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生活 > 首屆網絡315消費維權活動 > 正文
3·15期間,市質檢所珠寶中心對市民開展了免費珠寶檢測活動。12日上午8點到9點僅1個小時就報名53人,超出限定50人名額。14日檢測首日上午,珠寶中心內已經排滿了前來檢測珠寶的市民。“不少人抱著希望來,但垂頭喪氣離開。”此次免費檢測的項目包括金銀、各種寶石,其中翡翠飾品和國外購買的珠寶最容易出現問題。
翡翠項鏈“跌價”幾萬倍
僅14日一上午時間,質檢所免費檢測了17位市民帶來的50多件飾品,其中有20件左右都是翡翠飾品,而檢測出“非貨真價實”的有十幾件,“一大半都是假的。”檢測中心工作人員說,這些翡翠購買時大都告訴消費者是純天然的A貨,但實際檢測的,很多都是經過人工加工合成的B貨。
一位姓林的小伙子帶來老母親的一條翡翠項鏈,說是十幾年前母親在大連一家老字號商場買的,還有購買時的收據。這條翡翠項鏈看上去深邃碧綠,并且透明度很高,如果是購買時所說的純天然翡翠,價值應該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幾分鐘后,檢測結果出來了,小林媽媽的這條項鏈真實成分是玉髓,也就是瑪瑙,價值也就在百八十元!
在檢測過程中,記者發現一個共性問題,就是這些被檢測出有假的“翡翠”大都沒有“身份證”。也就是說,消費者當初在購買時都沒索要翡翠的檢驗證書,而從檢驗證書上,就可以比較容易辨別翡翠的身價了。一般來說,如果證書上標有“處理”字樣,表示該翡翠是人工合成的,比如處理手鐲、處理項鏈等,這樣的人工合成品價格就不會很高,一般為B貨,而純天然的翡翠,其鑒定證書上只寫有“翡翠”字樣,比如翡翠項鏈等。并且,鑒定證書也可以留做日后檢測的一個參照和證據,也在消費者維權時起關鍵作用。
一寸見方“寶石”竟是玻璃
此次檢測發現,消費者現在購買珠寶、金銀飾品范圍轉移到了國外,比如一些國家盛產鉆石、玉石等,很多人出國大肆購買,但檢測的結果往往并不樂觀。劉女士的先生出差到意大利,給她帶回一條價值不菲的鉆石手鏈,但經過檢測,只是普通的玻璃飾品。
14日中午11點多,一對夫婦趕來檢測,他們拿出3塊寶石,是丈夫去年年底到斯里蘭卡出差時買的,由于當地盛產寶石和茶葉,丈夫花了不少錢買這兩種禮品回來送人。由于每人限檢3件寶石,兩人拿出一寸見方的藍色“寶石”,和兩粒小手指甲大小的紅黃寶石,但經過鑒定,藍色寶石是玻璃的,而紅黃寶石也只是比玻璃稍貴點的合成寶石。
夫婦倆傻了眼,隨即丈夫又從兜里掏出四五塊“寶石”,其中最大的有鴿子蛋那么大,紫色的,但經過檢測,不是玻璃制品就是合成寶石,沒有一件是真的,而這些玻璃,花了他幾萬塊錢。當鑒定結果出來后,丈夫又不信邪拿出當地給開的發票,但上面的洋文洋洋灑灑寫的啥,他卻都不知道。
近年來隨著出國人員增多,消費者又開始崇尚出國購買珠寶首飾,檢測發現這樣購買的假貨不在少數,并且很多有鑒定證書,但由于消費者大都看不懂,所以經常證書上明明寫著人工合成,他們也當成天然的買。
[提醒]
買珠寶要
索檢驗證書
鑒于檢測出現的問題,質檢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珠寶,特別是真假難辨的翡翠飾品,一定要向對方索要證書,認真比對證書照片上的產品和自己所要購買的是否一致;到國外購買珠寶更應謹慎;盡量到國內大型商場購買珠寶,雖然價格相對高,但質量上比較能保證。A07a記者李社生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