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報道,長期以來,“特供”、“專供”商品盤踞于各類商場的貨架之上,有著極為廣泛的消費者。然而,對于這些神秘的、帶有某種特權消費味道的“外衣”,人們卻知之甚少。這些“特供”、“專供”商品是否取得了所標榜的國家機關、單位授權?抑或商品本身就屬假冒?
以魯花花生油為例,2011年5月,浙江省溫州樂清市工商局清江工商所執法人員對轄區內的一家大型超市進行專項檢查發現,店內有大幅的魯花食用油的墻面廣告,廣告詞包括“魯花,人民大會堂宴會用油”、“發福利送親友,首選國宴用油”、“你知道嗎?送國宴油更體面哦”等。
經執法人員確認,生產廠家使用“人民大會堂宴會用油”字樣的廣告已涉嫌違反了廣告法第七條規定。
在著名網絡交易商城上,輸入關鍵詞“特供”或“專供”進行搜索,立馬會跳出大量包裝中帶有“特供”、“專供”類字眼的商品,其中以酒類居多。例如,直接表達的有“西鳳酒警備區特供45度500ml”、“西鳳酒××系統專供”、“茅臺五星內部特供酒53度500ml”等等;還有一些商品采取較為委婉的方式進行包裝,例如該商城上銷售的“口子窖北京特供酒”等。
媒體調查發現,使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或相關建筑名稱用于商業宣傳背后,有著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一般由這些單位出具一份“授權書”給某廣告公司,授權該公司對這些字樣或圖形在商標、廣告中的使用進行統一規范管理,再由廣告公司對企業進行分銷。
除了此類做法外,《法制日報》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了另一種情況。
白酒經銷商王云每年會固定向茅臺、五糧液酒廠訂購一定數量的酒,用于本系統內接待等,出廠時就在包裝中打上××系統特供。幾乎每年訂購的數量都會比實際使用數量多一些,所以就有一部分會流出來用于銷售。王云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這些酒并不能在市面上賣,但是拿到同一系統的地方機關去賣會很好賣,因為質量一樣,但價格便宜很多。
2011年12月31日,國家工商總局再次發出《關于持續做好含有“特供”、“專供”等內容廣告日常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鞏固3個月前開始的專項行動整治成果。事實上,已經很難數清這是工商部門第幾次發出此類通知了。早在2004年,國家工商總局就發布過《關于嚴禁在商業廣告中使用國家機關名義的緊急通知》,此后的2008年10月、2010年8月國家工商總局又分別再次發出類似通知。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劉俊海介紹,這些廣告行為直接違反了廣告法,也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是一種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政策上三令五申,法律上明令禁止,但這些都沒有改變“專供”、“特供”現象仍然大量存在的事實。
“這里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一些國家機關、單位的確存在貪圖小利的行為。”劉俊海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這種行為后果是十分嚴重的,實際上是把公權力的信譽抵押給了商家,如果商家信譽受損,那么你的信譽也勢必跟著受損,而你并不知道產品質量是好是壞。
劉俊海提出,實際上這些單位沒有權力授予企業可以違反廣告法,以國家機關或者容易使人聯想到國家機關的這種方式去做廣告、賣牌子。這容易違反我們改革開放以來確定的政企分開原則,混淆了國家機關的運動員和裁判員之間角色的劃分,使老百姓懷疑國家機關又賣牌子了,又有權錢交易了,盡管實際上沒有,但是也會玷污國家機關的社會形象,貶損國家機關的公信力。“對于這種行為,不僅應該在道德上予以譴責,也應該在法律上追究責任。”劉俊海說。
而這一層關系的存在,也成了工商部門在整頓、清理“特供”、“專供”商標行動中最難逾越的阻力。“那些掛名特供的都是一些大部委大單位,你地方上負責執法的一個小工商怎么敢挑戰大單位?所以在執法上很多工商部門有顧慮。”劉俊海認為,這正是政策上三令五申、法律上明令禁止,卻還是未能清除此類商標的根源所在。
“過去幾年我們的做法,大多都是由工商部門單獨在負責整頓清理,這實際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的。要想徹底清除此類廣告,必須打破工商部門‘一肩挑’的模式。在中央,不能光工商總局發文,應該聯合中紀委等單位一起參與;在地方,工商部門要主動爭取當地黨委政府支持。”劉俊海建議,在打擊“特供”、“專供”商標上,應該各方聯動多管齊下,形成圍剿態勢。
|
|
|