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生活 > 多個品牌食用油漲價遭發改委約談 > 正文
■ 本報記者 潘潔 實習生 羅崢曦
需求量較大的菜籽油和大豆油價格,對普通家庭不會產生太大影響。而對于政府來說,對于這類面向小眾消費者的產品,調控的興趣也不大
近期,食用油市場又將掀起一波漲價潮——魯花花生油漲幅達15%,金龍魚花生油漲幅達8%,福臨門等品牌也有部分漲幅。據悉,廣東部分超市已收到漲價通知,花生油全線漲價,漲幅最大達到11%。專家表示,花生油提價是由于花生價格高位運行,壓榨供應緊張,造成成本上升。預計9月份,對食用油將迎來全面提價,這無疑給已經承受較大成本壓力的下游企業“火上澆油”。
兩年內多次提價
油脂巨頭益海嘉里發布最新消息稱,金龍魚品牌7月初已調價,漲幅在8%左右,此次調價的品類為花生油一個品類。價格調整為全國范圍內,不過,從生產企業到經銷渠道、批發商以及終端賣場的價格調整完成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預計為兩周至三周左右。
昨日,《國際金融報》記者來到位于上海浦東新區楊高中路的卜蜂蓮花超市,食用油專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上海市面上的花生油價格依然實行的是未漲前的價格,但這一價格已經是食用調和油、大豆油等消費者常用油的兩倍多!安贿^,有消息稱,多個品牌花生油很快會提價!
記者在食用油貨架上看到,5升裝的魯花壓榨一級花生油,價格為135元,5升裝的金龍魚壓榨一級花生油價格為125元,而同樣是5升裝,如菜籽油、大豆油,價位卻多數在60元到70元不等。消費者選擇較多的還是占價格優勢的菜籽油和大豆油等,購買花生油的消費者并不多。
而在楊高中路附近的另一家大型超市家樂福,記者了解到,花生油價格同樣還未上調。
記者了解到,2010年11月,為了確保價格總體穩定,國家有關部門對食用油出臺了“限價令”,因此,在2010年11月到2011年7月期間,國內食用油價格雖然出現倒掛,但油企未敢漲價。
據悉,2011年初,金龍魚、福臨門等品牌本想以原材料價格上漲為由,提高小包裝花生油、菜籽油的價格,但是經過國家發改委約談后,暫緩了漲價。不過,同年8月,金龍魚還是“按捺不住”宣布對豆油、 菜油和調和油等3個品類上調價格,漲幅在5%左右。金龍魚“打頭陣”后,其他食用油品牌陸續跟進,引發一輪食用油漲價潮。而今年4月,金龍魚、福臨門等生產商又一次提價,菜籽油和花生油漲幅在8%左右。
與此前不同,雖然今年4月,因金龍魚、福臨門漲價一事,國家發改委同樣約談了相關企業,但油企漲價似乎未受約談影響。有業內人士透露,這是由于目前CPI已經回落,因此對漲價一事不如以前敏感。
成本上升是主因
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最新監測數據顯示,7月23日,純花生油全國日均價漲幅已經超過10%。分地區看,所有省區市純花生油價格均上漲,重慶、天津、北京的價格漲幅居前,分別為25.3%、23.3%、19.2%。目前純花生油價格大幅高于往年同期。7月23日,全國純花生油價格較2011年同期上漲近20%,較2010年同期上漲近40%。
北京東方艾格食品行業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稱,花生油提價,成本上升是主要原因:一方面花生價格在上漲;另一方面,花生總體產量變化不大,但是花生用于零食類產品的需求較大,相對來說,用于壓榨的花生就少,供應緊張,成本上升自然推高價格。
相關資料顯示,花生的出油率在40%至50%之間,一般僅為43%左右;一般情況下是2噸花生生產1噸花生油。按目前每噸油料花生仁11000元左右計算,僅生產1噸花生油的原料成本就是2.2萬元,而目前花生油的平均批發價是每噸2.15萬元,這導致花生油壓榨企業尤其是散裝油壓榨企業虧損嚴重。不少企業只能通過減少花生油產量,增加大豆油、玉米油等其他品種的產量,來保證整體市場銷量。
“此外,由于當前市場集中度高,每到青黃不接的時候,小油廠沒有原料無法對市場繼續供應,而大油廠還能繼續生產供應,那么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應對市場價格調整會相對容易些!瘪R文峰表示,不過,在花生油漲價的同時,菜籽油與大豆油漲幅卻并不明顯,可以預計的是,花生油上漲的拉動力有限!盀榇耍枨罅枯^大的菜籽油和大豆油價格,對普通家庭不會產生太大影響。而對于政府來說,對于這類面向小眾消費者的產品,調控的興趣也不大!
下游行業或跟進
業內人士分析,本輪花生油漲價對其余油脂的影響不大,市場并不擔心“跟漲”情況的出現。目前食用油供應總體上較為充裕,再加上當前處于銷售淡季,廠家大幅調價的條件并不成熟。但業界預計,9月份隨著食用油進入消費旺季以及國際大宗商品的回暖,食用油市場或將全面提價。
馬文峰告訴記者,但凡食用油價格上漲后,下游行業的餐飲業、食品業等價格都會小幅追高。去年,食用油幾輪提價后,包括康師傅等方便面企業,面包新語、巴黎貝甜、85度C等西餅店都曾因“上游食用油漲價”對旗下產品進行調價。
上海市商業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認為,食用油作為居民生活必需品,其漲價會影響到居民對物價的實際觀感。應強化低保標準和價格補貼與物價上漲的聯動機制,盡可能減少基本生活品價格上漲對低收入群體的影響。
專家同時建議,應盡快建立和完善農副產品信息監測及發布平臺,減少價格波動性。而對下游企業來說,盡管原材料存在上漲壓力,但也不能“想漲就漲”,應更多地考慮到消費者的承受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