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醫療海外上市集體停步
起自大洋彼岸的金融風暴,讓中國的民營醫療界感受到了陣陣寒意。
很多計劃在2008年實現海外上市的中國民營醫療企業,至今沒有一家敲響開市的鑼聲。
時代周報記者最新調查發現,不僅有意上市的民營醫療企業都暫停上市計劃,而整個民營醫療界的經營狀況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倒閉潮來襲
記者了解到,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的門診和醫院有不少已經黯然關門,幸存下來的機構營業額也大幅度下降。據記者了解,目前很多民營門診部和醫院的月營業額下降了20%以上。
而東莞則是民營醫院受創的重災區。由于整個經濟不景氣,尤其是外貿企業和代加工類企業要么裁員或是降薪,要么關門大吉,大批外來務工人員被迫提前返鄉,許多曾經繁華的鎮街迅速萎縮。
需求量的直線下降,使得以外來工群體為客戶目標的民營醫院和診所生意銳減,營業額狂跌,很大一部分診所不得不關門。據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東莞莞城區一家門診部的營業額兩個月已經下降了十幾萬。
此外,民營醫院和診所開展的醫療項目大多是不必急在一時的慢性病和可看可不看的疾病,在經濟危機沖擊下,這類消費需求或者下降,或者推遲,使得大批民營醫院一時間門可羅雀。
推遲上市后遺癥
日前,連鎖體檢機構愛康國賓宣布已經完成境外上市的基本手續,鑒于美國的經濟形勢不明朗,上市時間推遲到2010年。
同時,愛康國賓的戰略投資者之一—美林證券已經被收購,對愛康國賓上市進程無疑將產生不利影響。
愛康國賓CEO張黎剛表示,去納斯達克上市,并爭取成為第一個海外上市的醫療健康類公司的計劃依然沒有任何改變。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首家獲得海外風險投資的民營醫療機構——佳美口腔同樣推遲了上市計劃。佳美口腔原本計劃2008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由于過度擴張,以及在擴張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亦攤薄了佳美的利潤,這從另一個層面也影響到了上市計劃的推進。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佳美在南方一些城市經營比較好的店,月收入也只有幾萬元,“我敢肯定,佳美現在應該不盈利”。按原計劃,佳美口腔的第二輪私募應該在2008年底完成,募資額為4000萬美元,目前這個計劃也被推遲。
此外,博生集團、慈銘體檢、五洲女子醫院等原計劃近期上市的醫療集團都采取了觀望的態度。
“大環境不好,我們不會選擇這個時候上市”,廣東一家民營醫療集團的總經理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使得證券市場大幅下挫,即使上市了,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該集團一度想成為中國醫院集團海外上市第一人,但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機面前,該集團已經悄悄放棄了上市,轉而選擇穩健的發展道路。
一位長期跟蹤研究民營醫院的學者認為,目前國內大多數民營醫院的起點低,規模小,實現海外上市,不僅能解決融資問題,在中國醫改的大背景下搶得先機,更可以獲得“好名聲”,從而擺脫長期以來民營醫院的負面影響,樹立與國際接軌的高端形象。然而,全球股市暴跌,經濟形勢低迷,打碎了它們通過上市募集資金尋求長期發展的夢想。
而這些醫療集團大多是在風險投資資本支持下做IPO,有些還簽訂了對賭協議,無法及時上市,也為這些企業未來的發展增添了幾分變故。
前司長于宗河:
醫療市場
不能過度開放
就民營醫院的轉型與發展之困問題,時代周報記者專訪了原衛生部醫政司司長、現任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會長的于宗河:
準入門檻亟須提高
時代周報:民營醫院發展到現在,已經是醫療領域一支重要力量,可是社會上對民營醫院一直有不太好的看法。
于宗河:醫療領域對社會資本開放,方向是對的,但開放尺度需慎重把握,部分政府部門將醫療領域的開放等同于解放思想、招商引資,好像它讓很多人來辦醫院,把醫院都賣了,就是改革了,這樣的理解和做法都是欠妥的。最終導致市場缺乏門檻限制,結果良莠不齊,業態混亂。
特別是某些集團純粹是要借醫療來搞資本運作,用杠桿去撬動資本。比如手頭有兩三個億,搞個醫院,評估后就是五六個億,然后去銀行抵押,撬動20億的投資,然后再去滾(建新醫院),一個醫院(集團),它滾到五千張床 ,這時醫院就可以評估到20多億,他就可以從銀行再撬100億出來,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風險太大。
時代周報:你認為在社會資本的準入問題上,應該怎么把關呢?
于宗河:在硬規則缺失的現實情況下,可以設置些軟規則。比如投資者為什么要辦醫院,投資理念是什么,還要看看他的資信證明,信譽程度。個人最好能有醫學背景,這對辦好醫院有好處。
如果沒有醫學背景,那就得放手讓有醫學背景的人來做。現在有很多醫院的董事長凌駕于院長之上,很多福建人辦的醫院就是這樣。院長沒有辦法施展專業抱負,唯一的目標就是效益。有些醫院的院長換得勤,幾個月就一換,沒給醫院創造收入,就不行。此外,應該加強規劃,不管是公家辦還是私人辦,關鍵是這個地方需不需要這個醫院,比如這一片居民區,是需要建三級,還是二級,還是小醫院,都需要有規劃。
市場不能過度開放
時代周報:有很多學者提出,應該放開市場大力發展民營醫院,通過和公立醫院的充分競爭來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于宗河:最近就有一個教授提出,要開醫療城,這樣什么人都能進來看病。他以為競爭就能花錢少,那純粹是胡說八道,等到多了的時候,就是弱肉強食,一條街上都是診所,到處搶病人,那你看看會是怎么個競爭法,那背后的事就不好說了。總體來講,醫療市場不能過度開放。
時代周報:現在很多民營醫院也在抱怨,在人才引進、醫保、醫院評級方面都受到限制,不能和公立醫院公平競爭,還有就是稅收過高。
于宗河:我這幾年一直呼吁減稅,我想是不是可以這樣:現在的稅收是營業稅5.5%,企業所得稅是33%,再加上其他的稅,平均占醫院收入的11%左右,我們拿出兩個百分點來,全國的民營醫院統一建一個民營醫院社會救助基金,交到社會上去統一管理使用,也算給社會辦了一件好事,剩下的就給它免了。
時代周報:如何更好地監督引導民營醫院的發展?
于宗河:不容易。我們這幾年一直在想辦法,制定了全國誠信民營醫院十條守則,引導民營醫院好好按照這十條,講誠信,講自律,講規范管理,講科學管理。不管誰來辦醫院,是外國人辦,中國人辦,農民辦還是商人辦,這十條都是少不了,因為它針對的是人的生命和健康。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