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過年,是大多數中國人年末期待的“大事”。雖然伴隨著熬夜搶票、擠在旅途等金錢成本、時間成本,多數人還是備好年貨、行李,掰著指頭算還剩幾天回家。
昨日,新京報記者抽樣調查100位不同身份回家過年的在京務工人員,有五成受訪者表示,回家的預算已經達5000元到10000元,甚至還有3萬多元的。四成人表示,回家的花銷已經成為“團圓的負擔”。
12人回家預算超1.5萬元
參與這次抽樣調查的白領、農民工、公務員以及其他行業的人員各25人,月收入一兩千到過萬不等。這些人里九成是青壯年,他們回家不僅要看看父母和老同學,有人的妻兒也在外地。
但回鄉是一定要花錢的。在回家預算中,不僅要支付往返的路費,有的人還要備年貨送親友、給父母生活費、給小輩壓歲錢。據統計,53人的過年預算已經達到了5000元至10000元,預算達1.5萬元以上的有12人。其中,最高的達到了3.3萬元。
回家花費中五成孝敬父母
并非只有高收入者才花得多,從統計上看,至少半數人稱,這些花費已經是自己一個月的工資甚至兩倍更多。“我每月收入3000多,過年回去一趟都花了。”在建筑工地務工的河北邯鄲人姚女士坦言。此次調查中,有42人認為,回家的花銷成了負擔。
這些預算里,孝敬父母的錢最多,48人這塊花費排首位;其次是給親戚朋友買禮物以及過年送禮的,有25人;路費花費最多的有22人,這些人老家大多數是離京較遠的“熱門城市”,因回家買票難,只能選擇全價的機票和貴價高鐵票。
兩成人煩惱回家被逼婚
回家過年,有開心的事也有煩心事。最高興的莫過于全家團聚了,69人首選這項。此外,期待過年的理由還有能吃到媽媽做的飯,不用上班,可以睡懶覺,和朋友喝酒、打麻將等。
煩心事也會接踵而來,有兩人預計和爸媽和睦不了幾天就會變成吵架。“相處三天以上必吵架,他們開始看我不順眼,我爸埋怨我媽沒把我教育好,埋怨我每天那么晚不睡,早晨又不起床。”攝影師李小姐說。
還有人煩惱于無休止的串親戚和被逼相親、逼婚、逼生孩子。有22名受訪者討厭串親戚、赴酒局,21人稱一定會有七大姑八大姨逼婚的經歷。緊接著排在第三的煩惱則是恨假期太短,還沒休息過來就得長途跋涉的回京工作了。
■ 專家說法
“回家成本不能用錢來衡量”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認為,過年回家是一種傳統文化,已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過年回家的成本,不能簡單地用錢來衡量,”劉元春說。
劉元春表示,很多在北京打工的外地務工人員,會在回老家過年時,給父母高于自己工資幾倍的金錢,這主要是體現一種孝道,“很多人在外地工作,都是希望在老家的父母能過得更好。”劉元春說。
劉元春認為,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員,平時無法照顧家庭,對父母的關懷不夠,通過給父母金錢,可以彌補他們心中的歉疚,“人們普遍的愿望都是‘父母在,不遠游’,大家會盡自己的努力,回到家鄉,和父母一起共度春節,”劉元春表示,一些人拿出高于工資幾倍的金錢給父母,也體現他們孝敬父母、光宗耀祖的心態。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表示,子女孝敬父母,拿出工資幾倍的錢回家孝順父母固然沒錯,但也不應過于辛苦,要學會適當改善自己的生活。
而對于一些大齡青年被家長逼婚的清苦。夏學鑾認為,父母不該包辦子女的感情生活,這樣容易產生矛盾,同時也希望子女理解父母的苦心。
■ 故事
李某 預算:不到10000元
●籍貫:陜西 ●職業:保安
●年齡:不到20歲
月薪兩千小保安一年攢近萬給父母
地鐵黃渠站出來的海鮮館子,門臉沖北,即使下午一點的太陽再高,也照不進門前的停車場。背陰里,小保安李明(化名)裹著單位發的長棉襖,盯著每一輛駛近飯店的車。指揮倒車時,他順便活動兩下,暖暖身子。他才不到20歲,來北京打工兩年,就是為了過年能給父母多帶點生活費回去。
“別看我一個月掙2000,我回家能給爸媽拿五千到一萬呢。”說話時,李明眉毛一挑。他說,單位包吃包住,每年能拿到兩萬四。他老家在陜西,趕著過年回去只能買到站票,忍五六個小時,往返成本才100來塊,到年底真能攢一筆回家。
而老家在南方的公務員豐先生則有些尷尬,對他來說,回家最高的花銷則是路費。他每個月工資固定4500多,都花在了房租、生活費上,每年攢不下什么錢,回家坐高鐵來回的路費就得花1500多塊,相當于工資的1/3,過年回家成了他的經濟負擔。
路某 預算:不到10000元
●籍貫:江蘇 ●年齡:31歲
●職業:開小商鋪
妻子帶兒回家丈夫留守看店
為了節約開支,今年路先生決定讓妻子帶著兒子回家,自己留在北京。去年,路先生一家三口都沒有回家過年,“三個人全回去的話,成本太高了。”
31歲的路先生是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人。2012年5月,他帶著老婆孩子來到北京,在趙公口橋北側經營一家小賣部。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年回家10天,來回路費2000元、添置新衣2500元,給雙方老人1000元、給親朋好友的孩子壓歲錢1000元,再加上回家這段時間店鋪停業的損失2000元。一家三口回家10天,共需花費8500元。“要是算上吃飯、聚餐、打麻將的錢,過個年1萬元擋不住。”
路先生說,他也想回家與父母團聚,老人見到孩子也都很高興,“實在是經濟條件不允許”。
明年,路先生打算讓妻子留在北京,自己和孩子回老家。“總得有一個人留下,店鋪生意一停,花銷更大。”
李某 預算:5000元
●籍貫:江蘇 ●年齡:27歲
●職業:白領
買了全價機票還是趕不上年夜飯
來自江蘇常州的李先生在北京一家金融公司工作。今年除夕股市不停盤,他要等到三點多才能下班。為了趕回家過年,李先生花了1000多元,購買了除夕當天北京飛往老家的機票,時間是下午5點。
李先生預計今年春節將花費5000元,其中最大一筆開銷,就是往返的路費。不過花了這么多錢,也趕不上年夜飯,他到家時,將是晚上9點。
老家在江西的羅女士今年也是坐飛機回家,往返路費花去近6000元。“我和丈夫今年兩家都去,他是四川的,我們先回四川再回江西,”羅女士假期一共只有9天,為了節省路上的時間,只好坐飛機往返。
羅女士說,除去開銷巨大的路費,按老家的規矩,每家親戚都要走,去一家就得花掉兩三百元。加上給雙方父母的過節費等,她簡單算了算,回家過個年,大概要花掉1萬多元。“不但花錢多,還特別累,如果不是父母盼著我們回家過年,我寧愿待在北京。”
張某 預算:15000元
●籍貫:黑龍江 ●年齡:40歲
●職業:貨車司機
拿不到欠款貨車司機怕回家
今年能不能回家過年,就看25號那天了。一想到遠在哈爾濱遠郊的家,想到冬天冷得出不去門的二老,張飛(化名)的心說不出來的疼。
這個40歲的漢子兩三年沒回家了,他是大貨車司機,常年給私企跑運輸,到年底了仍未拿到客戶拖欠的運輸款,他又急又恨。他說,兩年來被對方拖欠了十幾萬運輸款。這次,他起訴對方還錢并勝訴,在執行法官的調解下,對方終于答應1月25日付給他一半的欠款。
能順利拿到嗎?這幾天他心里一直不踏實。他想起,去年年底臨近年關也沒要到一分錢,除夕夜他打電話給父母說“不回了”的時候,心里一陣陣的酸,連春晚都沒敢看。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爹媽也這么說,但咱有臉回嗎?”張飛說,老家農村講究過年串親戚,小孩一大堆,一人就得給100塊壓歲錢,一個年壓歲錢就得給出去幾千,張飛希望,25日能有個好結果。
車某 預算:2000元
●籍貫:遼寧 ●年齡:28歲
●職業:白領
“父母最想要的新年禮物是女婿”
遼寧的車小姐今年28歲,已在北京打拼五年。兩年前,她升了職,工作量驟增,經常加班。隨著年齡增大,家里人開始為她的婚事著急,通過朋友在北京安排了多次相親,但都無果。
“沒心情談戀愛,應付工作已經很疲憊了,想過兩年再說。”趙小姐說,但她家里人不這么想,她的母親就像電視劇《我們結婚吧》里桃子的母親一樣,恨不得每天都讓她出去相親。
車小姐最怕的還是來了,還沒等回家,母親就在電話里告訴她,家里有好幾個優質男青年等著見。“父母最想要的新年禮物是女婿”。
相比之下,在一家社區報做主編的張先生機智多了。去年春節回安徽過年,為哄二老開心,他跟女同學要了張照片帶回去了。“我說這是我女朋友,省得他們老問我。”不過張先生擔心這招今年就不靈了,因為他現在還是單身。
小陳 預算:1000元
●籍貫:山西 ●年齡:23歲
●職業:白領
回家過年最煩親戚間互相攀比
“能見到父母,能休息,我特別開心,可一想到親戚們互相攀比,我就頭疼。”剛參加工作不到半年的小陳說,每年過年,小陳都會隨父母回山西姥姥家過年,也會去親戚家串門,長輩之間會互相送禮。禮物的輕重,派誰來送的禮,他們都會比較。去年他代父母給親戚們送年貨,誰知道親戚們就挑理了,認為他是小輩送禮對對方不尊重,“父母親自送上門才是禮貌”。
選禮物時,也得注意。“姥姥家去年收到別人送的一箱飲料,幾個親戚就說那箱飲料是轉送的。”在小陳心里,過節送禮,已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不僅在送禮方面親戚之間會互相比較,每當喝起酒來,還會吵架。大家都認為自己為家里的老人付出的多,本來的喜氣全破壞了。
A18版-A19版統籌/新京報記者劉洋
采寫/新京報記者 劉洋 李馨 李禹潼 朱自潔 李雪瑩
(原標題:回家過年 半數人預算超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