前往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尋找鑒別勾兌油的科學依據。劉玉蘭是油脂工程系的教授,從事油脂研究工作多年。
“油兌油,鬼見愁。”劉教授語出驚人。劉玉蘭進一步解釋說:“勾兌的油很難分辨出是什么油,目前的技術也只能識別出是否屬于純正的花生油,即便是用其他的油勾兌,也分辨不出來勾兌的是什么油。”
劉教授說,如果是勾兌油標注“壓榨一級花生油”,肯定是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勾兌的油必須得標明是調和油”。
劉教授說,目前我國還沒有關于食用調和油的統一標準。所以每個企業調和油的標準也不一樣,大部分都是都根據自己的企業標準進行配比生產,這也導致了一些生產企業打“擦邊球”,此外調和油市場還存在以次充好、隨意勾兌、冠名標志混亂等問題。
舉例說明,一種調和油里添加了99%的花生油叫花生調和油,加了1%的花生油也可以叫花生調和油。
“所以,這種隨意制定調和油比例的現狀必須要改變,在油品外包裝上也應該標識明確的比例,不然消費者都是不明不白消費”。
如今,市民每天烹調要用的食用油包括很多品種的調和油。除了傳統的谷物調和油外,還有諸如花生、葵花籽、玉米、橄欖、山茶、堅果等多種。
在北京的一家超市內,記者仔細觀察了部分調和油的外包裝標簽,發現上面詳細標注了含有的成分,卻沒有注明具體的配比含量。這些調和油的成分少則由兩種油料組成,多的達到近10種。
國內某知名品牌的一款食用調和油,由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亞麻籽油、紅花籽油等組成,但基礎油是哪種就不得而知了。另一種品牌的橄欖葵花油,其中橄欖油成分多還是葵花油成分多,也無從辨別。
一款5升裝純花生油的價格在130元,但另一款5升裝花生調和油的價格卻只有70元左右。這樣較低的花生油比例就給調和油企業制造了巨大的利潤空間。
令人關注的是有的不法企業雖在產品標簽上稱含有花生油和芝麻油,其實卻是用花生油和芝麻油香精來替代。
消費者畢竟不是行業專家,多數人表示從未真正關注過純植物油和調和油的差別,兩者價格相差那么大,只能按哪種價格實惠點就買哪種。
大部分的調和油以單品種油品命名的調和油居多,如花生調和油,其中的成分也有六七種之多。
超市的食用油貨架旁邊,一位家庭主婦先后對照了一桶純花生油和一桶花生調和油,之后便隨手拎起一桶花生調和油放進了購物車。她認為,看外包裝標注的花生調和油,應該是花生油的比例和分量占大部分吧。
而有些商家則把單品的名稱用上大大的字號,把“調和油”三個字打印得很小,不仔細看都看不清。
《食用植物調和油》標準從2005年開始制定,2009年2月開始征集意見。在草案中首次提出,當以某種或某類原料成品油對產品進行冠名時,應注明該種或該類原料成品油的實際含量,且文字和數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
當以某種功能性因子(成分)對產品進行冠名時,應注明該功能性因子(物質)的學名和實際含量,且文字和數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另外還應標注所添加的香精、香料。屆時,消費者選擇調和油將可通過標簽來了解其具體成分含量,進而更加明明白白地消費食用油。
(文中胡光宇為化名——編者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