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風波尚未平息,白酒行業又被揭開“勾兌”傷疤。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部分白酒生產企業以食用酒精勾兌酒冒充純糧釀造酒進行銷售,所用食用酒精和添加劑亦不在原料表中標明。專家指出,勾兌是白酒釀造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工藝流程之一,用符合標準的食用酒精勾兌白酒是合法的。但一些白酒企業“用而不標”,涉嫌欺騙消費者。
>>市場觀察
勾兌酒和糧食酒難區分
近日,有媒體曝光市場上的酒大都在原料表上標明,酒是用高粱、小麥等糧食釀造而成。然而事實卻遠非如此,四川等地部分小酒廠以勾兌酒冒充糧食酒進行銷售,這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而記者在各大超市的白酒專賣區調查發現,白酒配料表上基本都是高粱、小麥等糧食,鮮見食用酒精。
白酒專家鐵犁介紹,任何成品白酒都必須勾兌,勾兌只是白酒釀造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工藝流程之一,固態法、液態法和固液態法都是國家允許的白酒生產方法。“低端白酒用食用酒精的比例很高。目前,我國以糧谷等原料經傳統的純糧固態發酵生產白酒的產量不到總量的一半,大部分中低端白酒主要是以食用酒精勾兌而成。”
其實早在2007年,國標GB/T20822-2007規定就對固態法、液態法、固液態法白酒制定了標準。液態法白酒是指“以含淀粉、糖類物質為原料,采用液態糖化、發酵、蒸餾所得的基酒(或食用酒精),可用香醅串香或用食品添加劑調味調香,勾調而成的白酒”。固液態法白酒則是“以固態法白酒(不低于30%)、液態法白酒勾調而成的白酒”。而固態法白酒則規定不能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但可以在不同生產批次的酒之間進行勾調,以求酒質穩定。
既然白酒是可以勾兌的,但是為什么白酒企業都很避諱“勾兌”這個詞呢?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企業避諱酒精勾兌,這是行業約定俗成的規則,主要害怕影響消費者購買。在目前食品安全大環境下,不少消費者對酒精勾兌白酒有一些誤解,將酒精勾兌白酒視為低質或不安全白酒。”同時,這位業內人士還介紹,糧食酒與勾兌酒還存在巨大的價格差,一噸純糧釀造的白酒成本價格是食用酒精勾兌的6倍以上。
>>專家呼吁
勾兌與否要尊重消費者知情權
雖然勾兌屬于合法的生產工序,但部分企業“用而不標”的行為涉嫌欺騙消費者。“現在一些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勾兌酒和釀造的原酒之間界限不清晰,對于勾兌酒(也叫配制酒)并不進行任何標示說明,消費者就以為也是釀造的。”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說。
記者查閱《蒸餾酒及其配制酒》、《發酵酒及其配制酒》兩項國標,其對酒的標簽做出的規定:蒸餾酒及其配制酒要求標簽除酒精度、警示語和保質期的標識外,應符合《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規定。發酵酒及其配制酒標簽除酒精度、原麥汁濃度、原果汁含量、警示語和保質期的標識外,應符合《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規定。
而按照《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要求,企業應該如實在標簽配料表中明確標示所使用的各種配料。如添加劑應該標示其在GB2760中的通用名稱,食用香精香料不用標示具體名稱,但應以“食用香精”、“食用香料”、“食用香精香料”等方式標示,給消費者起到“告知”的作用和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
盡管白酒使用食用酒精需要在包裝上標示,但市場上標注使用了食用酒精以及添加劑的白酒品牌卻很少。“白酒企業在酒標上沒有明確標示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劑,這讓消費者一頭霧水,無法辨識哪是糧食酒,哪是勾兌酒。同時,消費者對酒中到底含有哪些食品添加劑也無從知曉。”董金獅說。
董金獅建議,白酒勾兌“用而不標”涉及企業誠信問題,既然白酒勾兌是白酒制造過程中的一種合法工藝,企業就應該大膽進行標注,而對于涉及企業機密的配方,企業在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備案和公示,還消費者知情權。
京華時報[微博]記者錢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