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八節美麗陷阱張口坑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17:24 蘭州日報
記者 陳瑋 一年一度的“三八節”是商家針對女性消費者的促銷高峰期,蘭州街頭的美容店當然不會放過這一良機。3月8日、9日,記者調查發現,不少美容店大打“三八牌”,紛紛推出免費美容、打折、送禮等活動。但記者從省消協等部門了解到,由于行業準入門檻低,監管措施少,從業人員資質參差不齊等原因,針對美容服務業的消費投訴依然是熱點問題,并呈現上升趨勢。在美容業紅紅火火的背后,“美麗陷阱”不容忽視。 免費體驗成“溫柔一刀” 市民在逛商場時,經常能遇到一些熱情的服務員散發美容院的免費美容卡,或是勸說消費者進行免費體驗。 去年,讀大二的小張就曾體驗過一次。在永昌路某商廈閑逛時,被美容院的工作人員以免費美容為由,拉去進行免費體驗皮膚護理。沒想到護理結束后,美容院以產品已經被打開為由強行收取產品費378元。氣憤不已的她在城關區消協的幫助下,從美容院拿回了338元。 “有時服務員為了拉顧客,甚至會纏在你身邊說個不停。許多消費者覺到做美容并不是一種享受,難免對普遍存在的免費體驗心存疑慮,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溫柔陷阱,但又禁不住美容師的花言巧語、在狂轟亂炸下失去理性消費的意念。”城關區消協秘書長王秀珍告訴記者。她表示,免費美容大多實質是以套購產品為主,普通產品價格多在100元至400元之間,極少數在百元以下,而全身保健產品費用則在1500元以上。消費者經常是稀里糊涂地就被“宰”,美容院也不會及時出具詳細帳單和合法票據。 美容產品貓膩多 2005年11月,70多歲的白大媽在廣場某美容院進行美容服務消費,經美容師勸說,從單一護理變為綜合美容,先后13次增加護理費,美容費花了近萬元。后來又購買了一套3655元的美容產品,回家后她覺得自己根本用不上。 美容院不僅為消費者提供服務,還會銷售一些美容產品。美容院使用、銷售的產品真的就如宣傳所說嗎?“現在的美容院賺的都是銷售美容產品高額利潤。”3月9日,甘肅美博城一做化妝品批發生意的老板向記者透露說。“用很低甚至免費的護理價格吸引顧客到美容院來,再借機向顧客出售產品。市場批發10塊錢的東西,美容院有的敢賣100元,他們賺的就是這個錢。” 在這位老板的指引下,記者來到附近一化妝品批發店進行調查,記者發現這里有不少外包裝印有韓國、日本等外國字樣的化妝產品,而產地卻是廣東、臺灣等地。當服務員聽說記者是開美容店的,想批貨時,便開始熱情推薦,“這種面膜質量很好,批發價每貼1塊錢。生意好的話,你賣8塊錢都可以的。”該服務員還告訴記者,很多美容美發店都從她這里進貨,往往用的美容產品包裝是其推銷的進口產品,但里面東西是從市場批發來的普通東西。 美容行業問題不少 除了免費美容哄騙消費者購物,美容產品價格虛高等問題外,廣告虛假宣傳、美容院強推產品,美容產品質量難保證,從業人員服務水平難評定等問題也是困擾消費者的種種原因。 走訪發現,一些美容院無論規模大小,幾乎都有祛斑、美白、除皺、卵巢保養、全身保健等各種功能性的美容、護膚、保健服務。按規定,美容師必須要具有勞動部門頒發的從業資格證。然而記者發現,一些美容店的美容師也都持有不同的“從業證”,中醫按摩技術等級證、美容店發的公司培訓合格證……,有些服務人員甚至都沒有辦理健康證。而對美容院的各類美容產品質量,消費者也很難辨別。大多美容院銷售產品時,既不出具合法票據,也沒有詳細帳單,致使出現問題后,消費者缺少證據投訴,造成經濟損失。 3成消費者盲目消費 據了解,目前,僅城關區從事生活美容服務行業的經營戶就有130多家,而經營規模在100平方米以下的占40%。業內人士稱,其中不少小店是“雜牌軍”,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經營場所衛生欠佳,服務質量讓人擔心。 不僅是美容行業缺乏相應的監督與規范,與此同時,消費者健康消費意識的淡薄以及對美容知識的“匱乏”也給違規經營的商家留下了可乘之機。去年,城關區消協對轄區內的美容行業服務水平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調查顯示,消費者選購化妝品時,最想知道的信息是產品是否安全,其次是產品功效和產品價格。而對產品包裝袋上標示的生產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或使用期限,有30%的消費者表示自己只會“有時注意”,盲目消費。同時,眾多消費者在科學安全美容方面知之甚少。30%的消費者錯誤地將紋眉、紋唇、紋眼線、穿耳孔等醫學美容認為是生活美容。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