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行等國有商行高額手續費致通存通兌基本停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 07:17 解放日報
為緩解銀行客戶排隊現象而啟動的跨行通存通兌,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記者日前從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了解到,該業務自去年11月開通至今,整整半年多的時間里,幾乎沒有消費者前來辦理過。工行僅僅是其中的一家,滬上其他銀行的通存通兌業務,目前也都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跨行通存通兌,為何“通”不起來? 高手續費成障礙 跨行通存通兌業務的開通,旨在讓消費者就近享受銀行的金融服務,少受些排隊苦等的累。 “這只是一件看上去很美的事。”在記者的采訪中,不少消費者如是抱怨。跨行通存通兌業務開通的出發點,為了便民惠民,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高額的手續費卻將絕大多數消費者拒之門外。去年,在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全國開通小額支付系統通存通兌后,各大銀行相應的收費標準也浮出水面。工行、農行、建行等幾家國有商業銀行,不約而同將通存通兌手續費定為交易金額的1%,每筆最低10元,最高200元。也就是說,消費者若要跨行存款100元,就要支付給銀行10元的手續費。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雖然,在銀行網點時常排長隊令人畏懼的現實情形下,總有一些消費者囿于時空限制,愿意支付一定的成本換取便利,但是,通存通兌高額的手續費,仍然超出了消費者的承受范圍。更何況,跨行通存通兌業務開通后,銀行一邊喊著收費,另一邊,開通該項業務的網點寥寥無幾,消費者即便愿意支付高額手續費,也難以享受通存通兌業務帶來的便利。通存通兌“通”不起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機構利益難協調 除了高額手續費,跨行通存通兌“通”不起來,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就是機構之間的利益之爭。 事實上,相比國有商業銀行對通存通兌的高收費,光大、招行、興業、浦發等股份制商業銀行在開通跨行通存通兌業務時,收費標準相對較低,如浦發銀行該業務收費標準為0.2%或0.1%。盡管如此,但由于這些銀行網點較少,消費者辦理業務仍不方便。那么,經營網點較多的國有大銀行,收費標準為何居高不下?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網點分布和數量不均,國有大銀行經營網點多,中小銀行網點較少,一旦實現通存通兌,大銀行的網點資源、系統占用率無疑更高,其經營成本也就上升得更多。相反,在同等收費標準下,小銀行自然會因此成為受益者。在利益不均的情況下,大銀行也就不愿意為跨行通存通兌提供更多的網點資源,而向消費者收取高額手續費,也就成了彌補其利益受損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 在跨行通存通兌造成大小銀行利益失衡的情況下,消費者成了最終的犧牲品。有專家曾提出建議,在跨行通存通兌業務上,四大商業銀行不應向消費者收取高額費用,而應通過商業談判,向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收取網點資源使用費。而在網點上不占競爭優勢的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了提高服務水平,吸引更多客戶,也未必會向消費者來轉嫁這筆成本。 服務理念待升級 現實情況中,推行跨行通存通兌業務,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這背后,銀行高收費嚇跑消費者,一些大銀行擔心網絡資源被別的銀行利用,而不愿意聯網等等,都只是表面原因。在目前國內銀行市場缺乏充分競爭,一些大銀行提供服務時仍然“朝南坐”,自然難以滿足消費者對優質服務的需求。 近幾年來,打著“國際慣例”的名義,國內商業銀行收費服務越來越多,但最基本的排隊難題,仍沒有解決。其實,從國際慣例來看跨行通存通兌業務,美國、日本一些銀行同樣開辦該項業務,但均不向客戶收取手續費,或收取相對低廉的費用。在國外同行看來,商業銀行間的合作,可以使資源社會化程度大大提高,從而建立起更好的市場秩序和市場環境,使廣大用戶得到更多實惠,實現多贏格局。相反,國內一些商業銀行卻一心只想著自己會不會被他人占便宜,而忽略了作為金融服務機構應有的為市場提供優質服務的責任和義務。這些銀行僅站在個體化競爭的角度來看待跨行通存通兌,也就喪失了更高層次上的合作共贏。跨行通存通兌業務至今“通”不起來,也折射出國內商業銀行服務理念的相對落后。 銀行業市場的開放,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當下外資銀行競爭咄咄逼人的情況下,我們的商業銀行應更加注重服務的改善,只有這樣,才會有長遠的發展。 本報記者 蔣婭婭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