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報訊 3000元鏡片成本僅百元、洋品牌眼鏡毛利率高達240%……眾多不明就里的江城消費者“被高消費”。
圍繞“被高消費”,今年8月初,金報介入調查。連續推出了《平價眼鏡店遭行業集體封殺》、《洋品牌控價維持暴利》等多篇調查報道。武漢眼鏡市場暴利亂象一幕被揭開。
平價眼鏡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被眼鏡經銷商、代理商、生產商包裝成“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暴利產品?
9月初,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眼鏡展在北京召開。記者從武漢輾轉至北京,從生產、批發到銷售,持續調查半個多月。
江城眼鏡市場部分高端品牌暴利產銷鏈條完整呈現,暴利!很暴利!真相令人震驚錯愕。
源頭追訪暴利鏈
酒店走廊:Levi’s鏡架露出“地板價”
170元到1380元 利潤不只三級跳
Levi’s(里維斯)是美國知名的牛仔服品牌,其衍生的品牌鏡架通過國內代理公司進入國內市場,也擺上了江城眼鏡店的柜臺。
8月底,記者在武漢通過零售、批發兩種途徑采購了一批Levi’s鏡架,并于9月初奔赴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眼鏡展,通過一級代理商拿到供貨“地板價”。
武漢公寓內警惕的批發商
在武昌一家品牌眼鏡店的柜臺上,一副Levi’s鏡架的零售價從1180元到1380元不等。記者了解到,在漢口新華西路的武漢時代光學公司(下簡稱“時代光學”公司)可以批發,只要550元一副。
8月31日,楚天金報記者來到位于新華西路美林公館2棟一單元的“時代光學”公司。面對記者的光臨,該公司的銷售人員很警惕,詢問記者的店開在哪里。記者提供了一處地點后開始詢價,對方突然說,“你們看起來像記者”,然后不由分說地講:“這樣吧,我們派人先到你們的店去了解一下,再決定是否賣貨給你們。”
不得已,記者只好請來一名開眼鏡店的老板。對方見是熟客,表示一副Levi’s鏡架要價900多元。記者請來的老板當即表示,這個價格太高了,買回去后沒法賣。對方又稱買貨太少,不能按批發價供貨。記者與請來的老板臨時決定再增購JEEP鏡架,最終才以單價550元買到了十多副Levi’s鏡架。
北京酒店走廊上砍出“地板價”
9月7日上午,為期三天的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眼鏡展(下簡稱“北京眼鏡展”)在北京開幕。展會上,記者沒有發現主流洋品牌德國Zeiss(蔡司)鏡片的展位,日本HOYA(豪雅)、法國Essilor(依視路)也是空有展位號,未見布展。有北京代理商告訴記者,“北京眼鏡展”人氣下降,加上近期楚天金報對國際眼鏡品牌的調查報道,致使不少大的參展商選擇了回避。
好在有人知道具體情況。一名被一線眼鏡商雇用的司機,帶著楚天金報記者來到距展場數百米外的皇家大酒店。在該酒店一樓,記者找到了上海巨盛光學眼鏡有限公司(下簡稱“巨盛光學”公司)的訂貨會場,這家公司正是國內Levi’s鏡架的最大代理商。
記者以陜西經銷商的名義進貨,一名銷售代表報價280元一副。記者加大進貨量,單價降到180元。
記者希望價格再低些,該代表執意不允,記者一行遂離開會場。不料,原本硬氣的銷售代表竟很快追到酒店走廊,截住記者一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成交單價為170元。與此同時,記者一行還采購到了美國CK(CalvinKlein卡爾文·克萊恩)鏡架、法國鱷魚LACOSTE鏡架,分別只賣320元、300元一副。據了解,這兩款鏡架在江蘇丹陽——全國最大眼鏡市場的批發價為六七百元和八九百元,零售指導價為1600元-1700元區間和2200元-2400元區間。“巨盛光學”公司的這名銷售代表在出貨后強調,“這些都是地板價了”,并反復提醒記者不要對外泄露進貨價,更不要賣得太低,把市場做亂了。
零售價860元的鏡片 出廠價僅30元
廠家“品牌”營銷“學問”多
知情者告訴記者,一些國際品牌鏡架和鏡片會委托國內廠家加工生產,有實力的生產廠家在掌握了國際品牌的營銷路數后,也會打造自己的品牌。因此,真正的“地板價”應該來自這些廠家的出廠報價。
記者:“為什么都是你們廠出的產品,擺在武漢兩家黃金地段眼鏡店的鏡片價格差別這么大?”廠家:“牌子不一樣,定位不一樣,當然價格就不一樣了。”
這段對話發生在9月1日。就在當天,記者先后在武漢兩家黃金地段眼鏡店購買了江蘇康耐特凱越光學眼鏡有限公司(下簡稱江蘇康耐特公司)生產的凱越系列和陽光系列鏡片,一副860元,一副466元,價差接近一倍。
有知情者告訴記者,其實兩款鏡片的出廠價非常接近,均只要幾十元。記者找到該廠家業務員的電話打過去,對方解釋稱,產品因品牌不同定位各不相同,其目的是在同一市場的各大眼鏡店賣不同的牌子,以防止競爭性亂價。
9月8日,記者在“北京眼鏡展”上找到了江蘇康耐特公司的展位。一名營銷人員在得知記者的采購意向后,介紹了公司的營銷體系。他邊說邊畫,一幅營銷圖一會便出現在記者眼前。
據介紹,該公司先前只生產白包裝鏡片,供訂貨商家貼牌。近年來開始打自主品牌,分為A、B、C、D四個檔次,每一大類又各有五六個品牌。
這名營銷員介紹,凱越系列產品屬于A類,以零售指導價860元的產品為主,主要投放在高端品牌眼鏡店,定位高端消費者;B類陽光系列零售指導價為466元,定位工薪消費群;C類水木年華系列零售指導價為220元,主要投放以學生群體為銷售對象的眼鏡店;最后一類康耐特系列零售指導價在150元左右,主要供應給平價眼鏡店。
這名營銷員說,之所以將品牌分得這么細,就是要讓同城的眼鏡店錯位經營,讓消費者無法比價,“只有這樣,零售商才愿意賣我們的產品,因為我們能保證他們的利潤空間,能賺到錢。”
盡管這些鏡片品牌分得如此之細,但其出廠成本卻相差無幾。記者詢價后得知,A類、B類產品的廠家發貨價均為30元/副,C類、D類的發貨價同在20元/副左右。以發貨價30元,零售指導價860元的A類產品為例,進銷毛利率接近2800%,即便打折銷售,毛利也驚人。
記者拿出了在武漢花466元采購的陽光系列鏡片,對方指著宣傳冊說,該產品僅是同系產品的代表,同檔產品中有的還可以賣到598元/副。因此,要想在同一市場找到單品價格完全一致的兩家店進行比價比較難。“我們不怕打價格戰,你賣得低是你的損失,對別的眼鏡店沒有影響。”這名營銷員最后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