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賬戶的安全性是否有保障?
前面我們得到了這樣一個信息,國內銀行安全系統的硬件設備十分先進,但是在規章制度上還有很多需要強化的地方,如果我們真正地讓這些安全措施落到實處,那些黑客其實也很難得手,和網上銀行比起來,網上證券交易可能使用更加普遍廣泛,往來金額也更大,證券賬戶的安全性有沒有保障?記者也采訪了證券公司的技術人員。
在信達證券公司,總工程師王浩彬在電腦上向記者演示了網上交易客戶端的安全防護步驟,他告訴記者,在從網站下載網上交易客戶端的時候,會隨機產生一串MD5碼。
工程師王浩彬:“因為這個,你要是這個MD5不對的話,就被傳輸過程中被篡改或者是有病毒侵犯的,它這個就安裝不上的,這是保障這個,就從我公司網站下載一個東西是安全的。”
網上交易系統運行和維護的負責人郭嵩告訴記者,在客戶端完成安裝后,登陸的時候還有驗證碼進一步防護。
郭嵩:“這個就防止用戶頻繁的這種,用一些什么第三方軟件啊,去嘗試這種非法登陸這種,異常這種交易登陸。”
王浩彬告訴記者,在交易過程中,數據的傳輸也基本能夠保證安全,因為采用的是證監會安全機構驗證過的加密機制。
王浩彬:“下單的過程中,這個傳輸的數據,傳輸的數據通過這個加密協議,SSL安全加密這種協議,加密的協議來進行,保證這個傳輸中這個數據不能被篡改。”
網上交易系統負責人郭嵩告訴記者,在高級別的用戶中,還會進一步采用認證口令和CA安全證書等高強度的加密方式。
郭嵩:“不可篡改,不可抵賴,證書主要這個功能,再加上有個安全的有個通道加密措施。”
看來通過這些層層防護應該是沒有安全問題的,但是,依然可能發生網上交易賬號被盜的情況。
記者:“這個(證券)行業里面,有沒有發生過什么賬號被盜,然后在那非法經營?”
郭嵩:“有啊,肯定有,而且我們經常接到這些通知通告。”
兩位工程師告訴記者,只要被木馬、病毒盜取了賬號和密碼,就可以登陸客戶端,進行正常交易而難以被發覺。
“客戶密碼要丟失的話,這沒有,這沒辦法控制的。”
“客戶他,比方說他報警,他打電話,給我們打電話,告訴我們這個,被竊取了,賬號被竊取了,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對他賬戶進行鎖定,這樣的話,其他客戶就不能進行登陸了,只能通過這個辦法。”
看來一旦賬號和密碼被盜,作為賬號的主人就會立刻失去對資金的控制權,那么證券公司在設計客戶端時,有沒有考慮到用戶的電腦中了木馬病毒之后,怎么防范賬號被盜呢?
“還沒有這么做。”
記者:“都沒有這么做?”
“對,基本上查那個,我這個客戶端是否安全,而不是說查我這個操作系統是不是安全的,或者說我這些操作系統這些軟件是不是有病毒,沒有查這個。”
兩位工程師告訴記者,網上證券交易賬號安全性本身很高,但是行業內部管理漏洞仍然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就是證券公司唄,內部協同作案,70%到80% 基本都是這種情況。”
無論是網絡銀行,還是網上證券交易,都難以保證百分之百的安全,從炮制黑客病毒,偽造身份證、信用卡,到竊取銀行和證券賬號,針對個人信息的高科技犯罪越來越猖獗,防范的技術難度也越來越大。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安全形勢也變得愈加嚴峻,各種病毒、木馬等惡意程序以爆發式的形態增長,泛濫于整個互聯網安全領域,據殺毒軟件公司最新的研究報告稱,2008年網絡犯罪分子竊取數據和安全突破使全球企業付出了1萬億美元的代價,而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每年發生網絡侵入事件高達二三十萬起。
我國自1986年發現首例利用計算機網絡犯罪以來,案件數量迅猛增加,1986年我國網絡犯罪發案僅9起,到2000年即劇增到2700余起,去年全年突破4500起,詐騙、敲詐、竊取等形式的網絡犯罪涉案金額從數萬元發展到數百萬元,其造成的巨額經濟損失難以估量,其中計算機網絡犯罪在金融行業尤為突出,金融行業計算機網絡犯罪案件發案比例占整個計算機犯罪比例高達61%。
網絡安全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七),對于懲治網絡“黑客”的違法犯罪行為,刑法加重了相關量刑條款,加大了對盜取帳號倒賣虛擬財產行為的打擊力度。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我們越來越頻繁地通過互聯網、銀行卡來消費,可能很多觀眾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如果有一天賬戶里的錢真的不翼而飛,這樣的損失到底該由誰來承擔?我們來聽聽法律專家的意見。
邱寶昌:“首先責任由犯罪嫌疑人承擔,如果是民事責任肯定應該由他來承擔,但是如果他找不到或者還沒有破案的情況下那誰來承擔,那就看你誰負有責任,如果說我有一個軟件可以殺很多很多的病毒,或者是他如果宣稱了能殺所有的病毒,那么你用了這種軟件,殺毒軟件,而像有些(病毒)是免殺的,而沒有殺死,那么你這種提供了虛假宣傳,承諾能殺死所有病毒的軟件,那這個公司的銷售者你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另外還要分一個什么問題呢,就是從技術手段上應該劃分是個人信息泄露導致在銀行的存款被侵犯還是網絡銀行本身的缺陷所造成的,例如,如果是黑客侵入了銀行的網絡系統,然后去調閱了你的資料,那這個肯定銀行有責任,如果不是我們網絡本身的問題,而是黑客直接侵入了用戶的電腦,或者是用戶不小心把自己的信息泄露了,別的人上去交易的話,那么這個可能就是自己也有過失。”
半小時觀察:保護我們的帳戶安全
為什么我們的個人信息會變成幾分錢的商品?為什么我們在使用網上交易的時候,各色各樣的騙局和陷阱一個接著一個?為什么我們手里的銀行卡會無端變成別人的提款機?這些問題不能一一解決,我們的信息就得不到真正有效的安全保障。
導致個人信息泄露的原因有很多,監管不嚴、技術滯后,但實質還是利益驅動。當付出極低的成本,跨過不高的技術門檻,就能獲得極高回報的時候,敢于為之一搏的并不是個別人。如何才能打造一張個人信息的安全網?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即使很多發達國家也同樣被各種新的高科技犯罪所困擾。但是,對于我們來說,可能比技術手段更欠缺的是監管制度上的空白。只有讓現實世界中的監管和法律跟上虛擬世界的腳步,這些高科技犯罪才能變成一道沒人敢輕易觸碰的紅線。
尤其當中國經濟前所未有地需要消費來拉動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為互聯網、銀行卡消費提供一個良好的使用環境。有效地保護個人信息,現在不僅僅事關消費者的個人權益,甚至已經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