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大七成理財產品上黑名單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16:40 重慶時報
社科院調查國內銀行935只理財產品 信息不透明成最大問題 重慶時報訊(記者 時新)“部分中資銀行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匱乏,信息透明度不高!边@是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通過對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研究后,作出的總體評價,光大銀行、花旗銀行、恒生銀行等6家中外資銀行因理財產品的運作信息嚴重缺乏透明度登上了報告的“黑名單”。 外資銀行問題最嚴重 據《銀行理財產品評價報告》稱,社科院對國內的銀行共計935只理財產品進行研究,發(fā)現這些理財產品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信息不明朗,包括產品的基礎資產、結構、期限等信息都不明確。 報告指出,在信用類和利率類產品方面,光大銀行等因為信息不明的產品近八成,占到本行產品的77.59%。外資銀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最為嚴重。 由于銀行信息披露不到位,很多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運作過程一無所知,以至于近期頻頻遭遇“零收益”、“負收益”。一位網友發(fā)帖說,2007年,他在某銀行購買的一款理財產品,告知預期收益率最高可達到15%,可到期時,卻被告之“該產品到期收益率為零”。 銀行稱合規(guī)公布信息 面對投資客戶的抱怨,研究機構的質疑,“上榜”銀行異口同聲:我們很無辜。 光大銀行重慶分行零售業(yè)務部張海濤認為,光大銀行都是按照監(jiān)管部門的要求,每款理財產品的投資去向、投資比例、預期收益以及存在風險等都按期公布,不存在不透明的說法。 據記者了解,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是封閉式運作的,在到期日以前是不允許提前贖回和公布相關信息的;少數開放式理財產品,設計時則有規(guī)定的贖回日。市內一家銀行做理財產品銷售的人士透露,目前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雷同很多,信息披露也相仿,是否是信息不透明,不好作評述。 信息披露不足投資者心里沒底 銀行的叫屈并沒有得到太多的同情,專門從事銀行理財產品研究的專家認為,我國理財產品信息披露不透明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李要深研究員用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做對比。基金可以每日對外公布凈值,投資方向、倉位變化等,投資者對選擇基金一目了然,即使不滿意,可以選擇贖回。而一般的理財產品只是模糊告訴投資者投資粗略方向,具體比例、投資及時收益都不得知,這樣就給投資者帶來被動。換句話說,很多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心里沒底。 那么,銀行理財產品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強信息披露呢?李要深研究員認為,監(jiān)管機構應該修改相應條例,強制銀行披露更多的信息,這可能是解決的途徑之一。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